中国纺织传统艺术—扎染
2011-08-15深圳市嘉汶服饰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郭 静 (深圳市嘉汶服饰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一、引言
扎染,古时又称“绞缬”或“扎缬”,是中国古代防染技术之一。“缬”字本意,是专门指扎染这种工艺。《韵会》称:“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一切经音义》也如此解释:“谓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缬。”元代胡三省《通鉴注》说的更加明了:“缬,撮丝以线结之,而后染色,既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色矣。其色彩斑斓谓之缬。”可见扎染晕色过渡自然,变化微妙,若隐若现,有如在宣纸上绘画的晕化效果。扎染在当今的流行,不仅证明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证明了其具有持久的魅力。
二、扎染的基本介绍
1.扎染的概念
扎染是纺织物在染色时将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印染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
根据设计图案的效果,用线或绳子以各种方式绑扎布料或成衣,放入染料中,扎紧处因无法渗入染料而形成的特殊图案和纹理的一种印花方法,印染出来的图案犹如露珠点点、色彩对比强烈、活泼清新。
2.扎染的特点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绳、线、纱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夹、缝、缚、缀等多种方法进行组合后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绑扎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绑扎的部分均匀染色,从而使织物形成深浅不一、层次丰富的色彩和皱印,织物被扎的越牢、越紧、防染效果越好,反之则防染效果就差。
扎染的制作工艺简单易普及,图形创意设计也非常自由。它可以染出具象图案的复杂纹理和层次绚丽的色彩工艺品,又可以染成规则纹样的普通纺织物,效果是新颖别致,稚拙古朴。
扎染的图形和色彩能够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传统缠绞浸染产生的抽象纹理,西方现代艺术的即兴涂鸦和喷拔水洗造化出的历史陈迹等成熟技法的艺术表现,对富于激情的设计师来说,有着很大的自由度,同时又会产生意想不到,妙手偶得的新奇效果。
三、扎染的发展历史
1.扎染的发展
(1)扎染的起源
据《二仪实录》所载,“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服之”这是比较可靠的记载,如此算来,扎染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2)扎染的发展
到了六朝时期,绞缬以出现了历史上新疆吐蕃阿斯塔那出土的“鱼子缬”图案,是北朝的扎染,大小均匀的缬点,排列整齐,染色鲜艳而匀净,说明当时扎染艺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了。另外一个有名的就是“鹿胎缬”,早在晋时陶潜在《搜神后记》中这样写到“淮南陈氏于田种豆,忽见二美女着紫缬襦青裙,天下雨一不湿,其壁先挂一铜镜,镜中视之,乃二鹿也” 。人们认为此二美女所着紫地白花的鹿胎缬花纹像梅花鹿身上的白色梅花斑点,《洛阳牡丹记》说“鹿胎花者,多叶紫花,有白点,如鹿胎之文”。又说道“鹿胎红者……色微红带黄,上有白点鹿胎,极化工之妙”。二者联系起来,非常形象地解释了鹿胎缬是我国唐代穿入日本的红色扎染,在古代扎染中,点小的为鱼子缬、龙子缬,点大而疏的为玛瑙缬或鹿胎缬。
(3)扎染的高潮
隋唐时期,扎染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且流传广泛,使用扎染蔚然成风,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争先选购扎染。唐代出土的扎染不少,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唐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叠胜纹扎缬,采用折叠斜线串缝产生出菱形往格纹,染色网格形成自然纹理,具有特殊的纹理艺术效果,橘黄色“四瓣花罗”是出土的唐代扎染属散点排列折叠串扎的染缬,唐代扎染还大量传到日本等国,对当地染缬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扎染的衰退
宋代扎染虽然很普及,并成为民间日常生活服饰品,但是宋王朝自奉节俭,多次下诏禁止生产或限制生产使用扎染等染缬品,宋史《食货史》:“诏川陕织造院,自今非军用布帛,其锦、绮、鹿胎,透背、六铢、龟背等缎匹,不须买织”。皇室的三令五申的禁令,对正在蓬勃发展的民间扎染是巨大的打击。
2.新工艺的加入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后来机器印染技术的输入,使得这门古老的扎染工艺在城市中受到了冲击经过数百年的工艺演变,扎染工艺的防染手段已有几十种。染色也从单色演变成复色的多层侵染,并不断创,使扎染技艺更完善,扎染纹样的生动与丝绸面料的飘逸相协成趣,如今,扎染技艺主要保留在云南大理周城,巍山大仓和庙街等地,这种古老的印染工艺仍魅力长存。由于扎染运用变化多端的打结、缠绕、针缝、捆绑、折叠、压夹等工艺手法,织物在染液中经过反复浸染后,因扎结时手法的松紧疏密不同,吸收染料的深浅程度和渗透的也会不同,印染后的效果呈现出浓淡相宜、层次丰富的花纹。同时,有些花纹又在点、线、面上有一定的间隔、方向排列,连续反复的纹样使服装产生极强的韵律感,在变化中寻求统一,散发着扎染艺术个性化的魅力。
四、扎染的未来之路
1.扎染在现代服装的运用
在服装设计中,现代的扎染工艺运用突破了材质的局限,不只是运用纯棉土布,各种天然和化纤材料都可以做出扎染的纹样,如丝绸、麻、皮革、毛衫、针织、牛仔以及化纤面料等,不同的纹样扎染到不同的材质上,效果也尽显不同。有些服装借鉴了传统扎染的图案,有些服装则结合现代的需要,更是运用了时代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图案。
2.现代服装中扎染的意义
首先,扎染工艺从古代延续至今,还能被人们得到广泛的运用和推广,是扎染艺术本身的魅力巨大。
其次,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底蕴深厚,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扎染就是其中之一,它有着清新淳美的图案,妙不可言的意境,从发扬和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讲,扎染艺术应该继续发扬,应用到现代的服饰中,这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此外,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每日奔波于车水马龙之间,身陷各种文件和零件之中,心灵需要温暖的慰藉。扎染传承文脉,延续历史,美化我们的生活,传达出“手工时代”的人间温情和“后工业社会”对回归自然、体味恬淡意趣的梦想,侧重理解现代人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之需,也必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得以发扬。
结论
扎染是中国民间艺术的文化产物,是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其实扎染艺术从没脱离人的需要,它蕴藏着无限的生命力,它给人们带来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我们需要向全世界传播扎染艺术,让它大放异彩,同时在服饰设计中运用创新的扎染工艺,帮助中国的服装事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1]杨建军.《扎染艺术设计教程》染织工艺设计系列教材[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167-171.
[2]余涛.《现代扎染艺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3]鲍小龙.刘月蕊.《扎染与蜡染的艺术》.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
郭静(1980.11-- ),女,汉族,湖南常德人,大专学历,现主要从事服装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