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创意中形的发现和意的转换
2011-08-15韩敏婕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甘肃兰州730101
韩敏婕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艺术设计系 甘肃 兰州 730101)
音乐是以旋律打动听众,建筑是以造型构架吸引观众,文学语言是以语言文字说话,写作是通过对文字词句的组织所产生的清晰的文理,优美的文采来表达思想。图形则是以图与形说话,是一种超越地域、超越时空的非文字的世界语言,较之其它姊妹艺术形式更含蓄、更有意味,是有意味的艺术视觉符号,所以图形创意是通过对代表不同词义的视觉元素进行有序组织形成视觉秩序,构成完整的视觉词句,即对图形表现形式的建构,主要是依靠图与形的组织得以实现。
那么如何进行这一组织过程,特别是如何获得具有独创性的视觉表现形式,不仅能够直观准确的传达信息,调动视觉激发心理,更重要的是要顾及受众心理的理解,实现心灵触动和沟通,最后达成情感的交流,达到一图胜千言的视觉效果,那么首先必须制造极端获求新异和个性,走向极致可以创造画面的独创性;其次,背道而驰获求引人深思的新异图形形式。好的图形不仅强调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且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图形创意是运用视觉造型语汇来记录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经验、警示等,使可感受的视觉形象在易理解、易感动、易煽情、易诱惑上传达信息。如何使图形在形形色色的信息的海洋中跳出来,使其醒目抢眼突出,是图形创作的关键,只有加强图形视觉的个性冲击力,才能使所传达的目标具有区别性、竞争性、异识别性,从而独具一格,鹤立鸡群。
在视觉设计活动中,要利用多种视觉因素及处理手段,对画面的空间、布局、色彩和质感进行信息形式的创造,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形。即那些代表不同意义的形象。他们是信息内容的主要载体。所以,图形视觉表现形式的构建常常主要是在形的组织上下功夫。以独立的创造性形象进行信息内容的传达,重点是立足于形的创造问题,探讨创意,探讨如何制造新的视觉形象,如何以完整独立的创造性形象或符号进行信息内容的传达,运用独立、单纯的形象传达复杂的信息内容。
图形创意是运用视觉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以说是依形挖意的发现过程。尽管我们对形已司空见惯,但只要我们改变观察角度和思维方法,就能发现许多自形达意的全新姿态的图形。创造新奇的视觉表现是一种视觉意念的再创造,是人类思维的创造活动过程。怎样才能创造标新立异的图形呢?是不一般、不寻常的视觉对象吗?大量的成功案例证明恰恰相反,许多作品借用的元素虽然看起来平凡,却具有特殊的、深层次的内涵,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视线,并使之产生丰富的联想。观察联想,这是扩展意识、提高观察力、剔除平庸看法的最佳途径。尝试着从没想到过的角度、方法来观察平常并不为人注意的东西,你会发现奇迹。
一、形的发现与寻找
形的发现是一个设计元素的寻找过程,也是创意的开始。形是创造意的前提,形指可视的形象,意的产生依赖于形,对于形象之外的联想要依据可视的形象来刺激。意指艺术精神的更高境界,形与意的统一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图形设计是在似乎毫不相关的形象间寻找一种可以使他们进行连接或嫁接的共性因素,再设计新的图形,表达新的意义和功能,以此来打动观众的心。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图像在人们的记忆中已然形成了既定的概念,这就是特指意义符号,如鸽子、橄榄枝代表和平,骷髅代表疾病死亡,竖起的中指代表胜利,而中国人经常自喻为龙的传人。这些符号应用可以直接揭示主题,是在图形创意中经常使用的语言。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这些被公认的符号的重新组合,去开拓创意。
图形的创造就是从扑捉形开始的。现实形态中的形尽管已为我们所司空见惯,但只要我们的观察角度发生了变换,其思维和联想的角度就会不同,就能发现许多可以启发和表达构想的全新姿态的形。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创作者对生活有所感悟,敏感与生活中的细节,体会一个以前未曾认识到的全新世界。形的发现也可被视为游戏的过程。小时候的手影游戏,天空中的繁星组成的星象,这些形或许并不能直接用于图形设计作品中,但都能构成设计师的想象力和探索的取向,并成为具有独特意味的表述方式,下面介绍图形联想中发现形的方法。
1.从不同角度和方位观察发现形
设计必须联系生活,生活是形象语言与观众交流的通道之一,受众凭生活经验来欣赏和评判视觉造型,为此我们必须到生活中去观察会说话的形象如何构成,形式和内容如何产生联系。从与平常习惯不同的角度和方位对生活中的物形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非常新奇的形。利用物形角度、方位的变化,它所呈现的形状也就不同。设计来源于生活,好的广告创意同样来源于生活。设计师对形的敏感就在于能够从常人不轻易摄取的角度去寻找形。当把一个卷心菜对切后,切面会呈现非常有趣的同心圆纹理,洋葱头对切,切面将呈现层层扩散的水滴纹理,树干断面的年轮更是千姿百态。
2.从宏观和微观的视点观察发现形
非常规观察的目的首先是改变以往的静态观察,变被动为主动,在动中去发现新奇的形象,在动中学会思考并通过特定选择强调自己的审美个性,在动中去发展想象力,提高传达能力。从天空中看地球,地球比想象的更美丽。说明从宏观的视角看物形能够获得从寻常视角观察所不能得到的形象和感受。显微镜下的微观图像,让人感受到物形深处所隐含的万千变幻,动植物上的花纹和肌理在放大数倍甚至几十倍后,呈现的是与原条文和肌理截然不同的抽象的形。微观视角中的形是何等的美妙。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观察,就是有意识的制造极端,把现实中体积大的物形缩小,把体积小的物形放大,其直接效果是可以寻找出新的形来。
3.从偶然形中发现新形
生活中存在许多的偶然形,这些偶然形的获得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现如飞溅在纸上的墨点,蓝天中的白云等。细节观察是在观察过程中去寻找和发现对象的局部形象,这些局部形象与物体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这些形象因细小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通过静心观察才能发现。这些细节经过艺术加工后转换为形象语言,往往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形象介质。观察是造型基础的基础,不会观察就不会表现。如何观察决定如何设计造型,可以设计不同的观察联系。比如运动观察,不断改变视角视线,对同一对象进行运动观察可以发现无穷的形的变化,犹如石子溅起的水的涟漪。
二、形的理解和划分
1.基本形和派生形
基本几何形的联想,宇宙的一切自然物,为了适应生存,体积都是趋向圆形,例如平面构成中的打散与重构,对几何形的打散分割与重构,呈现形的重新排列组合结构。世界万物都可分解切割,变成无数细小的细胞或核子,每一局部细胞或核子又分别包含了这一被切割的物质的特性。一可生万物,万物又浑然一体。一个物象、某种理念,通过解构就可获得多种不同的呈现形式。
2.静止形和运动形
禁止是相对的、暂时的,一切形均在运动与变化中,形的运动只是速度体现在感觉上的不同,而对形的整体感觉与记忆都是静止的,定格的。物质的不同运动状态就有不同形的变化。这些不同形就可能分别与另外的物象具有同构,腐烂的苹果和树叶,其表面的腐斑就可能与地球板块产生同构,组成动态综合形象,创造有动感的独立图形。这种图形的表现优势是能够创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而产生的矛盾的视觉眩晕,能够对目中运动和递进过程予以综合表现。
3.平面形与空间形
在现在图形研究中,对空间形式或三维图形做了大量研究,例如荷兰画家按埃舍尔就很擅长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的视错觉。有心理学家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从不同角度,特别是一些异常角度拍摄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然后将照片让受试者辨认,结果其认知率仅为百分之十,许多人将之错误的认为是另外的物品。可以变换对一个物体的审视角度,就可能从中发现新的形,空间布局关系、序列关系。
三、图形的形意转换
形的转换是指设计师把知觉到的对象,从一种媒体转换为另一种媒体,以产生一种新的语义。创意图形中,在形象、形式和意义之间有着必然的相互转换关系,由形象和形式向所传达的意义转换或由所诉求的的主题意义向形象和形式的构形关系转换。一方面,图形的构形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如图形的同构关系在某种意义是重构关系的一种特殊的构成关系,异构关系与结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又存在共通性。关键是设计师在构形时的取向和对重点的选择。另一方面由图形中的形象和形式向它所传达的意义转换,或由所诉求的主题意义向形象和形式的构成关系演绎。即便是相同的素材,也会因诉求意义的不同而发生形的转换。两种构形转换足以说明图形具有多义性和多形性。因此,这种多义性和多形性是体现创意图形构形组织之间相互转换的最好例证。形的发现过程是图形创意中形成图形形式的重要阶段,发现新形是构成图形的必要条件。
1.一形多义
一形多义即是图形的多义性,是指同一对象可以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多数概念意义源形象,反映形象和概括形象,反过来,用形象可以去比喻、会意和象征某种概念意义。所以,有形必有意,有意必有形,涵义与形象有着天然和本质的关联。
客观世界的事物本身并不具有多义性,图形的多义性,是来自设计师内心的思想和观念,表现在图形所传达信息的内涵之中。内涵愈丰富,图形的义也就表达的愈多。图形的多义性,是设计师内心情感和大脑智慧的集中体现。对于受众而言,同一物象的认知本应是相同的,然而,当图形向受众传达信息时,受众就会调动以往的视觉经验和对形象的积累来对图形内涵予以解释,他们对同一图形的认知就可能从一种物形转化为另一种,从而在解读图形时产生意义上的多重性。
2.一义多形
一义多形是指由诉求的涵义可以引发的多种图形形式,因为概念意义产生于对形象的概括,具有模糊性。一个概念意义所概括的形象因程度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也就是说,高度抽象概括的涵义,其能有的形象将会很多。因为涵义的范围极为广泛,如功能、信息、尺度等等,所以,产生的图形形态也会是多样的、不确定的。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了一义多形的出现,也就是一个涵义可以有多个变体形态产生。图形的多样性和模糊性在众多的形象中寻找发现最有说明性的图形形象,才能准确地、有效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和抒发情感。
一义多形引起的形的转换同样也是对图形内涵的发掘。要求设计师利用图形形象的多样和模糊性,从众多的形象中寻找最具说明性的图形形象来诉求图形的内涵。
3.一义怎样实现向多形的转换
在刻意表述图形的意义的时候,可以将这一意义裂变成众多的语言或文字表达的概念。在这些概念的启迪和引导之下产生形象,把义的各种可能变化结合起来,将原以拥有的形象改造成新的变体,或者为满足新的需求而创造新的形象。
作为视觉艺术以视觉语言说话的设计,往往建立在一个视点和仅在一个瞬间感觉的基础上,从而产生形式效应。如一个脚印、一张揉皱的纸、一盘蚊香、在纸上留下的燃烧痕迹、复印指纹,这些不成形的形或偶然形,往往是设计别具意味,这些形设计美的形式,研究探讨形式必须先从形开始。要想发现一些具有奇特视觉效果的形,还可以通过对物质的观察角度、光源等因素进行变化而获得,只是运用常人未曾运用过得造型方式,取常人不轻易摄取的角度,都可以创造全新的形象,创造独特的词义表征。我们在创造造型新视觉的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这一切努力最终都是为了有独创性,并且表意准确的视觉形式,来进行信息内容的传达。
[1]陈振旺. 图形创意实验教程. 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 2011.
[2]王建辉. 图形创意. 沈阳: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11.
[3]刘晨 赵亚华 . 广告图形创意表现.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