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大学校园滨水区景观设计

2011-08-15孙直法李安定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水区亲水性大学校园

孙直法 李安定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盐城 224000)

校园滨水区景观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位置、功能、意义上都具有突出的地位。优秀的校园滨水区景观不仅能满足师生的日常学习、娱乐、交流、休息活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还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滨水区景观的设计尤为重要。

一、设计原则

1.主题性原则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规、校训及大学精神,它是通过大学的校园景观、学校历史、师生的精神面貌等反映出来的。而校园景观最为显性的,最能反映大大学的主题性。主题性原则在学校景观文化中起到纲领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是文化营造的思想体现及神之所在。作为校园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区景观必须要为体现校园主题服务,有时,甚至统领整个校园景观的主题,比如北大的未名湖、东南大学的九龙湖,已经成为这些大学的别名,它们所代表的是大学的历史,或是地理,或是精神。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一方面体现在校园滨水区景观是校园景观的一个部分,其规划要与校园其它规划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相得益彰,切不可喧宾夺主;另一方面,不管是湖面还是河流,要充分考虑其纽带作用。在校园环境中,除了人之外,水是最具活力的景观元素,要利用水的活性来增强景观的生命力,实现有机景观的生成。

3.生态性原则

大学校园,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空间环境,自然对建筑、水、植物等有很高的要求,生态原则的设计把景观看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是保持水体生态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校园内每一个景观元素并非是彼此孤立的,也不是静态不变的,注重滨水区景观的生态原则,培育水循环系统与陆地交流系统之间的生物链关系,建立完善的生物圈。

4.教育性原则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为,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之外的育人环境的构建,育人环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课堂上无法达到的,而营造学校景观在构建育人环境中起了主要作用。强调景观的教育性原则是高校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滨水区景观的要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中国人自古对山水情有独钟,具有丰富山水情感和文化感知。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时刻受到水文化的熏陶,增强校园文化氛围,这是滨水区景观设计的重要任务。

5.美学原则

校园景观是一种视觉欣赏要素,好的景观最容易引起美感。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要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使学子们愿意并渴望去解读。圣人孔子把厚重不移的山当作他崇拜的“仁者”形象,用周流不滞的水引发他无限的哲理情思,触发他深沉的哲学感慨。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所以喜欢流动之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所以喜欢稳重之山。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无限深广的影响,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人们以山水来比喻君子德行,“高山流水”“小桥流水”自然而然就成为品德高洁的象征。

6.安全性原则

安全要素是滨水区景观设计最基本的要素,人们都有安全性和依赖感的需求。在大学校园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建设要把好质量关,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考验,优化建筑结构,提升防震、防火及其它防灾功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心理安全相对比较复杂,涉及到边界效应和领域意识。滨水区内的休息平台及座椅最好设置在有所遮挡或者边缘地带、有所依靠的地方,同时为满足师生不同的私密性要求,在同一场所中,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空间和人际距离,这样,既为人们的观察和欣赏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又满足了不同私密程度的交流。

二、滨水景观元素的设计方法

1.水体

水体是滨水区景观的关键所在,它不同的运动状态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形成不同的景观效果。静态的水面给人以去安静、稳定感,是适于独处思考和亲密交往的场所,宜设于教学区或宿舍区;对于动态的水体,水的表情常与流速有关,低速时,流动意识并不明显,速度增加时,水流受形状的影响,形成了漩涡、激流、飞溅人的感情也处于跌宕起伏的变化之中,宜设于学生活动区,激发师生的运用活力。

校园景观水体的安全保障主要在于控制水位,水位的控制在于引水和排水能力。因此对于景观水体的水位控制需要从区域调配的角度整体调控水平面的高度,随着昼夜、四季和岁月的更叠,水体也会呈现多种多样的形态,这就要求要根据师生的日常生活规律和行为特点进行综合的设计。

2.植被

大学校园一般都处在城市之中,自然景观元素较少。为了满足师生对自然的向往,自然的、原生的植物应作为首选。自然化的植被设计要求植被的搭配是地被、花草、低矮灌木与高大树木的层次和组合应尽量符合水滨自然植被群落的结构,避免采用几何式的造园绿化方式,这种过于理性的手法,容易给人机械、呆板、严肃的感觉,会给忙于工作与学习的师生带压迫感。

其次,校园滨水区景观植被物种的选择要注重其文化性,大学里的师生都是一些一定文化基础,有思想的人,他们往往喜欢一些有文化性的植物,比如睡莲、垂柳等,这些常被古代文人雅士所咏叹过的物种常常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亲近感。

3.驳岸

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是驳岸的设计重要原则便是亲水性,其关键在于处理好安全与亲水的矛盾。一般来说,大学校园里水体的驳岸对防洪不作太高的要求,但对师生在水边的安全有较高的要求,护岸设计能否体现亲水性往往是设计的成败所在。

岸线的亲水性取决于岸线的平面和断面的形状。水具有可塑性,岸线的平面设计决定水体的平面形态。要根据季节和师生作习时间的变化,通过岸线的处理,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性。凹入式岸线能给人一种向心、围水的亲水感受,凸出式岸线则使人有一种置身水中的自然感受。

护岸类型有直立式护岸、倾斜式护岸、和台阶式护岸。其中,直立式护岸亲水性差。倾斜式护岸比较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有较高的亲水性;从安全方面来讲也比较理想。但是适用这种设计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护岸。阶式护岸只能在极小的局部用,很容易让人接触到水并可坐在台阶上眺望水面,是亲水性最高的护岸。但容易给人一种单调的人工性的感觉,且驻足的地方是平面性的,容易积水,人易滑倒,使用时应充分注意。

三、结语

校园滨水区景观设计对于大学生的文化、安全、生态及视觉景观效果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设计时就全面考虑这些方面的的要求,注重环境生态,视觉感受以及公共开放性,结合校园场地现实状况和大学的历史文化背景,创造一个对自然友好又满足师生的需求,功能复合又使用方便,独具特色又融于大学文化和自然环境之中的水与陆、安全性与亲水性相结合的大学校园景观。

[1] 侯长志.大学校园滨水景观设计的文化性与生态性—以扬州大学新校区西河道景观设计为例[J].新视觉艺术 2010.06:47-48

[2] 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06(2):74-77

[3] 贾德华,王万喜.论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06.03(3)144-146

猜你喜欢

水区亲水性大学校园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空气中纳秒脉冲均匀DBD增加聚合物的表面亲水性
水刺型空气加湿器滤材的亲水性改性研究
水库回水区河道水面线计算水文工况确定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