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水彩画的特色绘画语言
2011-08-15胡思成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胡思成 (湖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湖北黄石 435002)
一、什么是水彩
水彩画是以水作为媒介来调和颜料作画的表现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中世纪的欧洲,(波斯的细密画,还有中国古代墓室中画布上的遗迹,真算得上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其材质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两个基本特征:颜料本身所特有的透明性以及在绘画过程中水的流动性。其透明的特质、水与色的交融以及作画过程中画面所表现出的随机性和耐人寻味的肌理效果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水彩颜料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拥有了极强的表现力,不仅可以产生透明酣畅、淋漓清新、幻想与造化的水润视觉效果,同时,运用枯笔皴法等也能够形成干燥、粗犷、奔放的视觉冲击。同自然相呼应,相和谐的个性,这就是水彩画的灵动之美。现在,我们来一起探讨关于水彩画的独特的绘画语言。
二、水彩画的发展历程(史)
现如今我们回头观望美术的发展历程,任何一种艺术都是先由实用性发展起来的。早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用水调和树脂和颜料来记录他们的生活,逐渐发展,记录了人类文明的脚步。到了中世纪,在欧洲就出现了初具雏形的水彩画,刚开始只是一些贵族使用鹅毛笔画些小装饰图,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人们发明了把蛋清加入颜料的方法来阻止颜料从纸上脱落,而这一发明让很多学者认为那些蛋彩画就是现代水彩画的雏形。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在18世纪的欧洲诞生了一种“地形画”用来记录大量的地形。“水彩画之父”保尔•桑德比在绘画中不断地对颜料进行改良,对技法进行尝试,至其作品已能够表现自然光影效果。后来的托马斯•吉尔丁和理查德•波宁顿以及水彩大师级人物威廉•透纳等都对英国的水彩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透纳,他对于水彩最大的贡献就是挖掘了水彩画的潜质并用于创作,使之为世人所承认把水彩画的地位提升到了与油画相同的地位。待到18世纪后期,除了一些不乏粗犷又耐人寻味的趣味作品外,透明轻快、抒情细腻等风格已成为英国水彩画的主要风格特色。英国也一直延续这个方向至今成为引领水彩画发展的大国。同时,在后来的时间里水彩画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中国。虽然现代水彩画传入中国不算久远,将近100多年的历史,但却很快为中国的画家们接受和掌握,原因在于水彩画同中国传统国画都是以水作为媒介,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和相容性。在1954年,195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水彩、速写展览”“全国水彩画展览”。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美术文艺事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 ,并且发展涌现出大批水彩画家,他们能熟练运用颜料与技法,创作的水彩写意大气磅礴,水彩写实细致精美,更有不少的水彩作品能够表现奇异的水色语言,比如雷洪的水彩写生和关维兴的人物水彩创作等等。在近一二十年的全国水彩画展览中,诞生了很多高质量的作品,中国的水彩艺术的水色语言也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当代众多的水彩画家的努力下,水彩画已发展成为同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同等重要的大画种,并且发展速度大大快于其他画种,中国也有迈向世界先进水彩之国的趋势。
三、水彩的材质特性、韵味和艺术特征
之所以称之为水彩,就是因为它所特有的“水味”。我们可以依靠调节水分的多少来控制颜色的分量,丰富地表达水的意韵。水彩在其创作过程中会受到作画时间、水迹面积、积色次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作画过程中,我们要好好把握色彩的饱和度以及水的干湿变化程度,在利用它和致力于发掘新的画法的时候,不能对它的材质基础和一些必要的条件视而不见。水彩很重要的一个味道就是“水味”,我们说水彩水彩,就是水与彩的结合,我们创作目的是为创造一种注重黑白灰层次和谐韵律的意象美,它既像水墨般高雅,又如油彩的淳实,汇聚了中西方文化与精神的完美结合,具有特色的时代精神。不仅仅是这样,水彩画还具有一个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很大的特点,“偶然性”。我们都说水无常形,而恰恰就是这个“水”,作为调合水彩颜料的媒介,常常使画面上出现一些特殊的肌理效果。然而很多时候这种漂亮的视觉效果出现的非常偶然,常常在不经意间就留在了画面上。于是很多当代艺术家们开始关注这些“偶然性”,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不同的颜料、纸张、水、画笔和各种绘画技法与最后作出的画面效果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不断实践,掌握出现那些肌理效果的条件,将那些漂亮的视觉元素进行人为的控制与选择,重新组构,尽可能保留下作画过程中出现的漂亮的肌理等视觉元素。发现“偶然性”背后隐藏的“必然性”规律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研究的话题。我们在进行水彩画创作的时候,这些视觉元素能够给我们创作的激情与灵感,甚至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演变或完善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如果水彩画中的这种“偶然性”能够成功的运用到创作中,那么水彩发展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
四、水彩画与中国特色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风貌,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绘画语言。近代水彩画因工业革命在18世纪的英国得到发展与繁荣,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纵观历史长河,最早出现水彩画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也诞生了一大批闻名于世的水彩画家,如透纳、格尔丁等。它们的水彩画大胆写意、夸张用色,作品酣畅灵动,充分展现出了水与色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轻快、明亮、干净、透明,以及肯定的用笔是水彩画的特点。当水与色完美结合时,水成魂魄,色为灵魂,水与色的渗透,水同色的交融,表现出明暗、光影、虚实,一幅灵动的水彩画诞生了,这就是水彩最为独到之处。在水彩画进入中国后,中国的水墨画也开始朝着更宽广的方向发展。由于水彩画的材料以及技法很多都与中国画相似,于是近代很多中国画名画家都有引用或创新来自于水彩画种的绘画技法用来自己的国画创作中来,像吴昌硕、黄宾虹、任伯年、齐白石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国画作品中运用到了水彩画中的以色破色、色墨相融、色墨结合等表现手法,把水与色特点挥洒的淋漓尽致。一方面,水彩画其实也需要像中国画那般融情于景的态度和成竹在胸的笔法功夫。中国画通过平时长期训练的积累,练就的“下笔如有神”的气度在水彩画得作画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说,水彩画与中国画其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国画中会有水彩画的用色技法,水彩画中也会需要中国画的笔上功夫,有时候在水彩画中的具象物体需要用国画类型的线条来刻画,而国画中的没骨法与水彩的表现几乎没有区别。总而言之,外国传入的西洋水彩画同中国国画是完全可以作“兄弟”的,水彩画与中国画的好多方面如用色、运笔、技法、构图等等都是可以互通的,水和色的渗透,情与景的融合都是提升作品味道的关键,也都能成为优秀国画和水彩画的特点。
因此,我们说水彩画与中国是极其有缘分的,中国的古典审美观,国画的绘画材料、工具以及技法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显示了水彩画这一画种在中国会有很强的发展态势及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希望中国的水彩画手们为了创造出中国特色化的水彩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