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与他的艺术歌曲

2011-08-15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大众文艺 2011年23期
关键词:舒伯特小调音乐家

齐 兰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舒伯特与他的艺术歌曲

齐 兰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辽宁沈阳 110000)

本文通过旋律风格、音乐形象及伴奏织体等方面,简单阐述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音乐形象;伴奏织体;旋律风格

舒伯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可以说是音乐史上的一朵奇葩。他在音乐上的地位可谓无人赶超。在他短暂的31年生命中创作了千余件的音乐著作,而在这其中有多达六百多首的作品是有关于艺术歌曲的著作。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后人看来,总能将音乐与诗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谓做到了天衣无缝,水乳交融。每当人们谈论起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之时,总会发出阵阵惊叹,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在他自己的巧夺天工之下使得音乐与诗歌总能给人以纯美的感觉。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在浪漫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之前或是形成的初期,广大的音乐人们对艺术歌曲存在着很大的偏见。他们认为艺术歌曲是很肤浅的一种音乐体裁,它难登大雅之堂,有的人甚至对它产生鄙夷的态度,认为艺术歌曲与当时的纯粹的音乐格格不入。大众们如此不注重艺术歌曲,自然也就不会注意到音乐与文学诗歌之间的有机而又巧妙结合所产生出的巨大的艺术价值了。然而随着文学浪漫主义思潮的渐渐兴起,一些思维上活跃又具有创新思潮的音乐家们渐渐开始注意到了艺术歌曲的重大艺术价值。舒伯特正是这些音乐家中的一员。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代表及领军人物,他意识到如果想让艺术歌曲与较早前的歌曲作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么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顶着世俗的眼光抛弃了旧有的音乐与美学原则,他将音乐与诗歌巧妙的连接在一起,他重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而且还不断的发掘诗词的内涵,让诗词能将外界的烘托以及内心深入刻画的最大特点与他的音乐紧紧交融在一起,“在艺术的基础上再创新艺术”,让听众们能更好地理解音乐,读懂作品。他为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们指明了方向,也为这一时期的诗歌文学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开创了音乐浪漫主义的新时代。

一、注重发展钢琴伴奏

舒伯特注重发展钢琴的伴奏。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当中,他所配的钢琴伴奏有别于早期其他音乐家的作品。他的钢琴伴奏不是为歌曲做简单的衬托与辅助,而且他也没有所谓的“钢琴性”因素,而是采用一种适于音乐整体结构和内容的需要,以及能够重点表现出音乐的形象、发掘出歌词的内涵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这也就是说为什么说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总能让人从气氛上感觉他的创造超越了文学诗词的内涵,淋漓尽致的却也不过分强调表现了诗词所要表达的更多的情感。他为文学诗词与音乐之间构筑了一道顺畅的大桥。他在充分了解作品,了解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创作音乐,从而提升了歌曲的艺术价值。例如他最著名的那首《纺车旁的玛格丽特》,这首歌描写的是一位天真浪漫、纯洁无瑕的少女面对自己的初恋懵懵懂懂的一个形象,她一边唱着优美婉转的歌曲,一边慢慢的摇着纺车,通过劳动来表达她内心对于爱情的渴望。为了刻画了纺车做活时车轮嗡嗡转动不止的样子,舒伯特独具匠心,他将绵绵不断的六连音音型运用于钢琴伴奏中,这六连音的运用也将花季懵懂少女思念自己心上人的那种不安心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为了能够刻画出懵懂少女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作曲家将声乐部分采用充满抒情性的旋律。舒伯特通过运用自己的拿手好戏——钢琴伴奏,充分表现了原著作品中那些“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内容,为听众们更为直观的展现了原著作品中那些难于理解的人物形象,这可谓是加深了歌曲中关于艺术形象中的内心刻画。

二、注重用调式变化表现音乐形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多让学生们接触不同音乐体裁、不同音乐家们的作品也是我们的任务。《鳟鱼》,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它的首段和尾段两小段是都是给人以明亮、开朗的大调式色彩,在中段,舒伯特改变了调性,转入了小调,音乐的色彩与手段相比骤然变得柔和,暗淡了许多。他通过运用变化了的调性的色彩来充盈和丰富了整首歌曲的旋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前段表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尾段则是首段部分的重复,为了能够突出诗人的那种激动、愤恨却又伤心失落的内心情绪的变化,舒伯特将歌曲的旋律以四、五度音程进行。在中段转入小调之后,巧妙地加入了休止符,刻画出了渔夫阴险狡诈而又残忍的形象。

又如《可爱的颜色》主要表现的是磨坊姑娘温婉哀怨的悲伤情绪。为了能让此曲悲剧的气氛能够更明显的展现出来,舒伯特特意将调式采用了b小调,与此同时,舒伯特在运用了b小调的同时,又将大调的基本因素(升高半音的小调三级音)插入了作品当中去,与b小调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作曲家为了能充分的表现歌词的戏剧性,用较长的音乐段落保持主调色彩的基础上,进行了远距离或复杂的转调描写,从而为支持歌词的戏剧性做了充分的描写。

三、强调旋律

顾名思义,旋律是由一些具有不同的音高的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来组成的。优美的旋律在声乐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一首歌曲的旋律是定夺这首歌曲成功与否的重要特征。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旋律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中之重以及灵魂之所在。旋律的创作才是能够体现出一位优秀的作曲家的智慧以及对歌词有着独到的理解方式与表达方式的关键之处。舒伯特充分运用音乐表现手段,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还是拿《鳟鱼》举例,首段为了表现出诗人那种愉悦又欢乐的情绪,舒伯特运用一系列给人以欢快动感的旋律让听众们也能感受到诗人的那种心情。他注重个人心理刻画,这就是他创作艺术歌曲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感性与理性相结合,旋律细腻又奔放,欢快却不失柔和。他的作品充分的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音乐从内心中来,也从内心中去”。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艺术歌曲,舒伯特采用变化曲调的方式来展示作品的丰富多彩。我再为大家举一个例子,《流浪》这首曲子是两段A、B曲式中存在着最为突出的对比性,是所谓单一曲式的多节歌。舒伯特运用对比。变化等突出的音乐创作的手法,深入透彻的刻画了人物的整体的精神面貌。这是为什么舒伯特能创做出发人深省,令人感动的人文音乐的原因所在。他为了能加强音乐表现上的复杂多变的情感色彩,也为了使作品中的旋律能更加的悠扬悦耳,作曲家在音乐的调性、调式方面,多采用了大、小调调式的反复变化,从而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正如舒伯特为了能将《菩提树》中将所描写的白天与星夜不同时间下的菩提树下的情景更为直观的运用音乐为听众们表现出来,他就是采用了上述的方法来充盈表现自己的音乐作品的。

笔者认为舒伯特之所以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他最大的创作特点就是他能让歌词与“节奏、速度、力度、调性、调式、音高、音色”这些音乐的基本要素结合,抒发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引起听众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共鸣,对音乐中的艺术形象产生相应的联想,使音乐与诗词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从而让作品当中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耐人寻味。

回顾舒伯特这富有浪漫气息的短暂创作的生涯,我们心生感慨,他不愧是广大音乐人心目中的“艺术歌曲之王”。我向来喜爱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我喜爱它的高贵却又不失朴素,我喜爱它的精炼短小却不失韵味悠扬,我喜爱它的纯洁无瑕又不失热烈真挚。它朴实无华毫无修饰如同一条蜿蜒的细流流入我心。最后就让我以作曲家在《致音乐》中所写的诗作为结尾吧:“可爱的音乐:在多少忧郁的时刻,你安慰了我生命的痛苦,使我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把我带进美好的世界中。当我痛苦时把那琴弦儿拨动,发出了一阵甜蜜轻柔和声,使我幸福,好像在天国之中,可爱的音乐我衷心感谢你!”

猜你喜欢

舒伯特小调音乐家
音乐家,也爱花
从默默无闻到遐迩闻名的音乐家
姚铜(音乐家)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小小音乐家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