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2011-08-15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朱 正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中国化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朱 正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油画传入中国,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观念,其艺术创造既在自然法度之内,又超出自然法度之外。中国油画在新历史时期的发展,应该在继承传统文化、融汇中西的基础上,使中国油画的内在生命力焕发新的光彩、成为新世纪世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油画;中国化;民族性;影响
作为一个外来画种,油画从它传入中国的那一刻起,其欣赏方式和创作技法必然要和中国本土的文化内发生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重表现、重超越、重自然性情的意在物之外的艺术精神,其思想精华构成了我国文化体系的不可多得的宝库;中国传统绘画是重表现性的,文人画以绘画形象蕴含某种理想或某种观念为绘画最高境界,这使现代的中国艺术家在理念上与表现主义灵犀相通。在艺术思维方面,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强调综合性与整体性,在对客体再现的问题上,不强调模仿外形而强调神、气、道;在艺术表现上强调艺术家通过观物而产生的悟性,追求作品的意境、神韵、空灵与感应,这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 油画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油画最初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542年。最初带来油画作品的传教士和随之而来的油画画家展示给中国的只是油画的一个写实特点,技法的深入学习在中国画家那里并没有被重视。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油画家的数量开始增加。三十年代的上海成为油画创作的中心,曾经一度成为南北政坛的平衡点,并继国画之后成为上海新的艺术商品;
延安的“文艺座谈会”提出“革命现实主义”,手法的现实主义和题材的格式化使得中国的油画陷入一个依附于政治的境地。“文革”期间艺术家的创作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从绘制的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到最终成型的效果都被限定在一个必需的范围内。由于“艺术要为革命服务”的号召,油画的一部分特征被过分夸大,题材压倒形式,艺术语言失语等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后,随着文艺界“双百“方针提出,一部分艺术家就自己的创作,吸取中国传统艺术资源的养料,创作出有特色的作品。八十年代的艺术界风起云涌,配合思想的解放人们思考着诸多现实或理想的问题,85新潮美术的实验性的激进便是这时期的代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油画真正的走了出去,获得国际性的认可,具有了国际化的身份。21世纪文化的多元和文化意识领域的自由化进程发展,对中国固有文化重新审视回到艺术家的课题中来。
二、油画中国化的表现
油画的中国化是指运用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内函,艺术审美表现形式、艺术手法来借助油画反映现实生活,使油画作品更具有中国化所特有的气质,性格、精神、文化以及固有的审美观。油画的发展在中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其必然性的。中国艺术家具有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当中国艺术家以油画这一艺术为载体表达思想、情感的时候,作品必然打上民族的烙印,其烙印的深浅则显现出作者对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认同程度,而油画中国化正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前辈大师们在学习西方绘画的同时也在努力找寻中国油画自己的发展道理,它人的绘画形式难以尽情地抒发表达我们自己的激情和感悟的。林风眠、刘海粟、吴大羽、关良、庞薰琹等有着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的艺术家们在向西方艺术学习的同时,便力图将“中国元素性”引入油画语言之中,有的将之与后印象、野兽派相融合,他们都以中国文化的意蕴为內核,以西方形色的观照为外象,他们这一代油画家对油画的中国元素性探索实践无疑对中国油画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
从油画题材内容上的中国化,把中国传统绘画因素的引入,都在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中国画最能体现中国的民族精神,其历来注重以“写意”来参赞造物化,如“以神写形”“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似与不似之间”“道器并重”“质朴内秀”等等;林风眠先生在谈到东西方艺术的异同时曾说道“西方艺术是以模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于写意一方面。艺术之构成,是由人类情绪上之冲动,而需要一种相当的形式以表现之。前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外,后一种寻求表现的形式在自身之内,方法之不同而表现在外部之形式,因趋于相异;因相异而各有所长短,东西艺术之所以应沟通而调和便是这个缘故。
三、油画中国化的构建与发展
艺术的世界性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的一般本性和人类的共同美、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油画从欧洲产生而最终成长为世界性的绘画语言绝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门精湛的技术,更主要是因为它所包含的对其民族所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的精神表达。改革开放以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共同冲击着中国油画的发展。要推进当代油画中国化的发展,油画艺术家需要保持冷静而开放的态度,立足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积累反思,使当代油画彰显出更为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
首先,要立足本土,以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为根。中国油画要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不是简单样式上的中国化,更重要的是深层的艺术审美性。在艺术创作领域,应该始终把眼光放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精神”上。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经说:艺术创作要“风筝不断线”,这个线系着民族传统、民族文化——这是根本。油画中国化要始终立足本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丰富而辉煌的民族艺术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能够给当代油画民族化提供充足的养料。一些油画艺术家因为对中国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在作品中容易局限在传统的图像表面符号式的挪用和演绎。但是,只要中国油画艺术家能够潜心钻研中华文化之根本,更深入地从传统文化精神和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具有内在文化力的油画作品。以民族精神、民族传统为根,油画艺术家就一定能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好地渗透传统的美学思想和绘画观念,以强烈的本土意识构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个性化语言。
其次,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西方油画语言,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养分,油画艺术起源于西方,中国油画艺术家要以正确的心态学习和理解西方油画语言,以求创作出既有“纯正的西方油画语言,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油画”,更好地处理好油画“外来与本土”的问题,促进当代油画民族化发展。在艺术这个开放的国度里,中国的油画家应该顺应历史潮流,“拥有广阔而兼容的艺术视野,并凭借悠久的传统优势和东方所特有的智慧、悟性,”充分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养分,促进油画艺术地更好发展。油画艺术家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当代油画中国化的未来决定于中国油画家。中国油画艺术家要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并尽量影响社会对于油画的认识,更快推进当代油画中国化。
虽然在当代油画中国化进程中仍然还存在不少困难,但是油画中国化还是应该坚持继续下去。中国油画要想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必须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以中国文化为依托,油画为载体,努力推进油画中国化的发展。
[1]颜亮.歧路亡羊——“油画民族化”是一个误区[J].美苑,2003.4
[2]许蚌.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再思考[J].艺术百家,2005,5.
[3]宋健.谈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2009,1.
[4]李建忠.油画民族化与西方油画的传统[J].美术观察,2003,8.
[5]唐建俊.走中国油画的创新之路[J].中国油画,2002.
朱正,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油画09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