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2011-08-15周甬琴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大众文艺 2011年7期
关键词:音乐学音乐学院学报

周甬琴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国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综述

周甬琴 (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青岛 266000)

中国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女性的地位渐渐提高,女性的价值也逐渐被尊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对于性别的研究也成为国内众多领域的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将从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术成果等进行简要的综述,以期获得更多对这一课题的认识和关注。

女性音乐文化;研究;发展

引言

中国施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中国从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而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带来了文化上由原先一元化转变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促使了中国大众文化进一步的繁荣发展。随着社会意识的进步,女性的地位渐渐提高,女性的价值也逐渐被尊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女性地位、女性就业、女性角色等均已成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而对于女性音乐文化的研究也成为近些年来众多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目前,这种性别研究在国内外诸多人文学科领域进行了探讨和关注,诸如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女性学等。尤其在国外,一些学者在音乐学性别研究领域中已作出一些成绩。而我们国内的音乐学者们也在这一研究论题上也颇有建树。

女性音乐文化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性别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1985年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成立了有关妇女和性别的机构即河南省未来研究会妇女学会、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和台湾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妇女研究室,成为华人社会妇女与性别研究的先导。2005年11月17日至19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性别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课程及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合办的“近二十年华人社会之性别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两岸三地的妇女和性别学者回顾过去二十年华人社会的妇女与性别研究,交流有关经验,并共同探讨性别有关的课程、方法等理论问题。特别是对边缘化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下面笔者将对国内音乐学者在研究女性音乐文化这一领域所作出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总结。

第一类是从历史发展角度研究女性音乐文化特点的,包括有南京师范大学硕士朱宏波的论文《从《Godey的女士手册》管窥维多利亚时期的西方女性音乐》载于《艺术百家》2007.5;郑琳,陈群的《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载于《江西社会科学》2005.6;唐莉的《论元代“女乐”的尴尬境遇及其显著贡献》载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2;曾果果,陈芳,袁渊的《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女乐”问题研究综述》载于《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12。

第二类是从西方音乐史学角度研究的,包括有宋方方的《欧洲19世纪女性作曲家的艰难处境——以范妮•门德尔松和克拉拉•舒曼为例》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3.25;李艺娟的《女作曲家在音乐历史中之位置》载于《艺术研究》2004.4;南京师范大学刘翔华的硕士论文《对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女性音乐家的探究》2007.6.30;刘颖的《性别主义视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艺术成就》载于《西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5。

第三类是对女性音乐文化研究现状所作的介绍以及综述,包括有上海音乐学院的汤亚汀先生编译的《社会性别与音乐》,刊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作者认为社会性别应属于后现代思潮下的亚文化研究。文章重点介绍西方音乐人类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主要涉及研究的方法论,以及社会性别的意识形态对女性音乐创造和男女性别关系的影响等方面,他分别从五个领域的研究和思潮中得出总结:“民族音乐学开始研究社会性别,开始纠正不平,倾向于研究女性,开始填补对妇女音乐行为与活的知识空白,开始重新解释现存的历史资料。”郑苏的《近十年EML在西方的新发展与女性主义研究》载于《中国音乐》1999.12.25;王丽莉的《性别研究在音乐学中的现状及研究方法》载于《艺术教育》2002.3;福建师范大学硕士马晔的《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2004.6。

第四类是从民族音乐学角度研究的,包括有西安音乐学院的方建军的《婚礼歌曲研究的新视野——简 舒格曼著《性别化的歌曲普莱斯怕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婚礼中的歌唱与主体性》评介》,刊载于《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作者主要从普莱斯怕人婚礼歌曲的社会性、歌唱与性别的关系、婚礼的过程、普莱斯怕人社会道德体系、音乐文化的变迁等方面进行论述。作者研究婚礼歌曲所采用的性别理论以及对女性那个音乐的关注,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尤其是婚嫁歌曲的研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星海音乐学院周凯模的《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中国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发表于《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华中农业大学余霞的《由文化事象深入到女性心理——关于土家族哭嫁歌研究的思考》发表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吴凡的《乐班中的女性极其社会性别建构——以阳高县庙会中的乐班女性成员为例》发表于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9.15。

第五类是性别角度研究下隐含的社会问题,包括有福建师范大学硕士陈曼娜的《闽西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社会文化内涵》2007.4;湖南师范大学硕士陈瑾的《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性别比失衡的教育病理分析》2009.3.1;解晓静的《新时期大众音乐中的女性意识解读》以及《试析新时期大众音乐中女性意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载于《中国音乐学》2007.1.15;霍橡楠的《近年来国外关于音乐才能相关性因素的研究》载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12.30。

第六类从音乐作品中挖掘女性音乐特点,包括有王巍的《论歌剧《黑桃皇后》中女主人公的塑造》载于大舞台(双月号)2009.2.20;》;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李淑明的《歌剧《唐•璜》中女性角色的音乐形象塑造》;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祝颖的《走进歌剧中的女性世界——论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刻画之比较》2007.5;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牛明会的《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中托斯卡的人物形象塑造》2009.4.7。

第七类音乐美学角度研究的,包括有王丽燕,孙英的《在旋律中完善自己——试谈音乐修养的提升对于女性的影响》载于《长春大学学报》2006.7.30;王丽燕、孙英的《浅谈女性在音乐中重获诠释》载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7。

以上这些文章都是从女性音乐文化研究角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期揭示更多更丰富的内涵。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界对女性音乐文化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硕的,资料的丰富对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愈来愈清晰且全面的认识。我们从上述所列的研究资料可知,目前研究女性音乐的侧重点仍然更多的落脚于对研究对象音乐本体的研究,从音乐本体中挖掘其中所隐喻的女性文化气息,从而明晰作者的思想维度及文化指向,尤以史学方向的研究者所关注,在西方音乐作品尤其是歌剧作品中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进行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探究。民族音乐学在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其研究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对性别的研究也成为当下民族音乐学者们所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并且开始扩展到流行音乐领域,以文化人类学者所应有的宽广胸怀包容先现今的音乐事项。然而我们从中也有诸多的不足,可以说前人对于从女性本身的角度进行专门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视角放在作为人的妇女主体心理的研究上,从女性主体角度出发,运用新的视角和观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这种缺憾也给我们留下更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自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女性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理论成果不断发展完善,因而我们对女性音乐文化有了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女性在社会文化中角色地位的认识。我们应该对这一学术价值有所体悟,正如贡布里希所说:“如果人文学科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他们就必须关心价值。这种关心是人文学科愈社会学科的最明显区别”。对女性音乐文化的研究在音乐中的价值意义值得我们深刻关注与思考。作为一名音乐学研究者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所有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都应该是人,因此学科的重点应该转到人身上。因为有了前人大量的研究基础作为铺垫,再结合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领域的所取得的进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民族音乐学、历史学、民俗学等领域也会获得更多的价值与收获。

[1]周凯模.《民间仪式中的女性角色、音乐行为及其象征意义——以中国白族祭本主仪式音乐为例》,《音乐艺术》,2005年第1期

[2]余霞.《由文化事象深入到女性心理——关于土家族哭嫁歌研究的思考》.《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解晓静:《试析新时期大众音乐中女性意识的形成与社会环境》.《中国音乐学(季刊)》2007年第1期.

[4]吴凡.《乐班中的女性极其社会性别建构——以阳高县庙会中的乐班女性成员为例》.《天津音乐学报(天籁)》2007年第3期.

[5]汤亚汀:《社会性别与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6]珍妮 鲍尔斯《女性主义的学术成就及其在音乐学中的情况》(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7年第3期

[7]方建军:《婚礼歌曲研究的新视野——简 舒格曼著《性别化的歌曲普莱斯怕地区阿尔巴尼亚人婚礼中的歌唱与主体性》评介》,《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8]朱宏波:《从《Godey的女士手册》管窥维多利亚时期的西方女性音乐》《艺术百家》,2007

[9]郑琳; 陈群:《试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音乐歌舞的盛行》《江西社会科学》2005.6.

[10]唐莉:《论元代“女乐”的尴尬境遇及其显著贡献》《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猜你喜欢

音乐学音乐学院学报
音乐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简介
音乐学人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致敬学报40年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星海音乐学院六十华诞公告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