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欣赏中的先入为主

2011-08-15吕莎莎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大众文艺 2011年7期
关键词:首因效应心理学音乐

吕莎莎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音乐欣赏中的先入为主

吕莎莎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50)

所谓的先入为主,应该是潜意识下的一种思维习惯,是人类思考问题、接受新知的巨大障碍。从词义上看,先入为主即是先接受了一种说法或思想,以为是正确的,有了成见,后来就不容易接受,甚至排斥不同的说法或思想。

先入为主

先入为主是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先入为主的典故是出自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以及其它起兵的诸侯看谁先打入秦朝的都城,谁先入城就立谁为王,也就是说谁先进城谁就为主。先入为主的典故既出自于此。在心理学上先入为主称作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作为一种心理学现象,首映效应普遍从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先入为主和第一印象是在其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关于第一印象,有个著名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让两位学生各做15道数学题,他对第一位甲学生要求必须作对这15道题;而对第二乙学生要求尽可能地做对另外15道题,然后让一组被测试者对甲乙两位学生能够作出评价,结果被测试者大多都认为甲生比乙生聪明。这就是著名的第一印象响应,由此可见-第一效应对人们的心理产生的重要影响。首映效应的形成,有深刻的心理机制:当关于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时,第一信息或第一表象给大脑刺激最强,也最深刻。而大脑的思维活动多数情况下正是依据这些鲜明深刻的信息或表象进行的。虽然这一信息或表象远未反映出一个人或一个事物的全部。

生活中的第一印象、第一信息有如下特征:1、表面性、片面性。因为第一印象接受的是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单方面的信息,因此具有表面性、片面性。2、先验概念引入。这也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人进入城市街道,考虑的是在哪儿开店最合适,而城市规划师则考虑布局是否合理,司机想的却是道路的畅通与如何走到目的地。3、类别特征。提到农民想到质朴,提到教授则认为文质彬彬,提到军人,印象则是威武坚强。 第一信息一旦被人接受,第一印象一旦形成,便会导致人在认知上的惰性,从而产生优先效应。比如,认为某人好,就一切都好、完美无缺等。

先入为主这个现象在歌曲、音乐欣赏方面会映射地比较明显。一首歌你第一次听到时的版本,它出现的场合、背景,演唱者的状态,都极大影响着对它的喜好度。 就像我们说起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们总会说那是蒋大为唱的,好像在潜意识中就认为只有蒋大为唱这首歌才是最好的,就算另外一个歌唱家唱的比蒋大为更好但是我们还是认为没有蒋大为唱得好。可能,这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先入为主。人们对交响音乐常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篇幅太长,结构又复杂,除了音乐专家,谁都很难听懂。其实,交响音乐(交响曲、交响诗、管弦乐序曲等)和其他体裁形式的音乐一样,是作曲家用以表达对周围世界内心感觉的一种方式。拿交响曲来说,作为大型的、多乐章的套曲形式,它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个乐章(也就是比较小的音乐结构)连接而成的;乐章之间,既有区别,又连成一个整体。它也不是那么难懂。音乐欣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方法,都应该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原则,通过丰富多样的欣赏形式,把那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传承给听众,陶冶情操,使艺术音乐在听众大脑中留下记忆的痕迹,避免音乐欣赏时的“自己自主”现象,让优秀音乐作品的音响尽可能高质量地保留在欣赏者的记忆之中,成为其一生中文化积淀不可缺少的内容。 杜威曾说“如果所有的意义都可以用语言文字充分地表达出来,绘画和音乐艺术就不会存在了。”在音乐欣赏中,我们要以听为主,以音乐为本,用音乐本身的魅力来感染自己,注重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无论对乐曲怎样进行解说,总是先入为主地主导了乐曲的内涵,以他人的说明代替了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我们应该有自己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而不是人云亦云。

人们喜欢听原唱,就像买东西一样,有一种消费心态。观众对一个歌手唱的歌曲喜欢了、认可了,就会认定这个歌手和这些歌曲,不会再接受其他歌手唱这些歌。这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在起作用。这与买东西一样,产品出名了,就有了信誉,人们就会愿意买。而盗版的东西,就算质量好、价格低,他也不会要的。原唱音乐会也是这样,观众要的就是原版的东西。其他模仿的人学得再好也是不值钱的。就像当前走红的小沈阳一样,模仿谁就像谁但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说他是歌唱家。虽然蒋大为现在年纪大了,唱不出年轻时唱的那种味道,但人们还是想要去听他们唱,因为看的人往往是当年把他们当成偶像,一直都希望能看真人表演。他们是来看人的,并不一定是为了听歌。另外是为了满足观众怀旧的心理。听原唱者演唱成名曲,可以勾起观众对过去那个时代的回忆。

提出先入为主这个问题,是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其实是活在自己主观世界里的,所以如果你主观印象存在,那么可以说这件事就在你的世界里存在,除非你主观上遭遇了极大的阻碍,否则不会改变。由此可知,我们看待一件事情以及解决一件事情,并不是用非黑既白可以解释的,并不是正确与否这个说法。也可认为是存在于潜意识的自我标准举例来说;所谓的对和错只是人们自己为主体由自己所制定所存在的标准1+1=2;这是大众标准即所有任同的也可让它1+1=3、8、5、6……这只是符合自己的思想准则而已。而要想真正没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其实是不大可能的,或多或少而已。

[1]朱智贤等译《普通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曙明,贾纪文.天人乐舞[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

[3]修海林.古乐的沉浮[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首因效应心理学音乐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首因效应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圣诞音乐路
导游员应如何做好首因效应的功课
音乐
简论新闻采访中的“首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