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解读

2011-08-15荩孟丽莉

飞天 2011年18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莱昂包法利

荩孟丽莉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解读

荩孟丽莉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被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作者运用写实手法,通过主人公爱玛浪漫而又悲惨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作者一方面极力展示爱玛对于理想爱情勇敢大胆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揭露了人性中虚荣、自私、淫欲、堕落的阴暗面以及腐朽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正因为此,此书一出版便在当时法国社会引起轩了然大波,并为福楼拜带来一场关于此书是否“有伤风化”的官司。然而,福楼拜坚持用科学、客观的态度进行创作,并大胆地向世人宣告:“包法利夫人,就是我!根据我来的”。当然,爱玛的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血淋淋的社会现实:社会造成贫富极端分化使人们崇富厌贫,同时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刽子手们将爱玛推向绝境。

首先,可悲的成长环境为她埋下了悲剧的种子。爱玛生活在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的农村小镇,她本应在质朴、温馨的田园生活中度过自己的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然而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贵族梦,把13岁的爱玛送到修道院(19世纪早期,巴黎并没有专门的女子学校,女孩子要学习就必须在修道院中完成),接受贵族教育。修道院的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在这里爱玛一方面学会了跳舞、地理、绘画、刺绣、弹琴等,另一方面也使处于懵懂时期的爱玛更加崇尚物质主义,向往中世纪的爱情,妄想跻身于奢靡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这里违背常情的禁欲生活,反而刺激了爱玛善于幻想的、不安分的天性。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的浪漫主义作品满足自己对浪漫爱情的渴望。浪漫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爱玛的人生观、爱情观和个性气质。她希望自己像书中的女主人公一样,拥有她们的生活、情调,等待着黑马骑士疾驰而来。她认为爱情“仿佛是一只玫瑰色的大鸟,只在充满诗意的万里长空的灿烂光辉中飞翔”。卢欧老爹万万没有想到,那种脱离实际、灌输消极、颓废的思想的教会教育葬送了女儿的一生。与世隔绝的修道院生活,使爱玛根本不了解法国腐朽庸俗的资本主义社会,她对于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卑鄙本质一无所知。她完全沉浸于自己编织的爱情幻想中,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即将将她的爱情梦与贵族梦击得粉碎。梦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注定了爱玛的悲剧。

其次,平淡乏味的婚姻生活是她悲剧的导火索。带着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浪漫爱情的遐想,爱玛离开修道院。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已出落成一个美少女,她的头发黑而亮,脸蛋红得像玫瑰,眼睛楚楚动人。初遇夏尔,她竟以为“得到了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爱情”。然而,平庸乏味的婚姻生活,使她的幻想成为泡影。他们俩情趣爱好格格不入。爱玛依旧浪漫,“她幻想在半夜举行火炬婚礼”。结婚之初她也曾画素描,弹钢琴,料理家务,然而缺乏精神生活的家庭,不能满足她对热烈感情生活的要求。而包法利先生外形笨拙,智力低下,性格软弱,胸无大志。爱玛希望自己的丈夫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希望包法利的姓氏在法兰西家喻户晓。然而平庸无能的查理让爱玛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医术平常,然而在奥黙和爱玛的撺掇下,竟然想“名满天下”,为一个跛脚的饭店伙计做整形手术,结果残疾人受尽折磨,最后不得不锯掉跛脚。爱玛希望通过频繁地更换生活地点,摆脱自认为乏味庸俗的生活,去追求理想中的“幸福”的心理状态。侯爵家的舞会是爱玛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侯爵家豪华的气派,高雅的客人,珠光宝气的舞会场面,令爱玛心醉神迷,她一度幻想自己也成了上层社会的一员。然而曲终人散之后,面对木讷的丈夫、贫穷的家境,使她再也不能满足于生活的现状。艾玛由追求中世纪的浪漫爱情转而向往腐化堕落、虚假庸俗的巴黎式的爱情了。她变得任性,脾气暴躁,她在矛盾、痛苦、无奈中挣扎,她开始在婚姻之外寻求情感的寄托。

再次,虚无漂飘渺的爱情把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为了爱玛的身体状况着想,包法利决定举家前往荣镇。在荣镇,与青年实习生莱昂的相遇为爱玛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活力。他们互相吸引,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爱玛坠入了情网。在这段爱情中,爱玛用理性战胜了感性,并没有出轨。此时的莱昂,也比较腼腆、保守和稚嫩,他对没有结果的爱情感到厌倦,离开荣镇去巴黎上学去了。然而,与情场老手罗道夫的相遇,使爱玛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果说以前爱玛只是对浪漫爱情心存幻想,这次她彻底地、毫无顾忌地放纵自己的情欲,投入了她所有的爱和激情,甚至情愿放弃家庭和孩子同情人一起私奔。然而当新鲜感过后,罗道尔夫不再能承受爱玛过于“热烈的感情”,加上本身他是一个狡猾奸诈、缺乏涵养的败落贵族,爱玛只是他一时的玩偶而已,他决不会为她失去名和利。他最终抛弃爱玛而到卢昂去找另一个情妇。与罗多尔夫分手后,爱玛重遇莱昂,两人旧情复燃,然而再次登场的莱昂已经完全脱去了之前的稚嫩与羞涩,他已经成为有着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他变得圆滑而世故。爱玛将全部感情都倾注到了莱昂身上,并沉侵在爱情所带来的快乐之中。为了维持偷情所需和奢侈的生活,她陷入了奸商勒内所设的圈套,致使债台高筑。她不惜铤而走险,瞒着丈夫把房产权抵押了债务。最后法院送来公文,限她二十四小时内还清债务,否则扣押全部家产。爱玛陷入困境,她他求助于自己的情人,然而导致她欠债的两个情人都拒绝帮助她。爱玛绝望地吞下了砒霜,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后,残酷的社会现实是爱玛悲剧的真正根源。爱玛生活的年代,正值法国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相对稳定的时期,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腐化堕落的本性暴露无遗,同时,消极颓废的浪漫主义盛行。爱玛在修道院所受的贵族教育加上浪漫文学的影响,使她感觉自己不同于周围与她一般身份的人。爱玛开始不切实际的追求,迷恋于资产阶级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浪漫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以及上层社会的贵妇们是爱玛崇拜认同和模仿的对象:她订阅妇女杂志;她教女仆回话时不要用“你”,而要称“太太”;她瞧不起周围“愚蠢的小市民,生活的庸俗”;甚至连她与莱昂约会的房间的摆设也那么贵族化,“桃花木心船型的大床、红绸幔、……可听海潮的粉红色大海螺,用残的镶紫檀独脚小圆桌”。然而当时的法国是一个等级分明、保障权贵利益的社会,爱玛的农民出身使她不可能嫁入上流社会,平民医生包法利也不能使她过上贵妇人的生活。她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使她只看到了上流社会的浮华,而不了解潜藏其中的罪恶,她注定成为别人逢场作戏的爱情游戏的牺牲品。浪漫和激情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贫寒的家境不能给她提供这一切,她只能通过借贷、抵押来追求那种不属于她的生活。当她遭遇困境急需帮助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无遗,爱玛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在现实面前破碎。布匹商人勒内是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是作者独具匠心塑造的一个人物。勒内为人狡猾、重利轻义,他善于经营,更善于利用法律手段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表面上友好地赊帐给爱玛,暗地里却净做手脚,使赊帐的数目成倍的增长,将爱玛逼上了绝路。

爱玛的悲剧,表面上看是她不切实际地追求物欲与情欲的结果,而实际上她的堕落和毁灭是由社会大环境造成的。福楼拜用冷静的态度审视现实,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违背常情的修道院教育、形式主义的宗教、唯利是图的奸商、灵魂肮脏的没落地主、道貌岸然的公证人、被世俗同化了的青年实习生、欺世盗名的药店老板,资本主义的罪恶被福楼拜刻画的淋漓尽致,《包法利夫人》也因此奠定了福楼拜的文学声誉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孟丽莉,德州学院大外部讲师)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莱昂包法利
[德国]莱昂内尔·法宁格作品5幅
发明家莱昂纳尔
理解一个窝囊废
——谈《包法利夫人》的包法利
文化隔阂的尴尬:“潘金莲”翻译成英文该咋说
所有的孤独都有一把钥匙
《包法利夫人》与拉波那德的插图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惨命运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