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2011-08-15闫素峰宋润娟

大家 2011年15期
关键词:感兴趣译文译者

闫素峰 宋润娟

一、引言

接受美学即接受理论是一种文艺美学思潮。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他们认为传统文学作品将文学活动这一动态连续过程视为静态封闭互不相连的领域,而没有考虑读者的能动参与作用,这实际上割断了文学作品与读者的联系,忽视了人的交流和社会的接受效果,单纯从作品或作家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只抓住了文学总体活动的一个维度。接受理论认为,读者在作者—作品—读者形成的总体关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文学作品是注定为读者而创作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姚斯认为:“读者本身便是一种历史的能动的创造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果没有接受者的能动的参与介人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过程,作品才能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中。”只有阅读,才能使本文从死的物质材料中挣脱出来,而拥有现实的生命。”任何译作都渴望被阅读,被接受。姚斯认为,作品的意义既来源于作品,又来源于读者的赋予。译者在追求原文与译文最大限度相似的同时,必须考虑译文与译文读者的关系,考虑译文读者与译文的“视野融合”问题。翻译的目的就是给读者阅读,科技翻译当然也不例外,译者也须考虑读者的接受问题。读者不同,对原作信息的需求不同,科技翻译中译者应该根据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将读者感兴趣的信息以适合的方式译出,并不一定囿于对原文的全译。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科技文献的翻译中也存在读者接受问题,也须研究读者的接受问题,因为只有有人阅读的文章才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算好文章。

二、作者、译者、读者的关系

在由作者—译者—读者三主体交织而成的翻译过程中,作者是原文的生产者,用原语创作出既包含了原文化又融入了个性特色的作品;读者是译文的阅读者,直接接受译文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无论作者还是读者,他们的能动性都是单向的;而译者,由于处在两种语言文化的交汇处,肩负着作者和读者的两重期望。一方面,他是原语文化的阅读者、接受者;另一方面,他根据自己的阅读阐释用译语对原文进行加工,生产出译语文化下的译作。

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要对对原作者忠实,表现为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的忠实。思想内容方面,译者必须透彻理解原文的表面和隐含意义。风格方面译者须克服自我,放弃个人好恶,置身作者地位,忠实再现原作之美。

译者同时还是译文的作者,除了要忠实于原文作者外,还对译文读者负责。真正忠实而成功的译作必定会考虑读者的接受水平和期待视野。翻译过程中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以及知识结构,采取适当的翻译手段,既要保持原文特色,又要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对原作中造成读者理解和接受困难的文化缺省作技巧性处理,使原作者与译文读者成功地交流。许钧强调译者须尊重读者的思维习惯,在读者能理解的前提下缩小原文与译文的距离,但译文不能纯粹中文化,应该给读者留点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另外,王亚娜提出译文的选词会对读者的思维联想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带来影响,负责的译者会在翻译过程中选择这样一些词语,它们的使用能唤起读者对现有的以及与原文基本等效的客观事物的感知记忆,能在读者脑海中出现本民族文化熟悉且与原文基本对等的事物的联想。马会娟也认为过分强调读者会使原文主要文化信息走失,这其实从反面强调了译者对读者的责任。

三、读者接受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从读者结构来看,科技作品面临着三种读者:本专业的专家、技术人员,本单位本系统领导,非专业的读者。

第一类读者是本专业的专家、科技人员,这类读者的兴趣点在其专业,与他们的专业研究有关的一切科学成果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本专业的发展前景是他们最关心,也最感兴趣的,对原作的选择最好能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译文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由于这类读者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甚至泰斗,拥有高深的科技知识,因而针对他们的译文如果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文章也就失去了其作用和价值。另外他们的理解力强,所以译文要求简洁明了,可以直接使用大量专门的、简化的或约定俗成的术语。译者不能将译文浅化,这样的译文不但不会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兴趣,不愿再往下读。

第二类读者是本单位、本系统的领导,他们对本专业的知识知之不如专家们,而且他们从事的科技管理工作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对科技成果的结论和作用感兴趣。针对这类读者的接受水平,译文中最好不要有太多复杂的计算、冗长而深奥的推理、含糊不清的要求。另外,译介时可对原文进行改动,将他们感兴趣的科技成果结论和作用译出,不感兴趣部分可删去不译。

第三类读者是非专业读者,这类读者的阅读兴趣主要在于想获得新的知识或关于新技术的信息,他们并不对某一专业的新技术感兴趣,可以说他们的兴趣最广且最不稳定,他们对某一科技知识的获取并不都是有意的,也并不都有一定的目的。经常的情况是无意间接触使读者发生兴趣,产生了解文章内容的欲望。所以对这类读者译作的标题很重要,既要突出译文的信息重点又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这类译文须根据读者的兴趣对原文中的信息分布和主次进行调整,将译文读者感兴趣的,对译文读者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用的信息前置。这就涉及到变译的问题。原文读者感兴趣或认为重要的科技知识,或许对译文读者来说刚好不重要,而原文中读者认为不重要的信息刚好能引起译文读者的兴趣。

除此之外,译者还须对读者的接受能力有所了解认识。有时译作传递的信息虽然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产生了阅读的冲动,但如果读者看不懂,或者是本专业专家认为文章太肤浅,都会使他们失去阅读的兴趣。原文的目标读者是专家、科技人员,但译者的目标读者却是一般读者,这种错位接受的情况译者必须尤其注意,这时就必须以译文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和要求为出发点,对原文进行改造,将原文中蕴含的信息以译文读者乐于接受的形式传递过来。

四、结论

科技翻译强调译文读者对原文中蕴含的科技信息的接受。原作、读者、译者都会对接受产生影响。原作的文体决定其有目标读者群,因而决定了译文的目标读者群。读者本身的接受水平和阅读兴趣也会影响对译文信息的接受。译者位于作者与读者之间,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读者的接受、理解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译介原文,使译文具有最强的可读性和针对性是必要的。原文读者认为是重点信息,译文读者可能并不需要。因此科技翻译强调根据读者的要求和需要翻译,这是对接受美学的深化和最大限度的运用。

[1]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2]李亚舒等.科技翻译论著集萃[C].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孙会军,赵小江.翻译过程中原作者一译者一译文读者的关系[J].中国翻译,1998.

[4]陈小慰.从文化接受角度试析《首席》英译本的得与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6.

猜你喜欢

感兴趣译文译者
对自己感兴趣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弟子规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