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战上甘岭

2011-08-15

江河文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罗高句丽朝鲜

吴 鹰

第一章 坚强不屈的朝鲜族

朝鲜民族是一个拥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文明历史敢于抗击外来侵略和内部压迫的民族,与我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朝鲜人自古生活在朝鲜半岛上。古朝鲜即古代朝鲜,约前5世纪出现在半岛北部,经考证,乃奴隶制国家。从公元前后到676年新罗统一,半岛上出现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史称三国时代,进入到封建社会,亦有奴隶制残余存在。高句丽王朝是朝鲜史上一个重要王朝,它实行的田柴科制,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昌盛。李朝时期中、朝两国人民互相支援,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取得了壬辰卫国战争的胜利(1592—1598),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战斗友谊的颂歌。

高句丽系古朝鲜族的一支貊人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发兵攻打朝鲜,在朝鲜北部建立乐浪等4郡。高句丽在反对乐浪的斗争中兴起,于公元前32年(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建国,创始人名高米蒙。高句丽与后来在半岛南部立国的新罗、百济形成600年的对峙局面,史称三国时代。王莽曾向高句丽征调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不断向南发展,4世纪初占领乐浪郡。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从此深入半岛北部。598年进犯辽西被隋军击退。612年—614年,隋炀帝三侵高句丽,均以失败告终。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致使新罗夺取富庶的汉江流域,经济和军事力量加强。642年高句丽大将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国王,立王侄为王,自称“莫离支”(相当于唐朝的兵部尚书兼中书令),并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新罗。新罗向唐求援。660年新罗和唐朝联军灭百济,668年灭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直接统治原高句丽和百济地方。

新罗,古朝鲜族的一支韩人在朝鲜半岛东南部建立的古国,又名斯罗、斯卢和新卢。约公元前2世纪,在半岛南部韩人居住的地方形成“三韩”部落联盟,即汉江下游的马韩、洛东江下游的弁韩和庆州一带的辰韩,后来马韩强大,统一三韩。我国史书称“辰国”。公元前后“辰国”瓦解,在其领土上分别形成新罗和百济。传说公元前57年,开国君主朴赫居士,统一六部,称“居西干”(意思是王或贵人)。据学者研究,新罗实际形成国家稍晚,约在2—3世纪。新罗实行贵族民主制,王位由朴、昔、金三姓贵族交互继承,王和高级贵族组成的“和白”会议决定国家大事。起初,高句丽联合新罗反对百济,新罗偏安东南,得到发展。6世纪的智征王、法兴王和真兴王统治时期,确立中央集权,夺取富庶的汉江流域,日益强大。7世纪中叶,高句丽转而联合百济对付新罗,新罗则向唐朝求援,双方组织联军先后灭掉百济和高句丽。唐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百济旧地。670年高句丽爆发反唐起义,得到新罗积极支持。几经激战,新罗攻占部分百济、高句丽旧地。676年安东都护府被迫北迁辽东,新罗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735年,唐正式承认大同江以南属于新罗。新罗统一结束了半岛的分裂局面,为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百济,古朝鲜族的韩人在朝鲜半岛西南部建立的古国。公元前18年(西汉成帝鸿佳三年),高句丽王朱蒙次子温祚,率部南下至富庶的汉江流域,百姓悦乐,故取国名百济,定都于慰礼城(汉城)。由于高句丽长期奉行联合新罗反对百济的政策,百济迫于压力一再南迁都城。475年高句丽攻陷汉城,百济被迫迁都熊津 (忠清南道的公州);538年再迁泗沘(扶余),并一度改国号为南扶余。7世纪中叶,高句丽改变政策,联合百济反对新罗。新罗向唐求援,双方组成联军,于660年攻灭百济,不久又灭高句丽,三国时代结束。676年,新罗领导的反唐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实际统一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

高句丽王朝,朝鲜史上的封建王朝,又称王氏高丽。新罗末年,朝政腐败,土地兼并盛行,农民起义连绵不断。892年梁吉领导的江源道起义,规模较大。901年新罗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夺起义军领导权称王,国号摩寰,后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将王建杀弓裔称王,定都松岳(开城),改国号高丽,建立了朝鲜历史上重要的高丽王朝(918—1392)。936年,重新统一了朝鲜半岛。中央集权,施政有方,社会繁荣。10世纪末和11世纪末,高丽三次击退契丹的入侵,捍卫了国家独立,涌现出了民族英雄姜邯赞。后因施政有偏,引起内乱。1231年起蒙古乘机派兵来攻,各地义军群起抗敌。1280年蒙古在高丽设立征东行省,成为高丽的太上皇,干预其朝政。1368年,中国明太祖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推翻了蒙古贵族的统治,有力地支援了高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之后,高丽仍依附蒙古的残余势力,并派兵攻我辽东。1388年,反对进攻中国的大将李成桂,在鸭绿江威化岛发动兵变,班师回京,成立新政府。1392年李成桂废高丽末王自立,迁都汉城,改国号朝鲜,是为李朝(1392—1910)。李朝前期的百年间,治国有方,国势强盛,向北扩展疆土到鸭绿江和图们江,对我明朝友好,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从此中朝友谊开始升华!

1591年,任李朝全罗道左水使的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改进龟船,加强海防,积极准备迎击好战的日本侵略。15世纪末起,李朝朝政有偏,政治腐败,党争迭起,军备废弛。16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积极发动侵朝战争。1592年日本悍然在釜山登陆,长驱直入,连陷三京(汉城、开城、平壤),朝鲜人民奋起迎战,到处组织义兵打击敌人。当此民族存亡之际,李舜臣决心抗敌,以雪国耻。他率领的水师主动出击,连战告捷,粉碎了敌人水陆并进的计划。1597年初,日军再次发动进攻,重点放在海上,昏庸之辈的继任者,使闲山岛落陷,损失惨重。朝鲜政府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为水军统制使。面对仅剩12艘战船、120余名战士的残局,李舜臣激励将士奋勇抗敌。他利用鸣梁海峡有利地形,暗设两道铁索,使敌舰能进不能出(退潮时),以巧制胜。9月16日,以12艘战船击毁敌舰300多艘,歼敌4000余人,创下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1598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陈璘和邓子龙率水师抗日援朝。11月18日,朝、中联合舰队在露梁海面(庆尚南道南海郡)击沉敌舰400多艘,歼敌万余,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明军七旬老将邓子龙的战船起火,李舜臣驶舟来救,左胸中弹。他把战旗交给侄儿代施号令,并嘱不许声张。朝、中名将李舜臣和邓子龙不幸壮烈牺牲。事出李朝时期,朝、中两国军队和人民相互支援,浴血奋战,共同打击日军侵略,终于取得了史称壬辰卫国战争(1592—1598)的胜利,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朝、中人民战斗友谊的颂歌。

日本侵略者遭到了重创,丰臣秀吉内外受困,于1598年8月忧急病死于桃山,他发动的侵朝战争在中朝两个民族的共同抗击下遭到 彻底失败。

1894(甲午)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反封建和反外国侵略者的起义。1876年1月,日本政府派遣黑日清隆为全权代表,率领7艘军舰,1000多名陆战队员,开赴朝鲜,蛮横地要求朝鲜政府立即派出全权代表进行缔结条约的谈判。朝鲜政府在武力威迫之下,于2月26日在江华岛签订了不平等的所谓《朝日修好条约》即《江华条约》。从此朝鲜开始变为日本的半殖民地。内政腐败,外患交迫,民不聊生,各地小规模的起义不断。早在1860年,崔济愚合儒、佛、道三教,附之以本国的神道,创始东学道。它声称“广济苍生”、“人人平等”,要和西学 (天主教)相抗衡,受到下层人民欢迎。1893年贪官全罗道古阜郡守赵秉甲不顾当年歉收,强迫农民修建“万石洑”水利工程,并以此为借口征收水税,中饱私囊,甚至将请减水税的农民诬为乱民而滥施酷刑。全琫准之父即被拷打而死。次年1月,东学道徒全琫准率古阜、泰仁两郡数千愤怒的农民攻占古阜郡城。3月,攻下要地长白山,整顿了队伍,共推全琫准为总大将,明确提出了“辅国安民”、“逐灭倭夷”、“尽灭权贵”的斗争纲领。义军传檄四方,宣布“拯救百姓于涂炭,奠国家于磐石。当内斩贪虐之官吏,外逐横暴之强敌。”4月,义军先后在黄土岘和长城一带两次击败官军,一举攻下南方重镇全州,锋芒直指汉城。国王自感无力镇压,便假意求和以争取时间请清政府派援军。政府接受了起义军提出的十二项要求,其中包括停止迫害东学道徒,严惩贪官污吏和私通日本者,取消封建等级,废除苛捐杂税和公私债务,平分土地,烧毁奴婢文契和改善贱民待遇等。义军同时撤出全州城作为交换。义军在全罗道各郡设立地方政权性质的“执纲所”监督上述要求的执行和处理地方事务。6月,清军应邀在牙山登陆入境。一直努力排挤清王朝在朝鲜势力的日本,也趁机派兵入朝。7月,日军发动宫廷政变而建立了亲日政府。不久,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清朝而独揽朝鲜朝政。日军旋即开始和朝鲜官军勾结镇压义军。义军领导层在关键时刻因东学道教主崔时享反对北进而产生了分裂。全琫准坚持北进攻向汉城,10月在公州遭到惨败,义军被迫分解为小股部队作战。12月,全琫准因叛徒告密被俘,次年被处死,起义失败。这次起义是朝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朝鲜这次爆发的东学党领导的农民战争、导致日本乘机出兵,变朝鲜为保护国。1910年日本迫签《日朝合并条约》,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李朝灭亡。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实行残暴的“武断政治”,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工农运动不断兴起。国内外的朝鲜学生、爱国志士和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进行各种反日活动,宣传独立思想。1919年1月,风传日本当局毒死废王高宗李熙的消息进一步激起全民族义愤,成为反日起义的导火线。3月1日,汉城青年学生、市民和前来参加高宗葬礼的成千上万外地群众,在塔洞公园举行大会。虽然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与敌人妥协,但学生代表仍按原计划宣读《独立宣言》,随后举行30万人参加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运动很快波及全国和海外。1919年3月至年底,在全国218个郡中,217个郡爆发示威和起义,参加者达200多万。在日本帝国主义血腥镇压下,8000余人被杀害,52000多人被捕。“三·一”起义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增强了朝鲜人民的民族独立意识,从此,朝鲜革命进入工人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阶段。

1929年11月,全罗南道光州学生因日本学生侮辱朝鲜女学生举行反日示威游行和罢课,多次同日本警察发生流血冲突。斗争很快波及全国。汉城、平壤、新义州、开城、釜山、晋州等地学生相继投入运动。各地工人和各阶层爱国人士以罢工、散发反日宣传单等斗争方式积极支持爱国学生。1929年11月至1930年4月,全国有194所学校约6万名学生参加斗争。斗争高潮过后,继续出现零星的反抗活动,5月至12月共发生50余次,充分显示了爱国学生是反日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36年5月,朝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祖国光复会”,在我中国东北抚顺成立,金日成任会长。由金日成制定了祖国光复会《十大纲领》,纲领阐明了朝鲜革命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任务,提出组织革命军队,推翻日本殖民统治,建立人民政权,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改革等目标。祖国光复会成立后的几个月内,其组织网分布到中国东北各地和朝鲜国内广大地区,会员达20多万人,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企业家、宗教界人士和朝鲜各阶层反日爱国力量,创办《三·一月刊》、《火田民》等机关刊物,开展宣传工作。祖国光复会为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推动抗日武装斗争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为朝鲜建立马列主义政党打下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争霸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角逐愈演愈烈,德、奥同盟与英、法、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最终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陷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因发展不平衡,导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从而又加强了对资源丰富的亚洲各国的殖民掠夺以转嫁危机,使民族矛盾更加激化,东亚、东南亚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得以普遍高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走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彻底打垮德、意、日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巨大贡献之中,朝鲜民族又涌现出了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金日成!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武装侵略,金日成毅然举起拯救朝鲜民族的大旗,在朝中边境的长白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汇集朝鲜内地的革命志士,率领朝鲜民族的优秀儿女,不断地深入半岛内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同时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共同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关东军”。且组织和输送了不少我延边和半岛境内的朝鲜族优秀青少年加入我东北抗日联军。日本投降后,我东北抗日联军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的一部分,其中的一部分朝鲜族干部战士随军南下打老蒋。朝鲜战争爆发后,应金日成之求,已成为解放军一员的朝鲜族指战员全部回归朝鲜人民军,参加了抗击美帝国主义的祖国保卫战!在我太行山等地解放区活动的朝鲜义勇队也全部返回了朝鲜。

1950年10月19日,我党中央最高领导层一致赞同我军最高统帅毛泽东的英明决策,下令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毛泽东让其长子毛岸英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普通一员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11月24日,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临时办公处抢收文件时不幸被美机凝固汽油弹轰炸身亡!从1950年10月25日同人民军一道与敌人面对面拼杀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为止,历时两年9个月零两天中,由中国革命的老功臣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的志愿军27个军100多万将士怀着一颗对祖国和朝鲜人民的赤诚之心,抱着英勇献身的精神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打败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我军付出了36.6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其中,包括毛岸英和两位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黄继光及一级模范罗盛教等在内的170687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自已的宝贵生命,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我国的安全,使敌军损失了1127672人,他们承认了失败。中朝联合抗美这一仗,让中朝人民用鲜血建立起来的战斗友谊升华到了顶峰!

这正是:中朝友谊,万古长青,牢不可破,世代永恒!

猜你喜欢

新罗高句丽朝鲜
中国北方民族世界文化遗产
从唐诗看唐朝与新罗友好交往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高句丽独特丧葬习俗探析
罗唐时期的宾贡诗赏析
关于新罗县几个问题的考证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乱世飘摇中的纵横捭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