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第六首的创作特征与演奏分析

2011-08-15□许

戏剧之家 2011年10期
关键词:全曲织体音程

□许 丽

间奏曲这种钢琴小品形式,到舒曼、勃拉姆斯时期才成为钢琴特性曲的代表。其作品往往结构短小,形式多样,继承了古典主义的“骨架”,但流淌着浪漫主义的“血液”。

一、《间奏曲》第六首的创作特征

该曲采用了勃拉姆斯创新的三部曲式,第三段主题呈示中只重复了第一段的第二乐句,并没有准确地重复第一段,而是保留了左手相同音型基础上的展开主题。第一段是第1——40小节,第二段是第41小节——62小节,第三段为第63小节到结尾。从调性上看,全曲调性比较明确,作品以降e小调开始,到属音的降D大调,经过同主音大小调转换到第二段的降b小调,最后再回到降e小调结束。在和声上,曲中左手琶音中大量采用了减七和弦。

这段音乐的主题由降e小调的Ⅰ、Ⅱ、Ⅲ级的三个音构成,这就给全曲定下了伤感、孤独的基调。乐曲由右手进入,左手以Ⅶ7/Ⅴ的减七分解和弦的琶音组成伴奏音型,在第8和28小节中的根音下行级进增加乐曲悲伤、凄凉的气氛。从乐曲的织体上看,乐曲采用了两声部与三声部两种织体进行,如第13——16小节中,就出现了互相交叉的三个声部,其中以中声部旋律为主,低音伴奏以相同的节奏出现并以三度关系下行,为收尾处作铺垫。第二段整体上由大量的和弦组成,在织体上与第一段呈现出很大的对比,在力度和情绪上都有所加强,似进行曲式的主题给人一种振奋人心的感觉,把听众从上一段的忧伤带入到这段的激动之中,全曲的高潮在此处出现。第三段又回到了第一段的主题之中,又深深地陷入了无助与忧伤之中,最后结尾处的渐强给人以深深的回味与沉思。

二、《间奏曲》第六首的演奏分析

乐曲的开始就标记了sotto voce(刚刚能听到的声音),极其微弱,主题只由三个音构成,在音区与表述方式上进行发展变化,全曲共出现了十一次,预示了全曲忧郁、悲痛孤寂的气氛。第一段左手由三十二分音符构成的减七和弦琶音组成,随着音高的增加由弱到强,就如一股刺骨的寒风在琴键上掠过。因此弹奏时手指要完全贴着琴键来模仿寒风的音效;右手为了使音色更加柔和,采用指肚触键,并减缓下键的速度。从第8小节开始出现了双音旋律,此时可以稍突出高音部分,但要注意双音弹奏时的均匀与连续性,三度音程的连续均匀弹奏是在钢琴练习中较难的部分,不仅要在连续性、音符时值的平均上准确,更重的是在音色上的统一。第二段在音乐形象与织体安排上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冲破了寒风,表现了英勇的骑士在战场上拼搏厮杀,产生一种振奋人心的情绪。织体上由大量强有力的和弦组成,连续八度音程的弹奏,这对演奏者的基本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在弹奏时手腕要放松,用琴键的惯性使手掌自由弹起,手臂手掌富有弹性,犹如拍皮球状。乐曲从第47小节开始出现渐强记号和f,音乐逐渐推向高潮,直到第53小节的ff处乐曲一直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到第60——62小节有一次小高潮后恢复平静。连续出现的f、ff、piu f、sff等记号,在弹奏时很难在力度上作出太大的变化,但是可以做到遇强先弱,即在强音要出现时可以把前面的音弹得稍弱一些。如果是渐强直接进入到强,那么在渐强开始时就要控制好力度,否则后面的sff就不容易弹出了。大型和弦弹奏时要注意音不能拍,不能噪,要用腰和大臂的力量来支撑,手指要往下,往深弹,这样使音更加浑厚。还要注意区别八度音程的连奏与跳音,连奏可以将手腕放松,深触键,音色要有立体感而不能生硬。第63小节开始的第三段回到第一段的主题,再次陷入了悲伤的寂寞之中。在乐曲的结尾处又出现了连续的八度音程,在最后的5小节中出现了PP→cresc→sff→p的标记,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

参考书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猜你喜欢

全曲织体音程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