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议诗的要素及成诗条件

2011-08-15王懿琦

戏剧之家 2011年11期
关键词:古体诗音韵现代诗

□王懿琦

诗是人类表达情感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学形式,一种超越语言、文化、地域的文学形式。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为它的美所陶醉。从古诗词到五四运动以来现代诗的兴起与繁荣,再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歌曲的流行,从中国方块字组成的四方“诗阵”再到西方字母拼接而成的流动诗话,诗歌的形式可谓是千差万别。那么什么是诗?作为一首诗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前一段时间网络上关于“梨花体”诗的争论热烈,诗的界定问题显得更为必要。然而正如大多数艺术形式一样,给诗下定义太过困难,无论你下什么样的定义,总有人能够反驳。所以在这里,笔者并不妄图给诗下定义,而是列举出一些基本的条件。

不可否认,在不同的语境中,诗这个字本身的含义就在不断地变化。譬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不是一本谈什么是诗与如何作诗的著作,而是阐释戏剧创作、文学理论以至于关乎艺术整体的宏大著作。所以有必要对本文所讨论的诗予以界定。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乃至艺术形式,都是由其内在的魂和外在的形来决定的。诗也必须有诗的魂,在这里我们就姑且称之为诗的精神。就是要具有诗格,就像一个人必须具备了人格才能真正称其为人。诗的精神恰似诗的灵魂,这是一首诗最为核心也最为基本的条件。

具体来说,诗的精神所在就是诗歌承载了诗人真挚真实而又强烈自然的情感,然后通过具体的真实的可感的事物(意象)传达出来。没有一首诗能够脱离诗人自身的强烈情感而被“作”出来,没有一首诗能够仅靠符号式的情感描述来打动人。情感与意象相辅相成,才能支撑起一首诗歌。恰如《诗经》里的“关关雎鸠”,恰如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如叶挺的“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着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恰如泰戈尔“对于你,我犹如黑夜,小花朵儿/我能给你的只是掩藏在夜色里的安宁和不眠的静谧/清晨,当你睁开眼睛,我将把你留给一个蜜蜂嗡鸣,鸟儿啁啾的世界”,恰如松尾芭蕉的“树下肉丝、菜汤上,飘落樱花瓣”……以上这些都是具有了诗的精神的诗作,是能让人感到触动的诗歌。

除此以外,关于诗的精神还需注意一点,那就是诗歌承载的情感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情感是由周围的环境激发的,而不是一个人在空白的房间里流下两滴眼泪,便自认为是真实而又强烈的情感,这是无病呻吟的最好例子。所以简单地说,诗就是要从现实中来,在诗人的心中酝酿发酵,再由诗人的笔尖流出来。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写诗就如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一样,是在“模仿”我们生存的环境,并且通过诗这种形式来揭示环境中事物的本质,使我们的诗比现实更真实。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写诗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个问题。他们通常都是把自己同周围的人和环境隔绝起来,以此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以此形成一种人上人的心理暗示。这种状态下所写的诗,也许也有真实而又强烈的情感,但是因为情感的动机不足而缺少与人的共鸣感。

诗不仅仅要具有诗的精神,还必须有诗的形式。不论是诗还是其他形式的文学乃至艺术作品,基本都是由形和神构成的。在这里,“神”在诗中即反映为内在的情感与本质,而“形”则是诗的内容以及诗的格式。就像我们时常所见的古体诗,总是四字、五言或者七言成句,除此之外便是音韵的考究、押韵以及平仄。然而到了现代诗,形式就变得多样起来,古体诗在诗的形式上所做的规定似乎都可以被抛弃,于是乎这就使诗歌的界定更加为难,也就有了所谓“梨花体”诗歌的争论。

诗是由文字构成的,诗之所以称之为诗,除却其核心的情感与精神之外,还必须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和一定的格式,如此才能使其与其他文学样式区别开来。诗的语言追求凝练含蓄,有一定的跳跃性并且富于音韵美,然而,音韵美或者凝练的语言往往被写作者忽略。有人认为:音韵是歌词的境界,音韵以及在语言方面的限制压制了自由的情感。还有人认为将文字像诗歌一样分句、分段,就成为了诗,甚至认为现代诗不应该追求音韵美。实际上现在一些所谓的现代诗,恰恰不能称其为现代诗,因为它们表现得太过自我,以至于丢掉现代诗应有的特质。有些作品严格来说只是散文片段,生硬地给它赋予了诗的形式。

现代诗从诞生之初开始,与其说是打破了古体诗的束缚,割裂与古体诗的关系,倒不如说是对古体诗的传承与发扬。现代诗虽然偏离了古代诗歌“思无邪”、“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框范,但在意境的追求上以及赋比兴的运用上也是一脉相承的。正如研究者所言,现代诗仍然是“以‘感情的表现’抵制‘情感的泛滥’,以‘经验的传达’代替‘热情的宣泄’”①。

诗是绝不排斥音韵美的,现代诗也是如此,或者说诗歌就应该具有音韵美。中国的现代诗源于对西方诗作的白话翻译,始于五四运动前后。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西方诗作,而西方诗作本身也是讲音韵的。我国的现代诗,也有格律诗与韵脚诗的分类,并不排斥对音韵的讲究。郭沫若说:“古诗爱用双声、叠韵,或非双声叠韵的连绵字,这种方法在新诗里面也是应该遵守的,中国语文是从单音转化为复音的过程中,还要靠这种方法以遂成其转化”。②另外汉字比起西方的文字来说本身就具有一种节拍,有一种节奏感,有基本的“内在规律”,朗诵汉字构成的文章更容易产生抑扬顿挫的感觉与气场,音韵之美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现代诗除了采用白话文外,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但是意境以及丰富的意蕴依然是现代诗不可或缺的成分。而“梨花体”的诗试图把大白话拿来当做诗歌的语言,失去了诗的意境与意蕴。

注释:

①龙泉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郭沫若:《沸羹集 怎样运用文学的语言》,见《郭沫若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猜你喜欢

古体诗音韵现代诗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诵读古诗词 体验音韵美——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
《中华大典·音韵分典》与音韵训诂研究
《汉语十四行试验诗集》的音韵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