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鲁迅也有温情一面
2011-08-13张中江
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近年来,民间对于这位现代历史上不可绕过的文化名人存有一些争议。
这位矮小黑瘦的中国人,看中国史,“横看竖看”只看出“吃人”二字;“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度国人,横眉冷对,匕首投枪,不知开罪了多少好汉与“君子”,临终之际还坚决声称,“一个也不宽恕”。鲁迅的种种做法,很不“中国”。他向每一个读者抛出中国有史以来最愤怒的质问,让人痛楚和不安,有人景仰,也有人极度不喜欢。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堪称“坐标”的文化人,鲁迅连同他标志性的胡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为“战士”的代名词。在很多人心里,似乎鲁迅就应该永远是冷峻的,随时准备以笔为枪,刺向敌人的。倘不如此,便不是鲁迅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鲁迅之子周海婴生前曾公开发表演讲认为,鲁迅身上的批判性固然重要,但不能把他刻画成一个喋喋不休、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形象是双眉紧蹙、严峻凝重的,思想是革命化、战斗化的,没有个性和生活,“这样的鲁迅我不认识”。
鲁迅是爱生活的。周海婴生前回忆:“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个爱开玩笑、非常幽默和蔼的人。”鲁迅在和许广平的通信中亲昵地称夫人为“小刺猬”,称自己是“小白象”。此外,鲁迅不仅是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个热衷于观赏中外影片的影迷。他喜欢看风土人情片、科教片、侦探片等,特别爱看反映世界各地土著生活的影片,如以北极爱斯基摩人生活为背景的《蛮岛黑月》。每次看完电影,他都会记感想日记。
谈到公众对鲁迅的种种误解,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杨阳表示,鲁迅从本质上来说是个文学家。之所以会出现对他的一些误解,主要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人们把鲁迅“革命家”方面的特质放大了。
那么,该如何还原鲁迅?已故的鲁迅之子周海婴和长孙周令飞曾经举办过一个针对鲁迅课本教学授课教师的全国海选活动,目的就在于减少中小学语文老师对鲁迅的“误读”,还原鲁迅。周令飞表示,海选活动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他将会继续通过开展讲座、展览、出版《回忆录》等形式,让还原鲁迅的脚步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