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升值能改善日美与中国的贸易状况吗?——基于汇率经过效应的研究

2011-08-08黄安仲

当代财经 2011年7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出口商日元

黄安仲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2)

一、引言

最近,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西方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之前,人民币对美元钉住的汇率政策引起了广泛的批评,认为不浮动的汇率实际上人为抑制了人民币的价值,因此,不公平地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甚至有学者人为,被低估的人民币是中国贸易盈余和全球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因此,人民币升值是解决中西方贸易不平衡的有效方法。①

这种观点的内在逻辑是非常明了的,即人民币升值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同时降低外国进口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着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下降,但是中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却上升,因此,中国的贸易盈余将减少,中国贸易伙伴的贸易状况也必然得到改善。

显然,这个逻辑能否成立主要依赖于人民币升值在多大程度上能传导到贸易伙伴的进口商品价格上。这里有一个核心的概率,即汇率升值的经过效应(pass-though effect)。所谓经过效应是指:由进出口国之间汇率变化1%所导致本币进口价格变化的百分数。如果进口价格对汇率的反应是一对一的话,那么就是完全的经过效应。实际上,汇率经过效应的大小是个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当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上涨时,中国的出口商可能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而无法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只能通过牺牲利润来消化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涨价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可能改变很少。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对贸易余额的传导机制依赖于汇率的经过效应。在汇率升值没有传导到出口价格上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贸易伙伴的贸易赤字和全球不平衡的影响就非常小。另一方面,真实汇率是名义汇率和相对价格之差。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所有观点都强调人民币名义汇率的变化,以及对出口的影响并假设完全的经过效应。经过效应是从名义汇率调整到实际出口和贸易余额调整过程的第一步。以前文献所关注的不是名义汇率作出反应,其隐含的前提是中国和其贸易伙伴的相对价格被假设是固定的。因此,我们不能断言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否必然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将汇率体制由钉住美元转变为钉住主要货币篮子。汇率体制的变化开启了人民币升值的大门。截止到2010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逐渐由原来的8.3降为6.5,累计升值达到21%。②既然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经过效应并不明确,那么人民币升值能改善中国贸易伙伴的贸易状况就不能确切知道了。鉴于此,本文以美国和日本为研究对象,检验人民币升值对这两个贸易伙伴的经过效应的大小,从而判断人民币升值是否改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而判断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改善美国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状况。

二、文献回顾

汇率经过效应的理论研究基于产业组织模型,并强调市场结构和公司价格行为。假设汇率冲击是外生的,Dornbusch(1987)研究显示,行业的竞争性越强,汇率经过效应就越大,以及进口在总销售中的份额越大,汇率经过效应就越大。[1]Yang(1997)利用适应性Dixit-Stiglitz模型阐述了生产差异性在汇率经过效应行为中的作用,认为汇率经过效应在那些具有更大生产差异程度和较低边际成本弹性的行业越大。[2]

根据Goldberg和Knetter(1997)的研究,汇率升值要产生完全的经过效应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其一,出口商品的边际成本固定;其二,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在边际成本上的固定的价格涨幅,即出口商的利润固定。在这两个条件下,汇率变化所导致的价格任何上涨,出口商都会转嫁给需求者,从而保证了完全的经过效应。[3]

在动态模型中,Froot和Klemperer(1989)将汇率经过效应和外国公司的市场份额联系起来,以检验暂时性和永久性的汇率冲击对出口公司的价格行为的不同影响。一方面,如果出口公司觉察到汇率变化是暂时性的,汇率经过效应就小。另一方面,当本币升值时,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永久性的汇率变化将鼓励出口公司降低其价格。[4]

还有大量的实证研究估计了汇率升值的经过效应。例如,Campa和Goldberg(2005)研究了23个经合组织国家汇率经过效应对进口价格的影响。公司战略行为在汇率经过效应的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维持价格稳定,公司可能调整其价格的上涨幅度来吸收汇率冲击。[5Knetter(1993)研究了PTM(定价—市场)机制,认为如果出口商的通货对进口商的通货升值,出口商将降低价格以便稳定进口商的价格。市场竞争和弹性需求迫使出口商约束其价格行为,从而限制了将汇率冲击传导到贸易伙伴的进口价格上。[6]Gagnon和Knetter(1991)研究发现,日本汽车出口通过价格调整大约抵消了70%汇率变化对进口商价格的影响。[7]

除了降低定价能力外,Taylor(2000)提出,许多国家通货膨胀的下降归因于较低的经过效应。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环境降低了预期的成本和价格变化的持续性,导致了较低的经过效应。[8]通过检验由出口国本币决定的出口价格,Vigfusson,Sheets和Gagnon(2007)研究显示,美国的出口价格对汇率变化的反应要比对其他国家的反应强烈。[9]

关于汇率升值的经过效应,存在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但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文献很少。③我国学者杨碧云(2009)、廖卫东和黄吉海(2005)曾研究过中美贸易不平衡,但研究的视角都不是汇率经过效应。[10-11]

三、汇率经过效应的理论模型

汇率经过效应只能在一个非竞争的市场上产生。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出口商面对完全弹性需求曲线,没有任何定价能力。这对于出口商来说,要将因本币升值导致的成本上升转移是不可能的。但是,垄断却允许出口商跟随汇率变化而调整其出口商品的价格;而且,具有定价能力的公司赚取了超额利润。

本文假设,以人民币计量的中国出口商品的边际成本是MC,价格上涨的幅度是Δ,那么以人民币计量的中国出口商的价格就是:

外国购买者的进口价格是中国出口价格在特定汇率下的转化。本文假设E是名义汇率,是以外币计量的单位人民币的价值,那么从外国进口商的角度看,来自中国的进口价格就是:

对上述方程两边取对数,并用相应的小写字母表示对应的对数值,则得到:

基于方程(3),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计量模型来检验汇率经过效应:

汇率et的系数所衡量的是进口价格对汇率变化的反应。如果β=1,那么汇率经过效应就是完全的;如果β<1,那么汇率经过效应就是不完全的。为了抓住进口价格的逐渐调整,并控制所有潜在变量的不稳定性,模型(4)被转变为一阶差分,并且具有滞后的边际成本和名义汇率:

在上面的动态模型中,β0衡量的是短期进口价格对汇率的弹性,而汇率的累积系数表示的是进口价格对汇率的长期弹性。

本文首先利用方程(5)估计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和日本的经过效应。估计所使用的数据来源如下:美国劳动统计署(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编制了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的月价格指数;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来自太平洋汇率服务(PACIFIC Exchange Rate Service)。中国出口商的边际成本没有直接的统计数据,本文使用单位劳动成本作为边际成本的替代;然而,单位劳动成本也是不可获得的,因此用每月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作为边际成本的替代。有学者证明,这样的替代是合理的,对实证结果影响很小。④在关于汇率经过效应的实证文献中,不少学者选择了用PPI或者CPI作为边际成本的替代。⑤日本大藏省不仅编制了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而且还编制了不同种类商品的价格指数。

四、实证结果

(一)统计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将汇率制度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主要货币篮子之后,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出现了大幅升值。在汇率体制转变之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实际上保持固定。汇率体制的转变开启了人民币汇率跟随市场波动的大门。图1给出了2004-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月统计,以及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本文以2004年1月为基点(指数为100)。在2005年7月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固定;之后,人民币开始稳定升值。截止2010年12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到21%。在此期间,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在开始的时候持续下降,但是到2007年5月的时候开始逆转,到2010年底,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了大约4.5%。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似乎对人民币升值没有作出应有的反应。

图1 美元/人民币汇率及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

图2给出了人民币和日元的双边汇率,以及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和制造业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在2005年7月之前,双边汇率的波动主要反映了日元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且汇率的波动非常大。从1998年8月到1999年10月,人民币对日元贬值,并且日元/人民币汇率由12.4下降到15.6;然后人民币对日元开始升值,并且日元/人民币的汇率在2002年2月达到了16.1;之后,人民币对日元又开始贬值,直到2005年7月,日元/人民币的汇率达到了12.5。由于日元/人民币汇率的高波动性,日本进口价格似乎紧跟汇率的变化,二者的相关系数非常高。这表明,日本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确实反映了汇率的变化。

图2 日元/人民币汇率、总价格指数和制造业价格指数

(二)回归估计

在估计中,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名义汇率被定义为单位人民币所对应的美元数,即美元/人民币;日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名义汇率被定义为单位人民币所对应的日元数,即日元/人民币。因此,汇率较大值意味人民币对美元(日元)升值。如果汇率Δet及其滞后项的估计系数是正,并且显著的话,这意味着存在汇率经过效应。本文运用Akaike信息标准(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简称AIC)来决定最优滞后项。开始的时候没有滞后项,然后逐渐添加滞后变量;一旦AIC值开始上升,则表明已经达到最优滞后项,无需添加更多的滞后变量了。本文使用的回归技术是最小二乘法(OLS)。由于估计涉及的都是时间序列变量,因此在检验之前需要对各个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本文采取ADF检验,结果显示在表1中。

表1 回归变量的ADF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变量的观察值不稳定,但是一阶差分值都是稳定的。因此,模型检验使用变量的一阶差分值是合适的。

对于美国而言,汇率Δet最优滞后项是2,而边际成本Δmct的最优滞后项是1。检验结果显示在表2中。Δet的估计系数是0.23,且统计显著性是1%。这表明,如果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来自中国的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将上涨0.23%。Δet-1的估计系数是0.02,但是统计不显著,而Δet-2的估计系数是0.24。这表明,24%的人民币升值被传导到了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生产成本变化对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非常小。Δmct的估计系数是0.03,且不显著。中国当期生产成本的变化几乎不会引起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Δmct-1的估计系数是0.055,且在5%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前一期的中国生产成本变化对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存在影响,生产成本每上涨1%,导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仅仅0.06%。总之,在短期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于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价格的经过效应大约是23%;而长期内大约是47%。

较低的经过效应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影响有限。一般来说,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是由经过效应和出口需求弹性共同决定的。例如,如果中国的出口需求弹性是0.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0%的话,短期内仅仅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1.15%,长期内则出口减少2.35%。因此,人民币升值21%仅仅导致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减少4.7%。

表2 人民币升值对于美国来自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经过效应

对于日本而言,表3给出了估计结果。Δet的估计系数是0.55,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Δet-1的估计系数是0.44,显著性水平也是1%。这表明,1%的日元/人民币汇率升值中,0.54%当期被传导到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上,0.44%在第二期被传导到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换句话说,短期内,日元/人民币汇率对日本进口商品价格的经过效应是55%;而长期内则是99%,几乎是完全经过效应。而且,生产成本的变化也显著影响日本进口商品价格。Δmct的估计系数是0.42,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中国边际成本变化的42%被传导到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上。

在部门水平上,本文研究也发现了短期内很高的经过效应和长期内几乎完全的经过效应。在制造业部门中,Δet的估计系数是0.50,Δet-1的估计系数是0.4901。对于食品部门,Δet的估计系数是0.38,Δet-1的估计系数是0.45。

表3 日元/人民币汇率对于日本来自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经过效应

五、人民币升值对日、美经过效应差异的经济学解释

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升值对日本和美国的经过效应存在很大差别。在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经过效应不足50%,而日本几乎达到100%。这个差别可以用贸易计价通货的差别来解释。

在贸易实践中,出口商可以用本币设立商品价格,文献称之为生产者通货定价(producer currency pricing,简称PCP),也可以用出口国的通货定价(local currency pricing,简称LCP)。根据Goldberg和Tille(2005)的研究,定价通货的选择会影响经过效应的程度。[12]从技术角度来看,如果出口商选择PCP,那么汇率的变化将完全传导到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如果出口商选择LCP,那么进口商品的价格将完全独立于汇率,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⑥

图3 中国出口商品计价货币同分布图

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因此使用人民币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的竞价货币是非常少的。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是以美元定价的,因此LCP定价方式限制了中国出口商将人民币升值传导到美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当中国向日本出口时,中国出口商选择美元定价而不是日元,因此不是LCP。如图3所示,2009年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的78.5%选择美元定价,18%选择日元定价,而3.5%选择其他通货定价(包括欧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人民币)。

显然,美元充当了中美贸易以及中日贸易的交易通货了。当人民币汇率对美元钉住时,用美元作为计价货币就等价于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中国出口商的定价就类似于PCP定价。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经过效应比较小而对日本的经过效应比较大,就符合理论预测了。

六、结论

对美国而言,本文统计研究表明,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回归研究表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经过效应有限。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在短期内对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存在的影响有限(0.23),但是长期内影响非常小(0.03)。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对美国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大约只有4.7%左右,因此,人民币升值对美国的贸易状况不会有明显改善。

对日本而言,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和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回归研究表明,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升值对日本进口商品的价格影响非常大,短期内影响是0.544,而长期内影响是0.451。因此,总的影响几乎达到1,即完全经过效应。

造成人民币汇率对美国和日本的经过效应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在贸易中的定价差别。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基本上是以美元计价的,而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只有很小一部分(18%)是以日元计价的。

因此,美国要改善中美贸易状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中美贸易中以人民币为计价货币。然而,人民币作为中美贸易结算货币可能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欧元之后的再一次挑战。这也许是美国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改善贸易状况必须承担的成本吧。

注释:

①提出这种观点的文献主要有:Lim,E.,M.Spence,and R.Hausmann(2006):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Medium-term Issues and Options——A Synthesis Report.Working Paper No.126.Cambridge,MA: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Goldstein,M.(2007):A lack of Progress Report on China’s Exchange Rate Policies,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07-5.Washington,DC: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Obstfeld,M.(2006):The Renminbi’s Dollar Peg at the Crossroads.Economic Research Paper,No.C06-148.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Krugman,P.(2010):Taking on China.New York Times,14 March.

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www.pbc.gov.cn/。

③当然也有例外。例如:C.Jabara,How do Exchange Rates Affect Import Prices?Recent Economic Literature and Data Analysis[R],Office of Industries Working Paper,2009 No.21.该文献估计了2005-2008年间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进口价格的经过效应。本文则研究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进口价格的影响。

④详细论述可参见:R,Marston,Pricing to Marke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0(29):217-236.

⑤详细论述可参见:G.O.Gopinath,Itskhoki,R.Rigobon,Currency Choice and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R],NBER working paper,2008,No.13432.

⑥详细论述可参见:Engel,C..Equivalent Results for Optimal Pass-Through,Optimal Indexing to Exchange Rates,and Optimal Choice of Currency for Export Pricing[J].Journal of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6,(6):1249-1260.

[1]R.Dornbusch.Exchange Rates and Pric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93-106.

[2]J.Yang.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7,(79):95-104.

[3]P.K.,Goldberg,M.M.Knetter.Good Prices and Exchange Rates:What have we Learne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1243-1272.

[4]K.A.Froot,P.D.Klempererm.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When Market Share Matters[J].American Economic Re view,1989,(79):637-654.

[5]J.M.Campa,L.S.Goldberg.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into Import Pric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5,(87):679-690.

[6]M.A.Knetter.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ricing-to-market Behavior[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83):473-486.

[7]J.E.Gagnon,M.M.Knetter.Markup Adju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on Automobiles and Total Manufacturing[R].International Financial Discussion Paper,No.389,1991.

[8]J.B.Taylor.Low,Inflation,Pass-through,and the Pricing Power of Firm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44):1389-1408.

[9]R.J.Vigfusson,N.J.Sheets,Gagnon.Exchange Rate-Pass-through to Export Prices:Assessing Some Cross-Country Evidence[R].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No.902,2007.

[10]杨碧云.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加工贸易进口影响的实证研究:1995-2008[J].当代财经,2009,(9).

[11]廖卫东,黄吉海.出口退税率与汇率对出口影响的对比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4).

[12]L.S.Goldberg,C.Tille.Vehicle Currency Use in International Trade[R].NBER Working Paper,No.11127,2005.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出口商日元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出口商降低信用证项下费用的方法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