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
2011-08-07奚惠娟
奚惠娟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张家港,2156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临床多以持续性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为主要症状[1]。DPN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一旦发生,即使血糖控制良好,症状缓解仍不明显,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2]。由于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药物治疗的发展,DPN患者的确诊和治疗均有很大进步[3]。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使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5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肌电图确诊的DPN患者110例,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其中男30例,女 28例,年龄 45~72岁,平均(59.6±8.3)岁,糖尿病病程3~10年,DPN病程 1~5年;对照组52例,其中男 27例,女 25例,年龄44~75岁,平均(58.5±8.1)岁,糖尿病病程3~10年,DPN病程1~5.5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及DPN病程,治疗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神经电生理检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1.2 方法
2组患者在相同糖尿病基础治疗情况下,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6.3 mmol/L,餐后2 h血糖控制在5.4~9.2 mmol/L范围内。如有血压高、血脂异常,给予降压、调脂治疗。每位患者在治疗前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经Keypoint 4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丹麦Medtronic公司生产)检测同侧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VC)。检查室室温为20~25℃,肢体表面温度经过升温。胫神经刺激电极处于内踝,记录电极处于拇短展肌;运动神经:正中神经刺激电极处于腕正中,记录电极处于拇短展肌;感觉神经:正中神经刺激电极处于中指,记录电极处于腕正中,胫神经记录电极位于内踝,刺激电极位于趾。2组均给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卫材药业有效公司)500 μ g口服,3次/d×12周。治疗组同时给予依帕司他(商品名:唐林,扬子江药业集团生产)50 mg,3次/d×12周。1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观察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如过敏反应、头痛等。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有所改善;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腱反射无改善。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1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51.7%)、总有效率(84.5%)均高于对照组(38.4%、73.0%),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测定比较
治疗后 2组正中神经、胫神经的 MNCV、SNCV较治疗前均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程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表2 治疗前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m/s, x±s)
3 讨 论
DPN的发病率为10%~50%[4],多见于糖尿病长期未控制者,一般患病3~5年后,大约60%的患者合并有周围神经病变[5]。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现在多认为是在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多因素共同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神经组织所导致,包括氧化应激、脂肪代谢异常、多元醇-肌醇途径、微血管病变、蛋白糖基化异常、自身免疫紊乱等[6]。其中多元醇-肌醇途径是DPN的重要发病机制:在高血糖状态下,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多元醇代谢旁路激活,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后者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果糖,因神经组织缺乏果糖激酶,无法代谢果糖,致使得大量山梨醇和果糖沉积在周围神经,造成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障碍,包括神经水肿、传导速度减慢、节段性脱髓鞘、轴索变性、坏死等[7]。临床研究表明,联合治疗方案可提高DPN的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王晶等[8]使用前列腺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DPN患者40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症状、体征和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单用前列腺素有明显改善。徐凡等[9]研究发现,使用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单用B族维生素,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依帕司他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可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阻断多元醇代谢旁路,减少山梨醇生成,并增加Na+-K+-ATP酶的活性,从而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和自主神经机能,从而阻止或减缓糖尿病神经病变。近年来Ohmura等[10]研究发现,依帕司他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内脂质氢过氧化物,表明依帕司他具有抗氧化作用。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衍生物之一,由于在中央钴分子中结合了1个甲基基团,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与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并且易转移到神经细胞器用于催化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经过刺激轴突的再生以修复损伤的神经,预防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11]。
本研究应用依帕司他和甲钴胺联合治疗DPN,结果发现12周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胫神经的MNCV、SNCV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快,而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程度更显著。以上结果表明,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可明显改善DPN的临床自觉症状,提高疗效,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且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本研究样本量有限,且未进行有效随访,今后的研究中可扩大样本量,施行多中心协作方案,延长随访时间,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
[1] 刘硒碲,夏 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2):317.
[2] 钱 华.依帕司他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2):63.
[3] 王 芳,范玉兰,赵文霞.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9):63.
[4] 张书申,王 芳,乔苏民.冠心宁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9):52.
[5] Pinzur MS.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Foot Ankle Clin,2011,16(2):345.
[6] Kim E S,Moon S D,Kim H S,et al.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arterial stiffness without changes i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1,34(6):1403.
[7] Yagihashi S.Recent advances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 basic research on diabetic neuropathy[J].Brain Nerve,2011,63(6):571.
[8] 王 晶,宋 薇,等.前列腺素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25.
[9] 徐 凡,王晓苓,杨 莹,等.甲钴胺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1):64.
[10] Ohmura C,Watade H,Azuma K,et al.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epalrestat,reduces lipid hydroperoxides in type 2 diabetes[J].Endocr J,2009,56(1):149.
[11] 赵荣生,李晓光,翟所迪,等.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研究甲钴胺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3):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