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1-08-04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0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脑出血

聂 猛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高血压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也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1]。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而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与高血压脑出血关系密切,能够影响其治疗的预后,因此本文立足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发生与预后与高血压病的关系,为临床提高依据。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与方法

选取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根据其血压情况分为高血压组和正常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所有的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血压测量,测量次数在3次以上,静息状态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40/90mmHg即为高血压,根据此界限进行分组。所有的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跟踪记录患者的血压变化及预后,并分析血压与预后的关系,同时对高血压组血压控制情况与预后相结合。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并记录高血压组血压变化及预后情况。

1.4 预后标准

将预后效果分为显效:术后能正常活动,无神经障碍或有轻度的神经障碍,GCS评分>13分;有效:轻度残疾,但日常生活能自理,GCS评分8~12分;无效:包括植物生存、死亡和重残,GCS评分<8分。

1.4 统计数据处理

本组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t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9.47%,高血压组总有效率为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高血压组血压控制与预后关系

表2 两组预后效果比较

3 讨 论

表3 高血压组血压控制与预后关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近1亿,而血压控制良好者仅约为5%[2]。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一旦控制不当,便会对多种器官造成影响,久而久之形成重大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症,这与患者存在“三高”——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和“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有密切关系[3]。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10%~20%。大量研究表明,高血压脑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直接关系,高血压患者约有1/3的机会发生脑出血,而脑出血的患者有高血压的约占95%,因此认为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4]。而高血压如何导致脑出血的问题,不仅是治疗的关键,也是预防的基础,因此多年来不少医学工作者致力于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并形成了多种学说,而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微动脉瘤学说。

高血压患者长期在高血压状态下,血管承受较大的冲击、血流切应力长期作用于脑动脉内膜表面,可造成内皮细胞的损伤、脱落或通透性增加,血压的被动造成湍流,并在动脉分又部和狭窄后的扩张部出现涡流,导致内膜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内的穿通动脉中可形成微型动脉瘤,而没有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的脑动脉中很少发现,此种情况导致小动脉的脂肪玻璃样变,小动脉壁形成夹层动脉瘤等,可在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5]。由此不难看出,在高血压持续作用下,可导致动脉管壁本身结构改变,动脉壁的强度和弹性降低,引起血管壁薄弱部位向外隆起,而形成囊状的微型动脉瘤,而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可引起微型动脉瘤的破裂而造成脑出血。因此高血压病患者潜藏着发生脑出血的两大病理基础,一是脑动脉粥样硬化,二是微动脉瘤,就像埋下了两颗脑出血的“定时炸弹”,一旦血压骤升,就易发生脑出血,治疗更为困难,预后也比较差,从表2中可以看出,有高血压病的患者治疗效果差于血压正常的患者。所以人们认为高血压病是脑出血的最危险因素,因而,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及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出血的重要措施。

认识到高血压引发脑出血的机制后,为再次明确高血压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干预,发现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血压控制不当的患者(P<0.05),而且血压持续高的患者病死率比较高,主要原因在于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血管壁粗糙,血液黏度高,发生脑出血后,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儿茶酚胺及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而此类患者术后常会使用脱水剂和止血药物,更增加了血栓的形成,从而阻塞血管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6]。此外,高血压还可造成术后脑水肿和颅内再次出血,从而影响预后。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控制血压是治疗的关键,此类患者在治疗前必须先监测其血压变化,并对症处理,以免血压波动影响治疗和预后,同时对于高血压患者要向患者解释其危害性及引发脑出血的机制,让其提高意识,并做好预防,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谢云杰.高血压脑出血外科学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134-135.

[2] 梁东良,李雪亮.控制性降压对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9,32(11):44-46.

[3] 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J].中国临床医生,2007,35(1):67.

[4] 孙伟,刘卫东.高血压脑出血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0):756-758.

[5] 刘建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19):3039-3040.

[6] 张毅,周峰.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调查及危险因素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6711-6712.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脑血管病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