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2011-08-04莫俊宁周伟坤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0期
关键词:口角特发性氯化钠

莫俊宁 黄 燕 周伟坤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肇庆 52602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因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发生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激发因素可能是风寒、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面神经早期的病理改变是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发生轴突变性。本病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患侧口角下垂、眼睑闭合不全、不能鼓腮、吹哨子,另外会伴有味觉,听力障碍等症状。本文收集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取得较好疗效,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共60人,发病时间均在7d以内,单侧起病。入院时均在头颅CT或MRI,排除颅内病变,治疗组30人,其中男18人,女12人,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5.3±3.4)岁。对照组30人,其中男20人,女10人,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4.2)岁,两组患者在发病前均未做任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及面瘫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排除标准:①病程>7d。②继发性周围性面瘫,如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颅神经型)、脑干梗死、后颅窝病变、耳源性面神经麻痹(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排除合并糖尿病,严重感染或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治疗方法: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取以下治疗措施: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血栓通3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TDP灯照射患者患侧颜面部每天30min (遮双眼),维生素B110mg口服,每天3次,共7d。甲钴胺0.5mg口服,每天3次,共7d。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2次,共7d。从发病当天算起,7d后均到康复科做康复治疗。1个月后,患者复诊,观察疗效。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mL+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 肌内注射,每天1次,共7d。

疗效标准:参照House-Brackmam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①痊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H-B分级Ⅰ级。②显效: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H-B分级Ⅱ级。③有效: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不对称,和或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面肌痉挛,抽动,H-B分级Ⅲ级。④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和或有明显的面肌痉挛,病理性联合动作,外形不对称,H-B分级Ⅳ~Ⅵ级。

1.3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组30例,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其中治愈率4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其中治愈率30%,总有效率90%。治疗组和对照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 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中医诊断为“口眼歪斜症”,目前其确切的病因未明,长期以来认为,认为本病是与嗜酸病毒感染有关,受凉或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可能是茎乳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和水肿所致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面神经麻痹[1]。血管痉挛学说则认为是某种原因导致血管功能紊乱使位于茎乳孔部位的小动脉痉挛,引起面神经缺血水肿,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面瘫并加重面瘫程度[2]。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周围神经的单核细胞浸润、水肿、节段性脱髓鞘改变等,其脱髓鞘部位常与炎症部位相一致,早中期为郎飞结节凹陷,产生宽大缺口,致使结节附近髓鞘破坏,其次,靠近神经细胞的轴索变性,严重者在显微镜下可见胶质细胞丛集,神经细胞死亡分解。临床上通常是急性起病,表现为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吹口哨和笑时尤为明显,可在48h内达到高峰。体格检查可见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同时会出现“BELL”现象。进食时,食物常滞留在患者患侧颊龈沟内,饮水时常有液体从患侧口角流出。而患者四肢肌力和肌张力均未见异常,做头颅磁共振均未见颅内病变。治疗是则予促进局部炎症,水肿及早消退,并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临床上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B族维生素,同时配合物理治疗,1周后予针刺康复治疗。本项研究把患者随机分成2组,两组均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血栓通3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7d。TDP灯照射患者患侧颜面部(注意遮双眼,避免光线对眼睛损害),每天照射30min,每天1次,维生素B110mg口服,每天3次,共7d。甲钴胺0.5mg口服,每天3次,共7d。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天2次,共7d。从发病当天算起,7d后均到康复科做康复治疗。上述处理,均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常规治疗,其疗效已得到肯定。治疗组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mL+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内注射,每天1次,共7d[3]。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周围神经再生微循环的重要成分,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可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加速髓鞘的修复,能很快地促进病变纤维的愈合。激素虽能抑制因感染,化学及其他物理因素所致的炎症,改善循环灌注不良,从而减轻受损的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因激素抑制炎症组织损伤的修复,不能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因此,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弥补了单用激素治疗的不足。在本项研究中,治疗组30例,其中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治愈率40%,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其中治愈9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治愈率30%,总有效率90%。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中均高于对照组。可见,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鼠神经生长因子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 史文峰.贝尔麻痹的病因学说和治疗方法回顾[J].中国医药指南,2008,6(1):3-5.

[2] 黄友歧.神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61-166.

[3] 付小兵.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61-166.

猜你喜欢

口角特发性氯化钠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特发性腹痛一例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