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隔离衣更换时间的初步探讨

2011-08-04毛楠棋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省泉州市362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22期
关键词:菌落计数医务人员

毛楠棋 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省 泉州市 362000

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ICU感染的发生,参照《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要求,ICU与外部通道应设置更衣换鞋的设施,准备清洁隔离衣以备进入时使用,ICU空气菌落计数≤200cfu/m3,物体表面菌落计数≤5cfu/cm2[1]。隔离衣24h需更换1次[2]。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研究者对重症监护室隔离衣更换时间做初步探讨进行隔离衣双袖口及腹部表面细菌学监测,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2010年3-5月中的10d进行实验,样本总数为90件隔离衣,在实验的各天随机抽取9件隔离衣随机分成3组(实验A组、实验B组、实验C组),3件/组。每件隔离衣使用前先经80℃水加洗涤剂洗涤,再用1∶500稀释(含100mg/L有效氯)的84消毒液浸泡5~10min,清水洗净,甩干后烘干[3]。隔离衣使用前细菌菌落计数均合格≤1cfu/cm2。

1.2 方法

1.2.1 实验方法:实验的各天,ICU的空气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均≤200cfu/m3,排除接触特殊感染病人的隔离衣,随机抽取9件隔离衣(隔离衣来自不同的床位)分成三组,3件/组。A组在24h内使用1次,B组在24h内使用2次,C组在24h内使用3次,分别在24h后进行细菌菌落采样监测,每件隔离衣采集双袖口与腹部三个部位,每个部位1个样本,每件隔离衣共3个样本。每件隔离衣的3个样本细菌菌落计数均≤5cfu/cm2为合格,其中1个或1个以上样本细菌菌落计数>5cfu/cm2为不合格。每件隔离衣以3个样本中细菌菌落计数最高的样本作为实验数据。

1.2.2 标本的采样及细菌培养:按卫生部2000年版《消毒技术规范》[4],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的表面,采样面积≥100cm2,连续采样4个,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装有5ml采样液的试管内震打80次,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个样本接种1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的营养琼脂15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7℃恒温箱培养48h,计算菌落计数。采样后标本立即送检。细菌培养及计数由细菌室专门人员进行实施。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1.5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详见表1。其中,隔离衣菌落计数合格的A组中有28件,合格率为93.33%;B组有19件,合格率为63.33%;C组有8件,合格率为26.67%。三组菌落计数分别为(2.77±1.48)cfu/cm2、(4.60±1.96)cfu/cm2、(9.50±5.35)cfu/cm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F=31.500,P=0.000。并采用 Student-Newman-Keul’s post-hoc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其中A、B组,A、C组,B、C组比较,P值分别为0.040、0.000、0.000。

表1 三组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比较结果()

表1 三组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比较结果()

注:*F=31.500,P=0.000,#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5cfu/cm2为合格。

3 讨论

3.1 使用隔离衣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基本来源于病人,但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医务人员传播。ICU是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病人病种多,病情危重,抵抗力弱,隔离衣作为控制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必须引起重视,进入ICU前医务人员更换隔离衣是保证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主要措施之一。依照医院感染的要求ICU物体表面菌落计数≤5cfu/cm2,隔离衣24h更换1次。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ICU的要求更换隔离衣,以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2 对隔离衣使用方法的评估 研究者单位以往对ICU隔离衣使用的方法是医生每进行1次查房(每使用1次)就予以更换,导致隔离衣不够使用的现象经常发生。为此,本研究者单位的ICU于2010年1月开始对隔离衣使用的方法进行改革,每24h更换1次隔离衣,每张床位备4件隔离衣,每件隔离衣标示对应的床号,医生查房更换的隔离衣编号与查房的床号相符,由此缓解了隔离衣使用紧张的现象,也防止不同床位之间的交叉感染。在此,对新的隔离衣使用方法进行评估,以确定其科学性。本实验结果显示隔离衣在24h内使用2次后应更换,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节约了ICU的成本。隔离衣使用1次予以更换,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清洗隔离衣带来的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3.3 隔离衣菌落计数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正式实验前,本实验者经过小规模的观察,发现在每张床位备4件隔离衣的情况下,每件隔离衣在24h内使用超过3次的几率<5%,因此确定本实验只观察到24h内使用3次的隔离衣表面的菌落计数。本实验结果显示,隔离衣在24h内穿2次比24h内穿1次细菌菌落计数明显升高,在24h内穿3次细菌菌落计数明显超标。在24h内穿3次的隔离衣细菌菌落计数合格率仅有26.67%。最高菌落计数实验A组为8cfu/cm2,实验B组为15cfu/cm2,实验C组为30cfu/cm2。可见确定隔离衣更换时间不仅与使用时间有关,与使用次数也有密切联系。研究者认为,使用次数是影响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还有许多因素可能对隔离衣表面菌落数产生影响。隔离衣表面菌落计数的高低不但与接触的病人的病情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穿脱隔离衣的方法是否正确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注意隔离衣使用时间与使用次数的同时还要注意医务人员的操作以及穿脱隔离衣的方法等影响因素。为了有效地降低隔离衣的细菌污染,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要不断的强化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责任感,提高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意识和技能,规范隔离衣的使用方法,加强医务人员手部的卫生消毒,加强ICU人员的管理,严格控制ICU进出人员[1]。

3.4 本实验不足之处 (1)未进行菌型鉴定,无法进一步确定隔离衣细菌污染的种类,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2)有资料表明,隔离衣袖口不仅菌落总数多,而且病原菌种类多[5]。在本实验中,笔者未对不同部位的菌落计数结果进行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3)本实验是一个小型临床研究,总样本量偏少,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观察。(4)由于条件所限,本实验观察的时间点较少,仅在使用后24h一个时间点进行采样,因此无法确定菌落计数超标的隔离衣细菌计数超标的具体时间,从而为临床提供更进一步的指导。重症监护室隔离衣随着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的增加,物表菌落计数有增加的趋势。在24h内使用2次后最好及时进行更换。

[1]钱培芬,倪语星,主编.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161.

[2]姜小鹰,主编.福建省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手册护理分册〔M〕.2006版.福建:福建省医院管理协会,2006:354.

[3]张彦妹.医务人员隔离衣细菌污染调查〔J〕.Chinese Journal of Disinfection,1999,1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

[5]田军.医务人员的隔离衣袖口的污染情况的调查〔J〕.实用医技杂志,2002,9:5.

猜你喜欢

菌落计数医务人员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基于图像识别的菌落总数智能判定系统研制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古代的计数方法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菌落总数”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