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gE、IL-4与IFN-γ检测的意义*
2011-08-02杨庆镗陈云龙张永平邱磷安陈香妹王德平王承荣杨晓琳潘建聪余世亮
杨庆镗 陈云龙 张永平 邱磷安 陈香妹 王德平王承荣 杨晓琳 潘建聪 余世亮
(1福建医科大学南平市第一医院教学医院 南平353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 三明36500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病因复杂的临床常见皮肤病。近年来,随着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关荨麻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学方面的血清检测指标层出不穷。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动态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IL-4与IFN-γ指标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康复科门诊,年龄15~49岁,其中男22例,女38例。对照组:选取60例正常志愿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18~47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中慢性瘾疹(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皮损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愈后不留痕迹;凡病程达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者诊断为慢性荨麻疹。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120例观察病例均静脉采血行血清IgE、IL-4与IFN-γ检测,观察两组血清学指标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评价疗效,按疗效分组,并再次采外周血行IgE、IL-4与IFN-γ检测,评价治疗前后血清学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与疗效相关性分析。
1.4 治疗方法 30例采用自血穴位注射。严格无菌条件下用10 mL注射器抽取病人自身静脉血4 mL,轻轻摇匀,经2~3 min后,迅速分别于双侧曲泽、足三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注射1 mL。3 d 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30 d。另30例口服西替利嗪10 mg,qd,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5 疗效观察 分别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和大小等,按四级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1]。评分标准:(1)瘙痒采用100 mm视觉模拟标尺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0分为无痒感,0~25 mm;1分为轻度瘙痒、不烦躁,26~50 mm;2分为中度瘙痒,尚能忍受,51~75 mm;3分为严重瘙痒,不能忍受,76~100 mm。(2)风团最大直径:0分为无风团;1分为直径<0.5 cm;2分为直径 0.5~2.0 cm;3分为直径 >2.0 cm。(3)风团数量:0分为无风团;1分为 1~6个;2分为 7~12个;3分为超过12个。上述3项评分相加即为总积分。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 score reduce index,SSRI)=[(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采用SSRI的4项疗效评估标准:基本痊愈:SSRI≥90%;显效:60% ≤SSRI<90%;进步:30%≤SSRI<60% ;无效:SSRI<30%(无变化或加重)。以基本痊愈和显效的百分数合计为有效率。
1.6 实验室检测方法 IgE:采用双抗体夹心EL ISA法进行检测,试验步骤按试剂盒(Genzyme公司)说明书进行;IL-4: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试验步骤按试剂盒(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IFN-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试验步骤按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说明书进行。
1.7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汇总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学各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血清学各指标比较 ±S)
注:组间比较,★P<0.01。
组别 n IgE(IU/mL) IL-4(pg/mL) IFN-γ(pg/mL)治疗组 60 129.35±46.11 50.20±37.14 4.56±0.82对照组 60 20.42±24.58★ 30.14±14.97★ 31.04±11.21★
2.2 疗效 治愈10例,显效34例,进步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3.33%。
2.3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S)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 <0.01,○P <0.05,◇P>0.05;组间比较,△P >0.05。
时间 治愈(10例) 显效(34例) 进步(7例) 无效(9例)IgE 治疗前 128.18±44.11 130.08±43.08 127.98±46.37 128.98±47.23△(IU/mL)治疗后 19.47±23.68★ 29.82±25.43★ 89.72±35.56○ 126.42±49.14◇IL-4 治疗前 51.02±36.14 49.75±37.44 50.42±37.41 50.82±36.93△(pg/mL)治疗后 34.42±20.31★37.28±24.39○ 45.57±33.94◇ 48.09±38.37◇IFN-γ 治疗前 4.71±0.65 4.59±0.97 4.31±0.72 4.49±0.77△(pg/mL)治疗后 29.84±14.05★22.56±13.41★ 12.18±8.74○ 7.22±2.36◇
3 讨论
有学者报道[2]:血清IgE水平的升高是荨麻疹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Th2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IL-4是IgE的一个主要调控因子。有研究表明[3]:在荨麻疹的缓解阶段,血清IgE恢复至正常,而IL-4虽较急性发作阶段有明显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说明IL-4在体内作用持久,当机体再次受相应的变应原刺激时,体内高水平的IL-4可迅速促进IgE的分泌,使荨麻疹再次发作。本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IgE、IL-4、IFN-γ的水平与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IgE、IL-4指标变化情况与疗效成正相关关系,而IFN-γ指标变化情况与疗效成负相关关系,外周血IgE、IL-4与IFN-γ可以作为观察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的有效指标。
[1]董萍云,魏春波,王莹莹,等.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及外周血IL-4和sVCAM-1水平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11):674-675
[2]毕爱华.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3-14
[3]党倩丽,陆学东,张小艳.慢性荨麻疹患者IL-4、IFN-γ及IgE水平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