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老年性失眠的疗效

2011-08-02郭爱松李爱红冯兰芳成亚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通226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老年性脏腑总分

郭爱松 李爱红 冯兰芳 陈 翔 陈 鑫 成亚琴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1)

失眠,是以患者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深度不够,严重者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老年人是社会中一种特殊的群体,一般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年龄大于60岁为老年人,老年性失眠,是这特殊人群出现的失眠,也称老年性功能性失眠。美国每年约有0.6亿人发生不同程度的失眠,且以女性和老年人为多见,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失眠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1,2〕。长期失眠可以导致个体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全方位的损害,从而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3〕。老年人失眠后,更易诱发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危重疾病,因此改善老年人失眠,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研究课题。笔者采用“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结合唑吡坦治疗老年性失眠并与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老年性失眠患者为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2月神经内科失眠门诊病人,根据入组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分配至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3)。其中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60~84岁,平均(68.20±6.72)岁,病程 1~19年,平均(7.15±6.18)年,入组时PSQI分值14~20分,平均(17.07±2.46)分。治疗组男15例,女18例,年龄61~85岁,平均(67.50±7.40)岁,病程1~18年,平均(6.92±5.78)年,入组时PSQI分值13~21分,平均(16.75±2.73)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PSQI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制定〔4〕。①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或白天困倦等;②对睡眠数量、质量的不满引起明显的苦恼或社会功能受损;③至少每周发生3次,并至少已1个月;④排除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①符合CCMD-3失眠诊断标准;②病程1年以上者;③年龄60~85岁者;④PSQI>7;⑤知情同意者。排除:①排除药物过敏或安眠药成瘾者;②排除心血管、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③排除毒品及酒精依赖者;④入组后依从性差不能够完成疗程者及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已服用镇静催眠药者停用1 w进行清洗。对照组采用唑吡坦治疗,按需使用,首次剂量5 mg/d,最大剂量10 mg/d〔5〕。30 d后评定疗效。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唑吡坦治疗。唑吡坦用法同对照组。埋线取穴肾俞(BL 23)和足三里(ST 36)。操作方法:将2/0号羊肠线剪短至1~2 cm不等长度备用,每次按穴区组织厚薄选取相应长度的羊肠线1段,穿入9#埋线针中。局部用碘酒及75%酒精严格消毒,左手拇食指绷紧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肾俞刺入0.8~1寸,足三里刺入1~1.5寸,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肌层内,针孔处覆盖消毒纱布。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10 d治疗1次,共治疗3次。30 d后评定疗效。

1.4.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2.1 PSQI量表 PSQI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其余18个项目组成7个因子,分别是: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每个因子按0~3计分,累计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简单易行,信度和效度较高,与目前公认的多导睡眠脑电图测试结果有较高的相关性。量表评定由经过专门培训的神经精神科医生于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评估者不参加治疗,为单盲法评估。

1.4.2.2 治疗副反应观察 治疗期间如有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发生,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比较分析。

1.4.3 临床疗效根据PSQI减分率制定 PSQI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 ×100%。①临床痊愈:PSQI减分率>75%;②显效:PSQI减分率50% ~75%;③有效:PSQI减分率25% ~50%;④无效:PSQI减分率<2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9.50,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催眠药物依赖、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PSQI各因子及总分评分比较(分±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1)P<0.05

指标 对照组(n=32)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n=33)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睡眠质量 2.62±0.51 2.34±0.50 1.89 >0.05 2.60±0.53 1.12±0.501)7.31 <0.05入睡时间 2.30±0.63 1.23±0.73 6.06 <0.05 2.31±0.60 1.56±0.71 6.70 <0.05睡眠时间 2.70±0.42 1.40±0.84 6.32 <0.05 2.67±0.52 1.30±0.48 3.15 <0.05睡眠效率 2.35±0.80 1.54±0.78 3.41 <0.05 2.49±0.60 1.81±0.75 4.34 <0.05睡眠障碍 2.38±0.51 1.38±0.96 4.42 <0.05 2.44±0.51 1.63±0.80 3.90 <0.05催眠药物 2.41±0.48 2.18±0.49 1.40 >0.05 2.38±0.50 0.50±0.521) 10.40 <0.05日间功能障碍 2.52±0.50 2.25±0.90 2.14 >0.05 2.31±0.60 0.63±0.721) 9.58 <0.05 PSQI总分 17.07±2.46 12.51±3.60 5.83 <0.05 16.75±2.23 9.18±3.121)7.94 <0.05

2.3 治疗不良反应观察 对照组10例出现服药后头晕、头痛,6例有恶心,6例困倦,3例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逐渐消失。观察组未出现服药后明显不适及穴位埋线不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属神经衰弱范畴,是由于大脑皮层中枢功能紊乱,使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失调。目前,失眠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唑吡坦是第一个非苯二氮艹卓类安眠药,属于咪唑吡啶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和轻微的抗焦虑、肌肉松弛、抗惊厥作用,其作用与特异性的中枢GABA受体激活有关,服药后能迅速产生安眠作用,通常在用药20~30 min内诱发睡眠,使入睡时间缩短,但睡眠结构不受影响,同时能增强总睡眠时间,减少早醒的次数,延长睡眠时相等〔6〕。但现有一切催眠剂都是有过量、习惯性、耐药性、成瘾性及戒断症状的危险,对于老年人应用更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易出现不良反应的后果〔7〕。本研究中采用唑吡坦按需服用治疗老年性失眠,“按需用药”的具体策略是:①预期入睡困难时,于上床前15 min服用;②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于上床30 min后仍不能入睡时,或比通常起床时间早5h醒来,无法再次入睡时服用;③根据白天活动的需求,即当第2天白天有重要工作或事情时服用〔8〕。“按需用药”对那些并非每夜都有睡眠问题的患者提供了一个交替的,灵活的治疗方法。它提供给患者限制药物总量的可能,并能减少精神依赖的产生等等〔5,9〕。

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目不瞑”、“不得眠”等范畴,可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思虑劳倦、病后体虚、年老体衰等因素引起,其发病与心、肝、脾、肾等多脏有关,虚多实少。《景岳全书·杂证论·不寐》认为不寐的病因病机:“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老年人具有自身的生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老年人失眠不像中青年那样主要由精神负担沉重、思虑过度、心血耗伤所致,老年性失眠多因脏腑气血渐衰,肾精不足,神失所养所致。《灵枢·营卫生令论》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寐。”《难经·四十六难》曰:“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夜不能精,夜不得寐也。”黄跃东〔10〕研究认为老年人失眠的主要原因是生理功能日渐衰退,脏腑功能渐趋低下。笔者采用“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以补益气血、强壮脏腑、调和经络治疗老年性失眠有效率达到93.94%,对照组有效率62.5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各因子比较表明穴位埋线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及对催眠药物的依赖性。

《灵枢·背腧》:“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是肾脏精气汇聚之处,是补肾益气、滋肾养阴、填精益髓的常用穴。”《灵枢·本输》:“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腑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重要作用。”肾俞与足三里相配,补先天之精气、后天之气血,使气血得以生化而濡养脏腑,脏腑安则神和。现代研究也认为针刺肾俞、足三里可以增强人体脏腑功能,起到扶正固本之功效〔11〕。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用特制的医疗器具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在穴位产生较一般针刺方法更为强烈而持久的针刺效应,是传统针刺的延伸和发展〔12〕。而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人体后,逐渐被机体软化吸收,起组织疗法的作用,能更好地调节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穴位埋线疗法结合针、药及经络穴位的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和脏腑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达到康复疾病之目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有10例患者出现服药后头晕、头痛,6例有恶心,5例困倦,3例共济失调等药物不良反应,而观察组未出现上述反应,可能是“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治疗协调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提高了对药物副反应的耐受性或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肾俞、足三里”穴位埋线取穴少,患者耐受性好,结合唑吡坦按需使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减少对催眠药物的依赖,提高临床疗效且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今后要扩大样本量和进行远期随访,并对穴位埋线的穴位处方、埋线的剂量、补泻手法及穴位埋线治疗失眠机制进行研究。

1 游国雄.睡眠障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7):385-6.

2 李 锲,王兰香.中老年人失眠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42.

3 李 冲,陈佐明,杜好瑞,等.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症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92-3.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0.

5 高力舒,张顺泉.唑吡坦按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14-5.

6 黄薛冰,杨德森.新一代镇静催眠药唑吡坦〔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10(4):253-5.

7 郭爱松,李爱红.针刺联合思诺思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09;23(4):434,438.

8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3.

9 Hajak G,Cluydts R,Allain H,et al.The challenge of chronic insomnia:is non-nightly hypnotic treatment a feasible alternative〔J〕?Eur Psych,2003;18(2):201-8.

10 黄跃东,曾艳红.浅谈老年的失眠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45.

11 李 苏.针灸足三里、肾俞穴对中老年人IL-2、NO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1):756.

12 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9.

猜你喜欢

老年性脏腑总分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