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10年龙游县部分视力残疾病因调查

2011-07-31王骏程志平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龙游县初筛眼科

王骏 程志平

随着卫生保健条件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主要致盲病因发生了变化,不断地分析、探讨致盲的原发病,有助于开展防盲治盲工作。因此,我们对龙游县2005~2010年6个年度的视力残疾患者的病因进行了统计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普查由残联组织进行,由专门视力残疾鉴定培训的眼科专业人士参与,在全县13个乡镇2个街道展开。调查范围为全县视力低下人群。

1.2 筛查设备及人员 统一国际标准视力表1台、裂隙灯1台、检眼镜1台、进口非接触眼压计1台、电脑验光仪、视野计、电生理等。筛查人员:县医院专业眼科医师2名及专业护士1名。

1.3 方法 筛查方法:第一步(前期准备工作),制订详细的筛查计划,由各乡镇卫生院组织初级卫生人员深入各村,对农村居民进行低视力的初步筛查,将筛查的人员名单进行初步登记汇总。第二步(深入筛查阶段),以整个村为单位,全村初步登记人员按计划组织参检,采取流程式检查方法:核对身份、询问病史、检查视力及眼压后,从眼表至散瞳眼底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每个环节检查结果均记载于专门普查本,最后统计结果。第三步,将统计出的视力低下患者由乡镇干部通知其来医院眼科做详细眼底、视野、电生理等相关检查,然后由专业视力残疾鉴定医师鉴定分级及病因分类。

分析方法:回收所有普查表,经过校对、整理,按视力残疾的等级进行分类、总结。本次调查的视力残疾评定标准和方法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基本一致[1]。视力残疾等级均指双眼,若双眼视力不同,则以较好眼最佳矫正视力为准。若仅有一眼为盲或低视力,而另一眼的视力达到或优于0.3,则不属于视力残疾范畴。其中以视点位中心,视野半径<10度者,不论视力如何均属于盲。对合并多种眼病患者,以其目前影响视力最主要病因为统计病因。视力残疾的分级见表1。

表1 视力残疾的分级

2 结果

2005~2010年龙游县部分视力残疾受检者中每年筛出视力残疾人数占初筛基数的比例见表2;各年视力残疾患者残疾程度分级及所占比例见表3;盲和低视力的致病年龄及所占比例见表4;盲和低视力的致病原因见表5。由表2可见,2005~2010年视力残疾人数/初筛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从表3可见盲人(一级、二级)比例呈总体下降趋势;由表4得知视力残疾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由表5可见,无论是双、单眼盲或双、单眼低视力,主要病因为白内障,其中白内障、角膜病及眼底病居前3位,而眼底病中以视网膜及色素膜病变为主。

表2 2005~2010年龙游县部分视力残疾人数/初筛人数分布情况

表3 2005~2010年视力残疾患者残疾程度分级及所占比例

表4 盲和低视力的致病年龄及所占比例

表5 盲和低视力的致病原因及所占比例

3 讨论

盲是一个巨大的涉及公共健康、社会、经济方面的世界性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三千八百万盲及一亿一千万严重视力缺损患者,而这一数字每年仍在增加[2]。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全县常住人口约40万,是省内县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对全县视力残疾患者进行病因调查,有助于为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提供资料和数据。

本次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①视力残疾人数/初筛人数保持较稳定水平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盲的患病率下降幅度尤为显著;②致残原因中眼底病呈逐年增高趋势,其中以视网膜色素病变为主;③致残原因中,中毒、外伤、遗传及先天异常因素大幅下降;④白内障患病率居首位;⑤屈光不正病因有一定提高。

逐年“视力残疾人数/初筛人数”的下降,遗传及先天异常等致残原因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基层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眼底病的逐年升高,可能是人口老龄化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相关疾病患病率升高原因所致。白内障引起的视力残疾率仍然很高。白内障仍将是目前农村居民致盲及低视力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与以往报道[3]一致,白内障在双、单眼盲和低视力中居致病原因首位,这是典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特点——大量可治盲的堆积[4]。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不高,原因可能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及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目前白内障盲的积存数仍然高达290万人,以及我国目前白内障的白内障手术率(CSR)值不高;解决白内障盲将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CSR不高的主要原因是:①经济条件限制,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地区;②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我国东部和发达地区的眼科医疗资源比较充足,但西部地区特别农村和边远地区资源明显匮乏,以至于相当多盲人不能及时方便就医;③传统观念影响,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受传统观念影响,不积极求医或放弃治疗;④缺少防盲治盲的现代观念,绝大多数医院还是坐等患者求医而不是主动筛查和组织患者就诊;⑤多数专科医师注重高尖新手术技术。白内障、角膜病、眼底病变及青光眼仍为基层地区致残的重要原因与以往报道[5-6]基本一致,而屈光不正/弱视、青光眼的高致残率可能与农村基层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够,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由此说明在基层农村地区完善防盲治盲工作,大力普及医学科学知识仍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本调查显示,视力残疾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老年人远高于青壮年。因此防盲的重点首先应放在老年人群上,倡导社会重视老年人防盲和眼保健卫生;在农村,特别是在妇女、世袭部落和体力劳动者中可能有大量积存的白内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在制订白内障控制计划时应优先考虑这些人群[5];其次是防治儿童眼病及先天遗传性眼病。我们把视力残疾分为两类,一类是可治的或可避免的,如老年性白内障;另一类是可预防的,如先天或遗传性眼病(弱视、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和部分青光眼、眼外伤等。但目前大部分人对可预防盲尚未给予应有重视。因此我们建议应提高全民素质,把眼病的防治重点从可治盲转到可防盲,进一步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广泛进行眼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开展防盲和眼科初级保健工作。

总之,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7],防盲做起来比治盲工作要困难得多,但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农村视力残疾形势仍较严峻,下一步白内障复明手术重点应更接近农村,真正做到可及、可行,力争实现“视觉2020,享有看得见的权利”这个目标。

[1]颜华,赵家良,管怀进,等.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疾标准制定的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07,43(11):1055-1056.

[2]Taylor HR,Keeffe JE.World blindness:a 21 st century perpective[J].Br J Ophthalmol,2001,85(3):261-266.

[3]邹海东,张晳,许迅,等.上海市北新泾街道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2):744-746.

[4]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3.

[5]葛坚.眼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96-500.

[6]王北华,蒋伯钧.上海市黄浦区2002-2005年新发盲人原发致盲病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0):74-75.

[7]赵家良.我国白内障盲的防治任重道远[J].中华眼科杂志,2003,39(5):257-259.

猜你喜欢

龙游县初筛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与教材“对话” 让复习 “精准”——从回归教材视角谈高三数学复习“五部曲”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龙游县种植红肉蜜柚的气候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