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螺旋CT诊断价值
2011-07-30袁亚东石甜甜
袁亚东 张 涛 石甜甜 陆 健
(①江苏省 如东县苴镇中心卫生院影像科 226409 ②江苏省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科 22620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一种少见的疾病,尸解发现率约0.9%,男性为女性的2-3倍[1]。本文报道经手术证实的6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探讨多层螺旋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6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为52.5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酸痛,2例伴镜下血尿,1例间歇性肉眼血尿。经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
1.2 检查方法 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 16排螺旋CT机,层厚、层距为5mm。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胸11椎体下缘至耻骨联合上缘。本组6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碘海醇,注射速率为3.0-4.5ml/s,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皮髓质交界期扫描时间35秒,实质期扫描时间为90秒,延迟扫描时间为5~30分钟至输尿管充盈显影满意为止。再以薄层图像对图像进行重建,重建方法有: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
2 结果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螺旋CT征象腔静脉后输尿管均位于L3、4水平,6例患者均先行CT平扫,其中1例伴有阳性结石,位于输尿管下端,未见马蹄肾等先天畸形改变,CT增强延迟扫描横断位可见输尿管自下腔静脉后方走行(图1),病变上方之输尿管、肾盂肾盏扩张、积水,程度不等。本组病例中4例见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端轻度扩张,2例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端中度扩张。
图1 CT延迟期扫描横断位示,右侧输尿管扩张远端狭窄,呈逗点状,走行于下腔静脉后椎体前。
为了更清晰的显示腔静脉后输尿管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6例患者均以薄层扫描对图像进行MPR、SSD、VR及MIP等重建,重建图像上可清晰显示患侧输尿管上中段及肾盂肾盏扩张、病变部位输尿管迂曲打折呈典型的S形或L形、萝卜根形,自下腔静脉右侧绕行至后方,又绕行至左前方下行(图2、3、4)。本组有4例输尿管迂曲打折呈S型,2例呈L型,但未见呈萝卜根形改变。
图2
图2 多层螺旋CTMPR重建:右侧输尿管上中段扩张,向内侧返折,位于下腔静脉后方。
图3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VR:右侧输尿管扩张、迂曲、打折呈S形。
图3
图4
图4 多层螺旋CTMIP重建腰3-4水平输尿管向内侧返折,呈萝卜根状改变,其下方输尿管未见扩张表现。
3 讨论
3.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发病机理及主要临床表现。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一临床相对少见疾病,实际上不是输尿管发育异常,而是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以又称为环绕腔静脉输尿管、输尿管前下腔静脉,其发病机制为胚胎发育时期后主静脉未萎缩,静脉环发育不完全,肾静脉环后部发育不良,前环发育为下腔静脉,使输尿管位置改变,位于下腔静脉后方,形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Bateson等根据病变位置高低将此病分为两型,I型为低襻型,最常见,本组6例均属于此型。下腔静脉与输尿管交叉点约在腰3、4水平,输尿管呈S形或反J型,此型肾盂肾盏扩张明显,临床常需手术治疗[2]。II型为高襻型,此型罕见,下腔静脉与输尿管交叉点大约在第腰1、2水平,此处输尿管与肾盂位置平行,管腔粗,不易产生梗阻而致肾盂肾盏积水,故一般不需手术。据报道,24%的腔静脉后输尿管会伴有泌尿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异常[3],最常见为马蹄肾等发育畸形、小肾脏及肾旋转不良等。本组6例未发现合并有其他畸形。
3.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学比较及螺旋CT检查的优势。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影像学检查方法[4]包括B超、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及CT尿路造影成像(CTU)。各种检查方法比较各有其优缺点。B超检查作为一种初步筛查的检查方法,其无创、方便,可发现输尿管扩张,肾盂肾盏积水,但对于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之间关系显示不佳,对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帮助不大。逆行造影(RU)及静脉尿路造影(IVU)是过去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优势之处是全程输尿管显影。但有时不能显示输尿管移位情况,且逆行造影做为一种创伤检查,并发症相对较多。MRU无需注射造影剂可清楚显示输尿管走行,被认为是目前诊断腔静脉后输尿管较好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但其成像时间亦长,受干扰因素较多,且对结石的显示不及CT。CT尿路造影成像(CTU)是近年来泌尿系统影像诊断的一项较新技术,可得到泌尿系统全程影像及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情况。对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及有无合并结石、泌尿系统畸形有重要价值。因此有学者认为[6]对怀疑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应选择CTU检查。
CTU在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方面的优势在于(1)利用后处理技术最大程度显示下腔静脉和输尿管的关系及梗阻区的位置。(2)能全程清晰的显示输尿管,图像立体直观。(3)可对肾功能受损情况作出评价、对肾盂肾盏积水程度、输尿管扩张程度作出直观判断。(4)对评价有无合并结石及泌尿系统畸形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
3.3 鉴别诊断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需和腹膜后肿块和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导致输尿管移位进行鉴别,腹膜后肿块常导致输尿管向外侧移位,特发性纤维化常导致输尿管内移为双侧性。此外尚需和髂血管后输尿管相鉴别,后者位置较低,且不与腰椎重叠。
综合上述,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成像(CTU)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824.
[2]高伯生,马腾骧,董克权,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J].中华外科杂志,1998,36(3):136 - 137.
[3] Perimenis Petros,Gyftopoulos Kostis,Athanasopoulos Anastasios,et a.l Retrocaval ureter and associated abnormalities.[J].International Urology & Nephrology,2002,33(1):19-22.
[4]Rothpearl EM,Frager D,Subramanian A,et a.l MR u rography: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J] .Radiology,1995,194(2):125 - 130.
[5]何永新,白冰华,梁长虎,等.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 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1017-1019.
[6]吴荣的,马睿,崔秀芳,等.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在儿童重度肾及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