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咪唑斯汀治疗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

2011-07-30曾建中贾叙锋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17期
关键词:氯雷斯汀组胺

曾建中 贾叙锋

(简阳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四川简阳 64140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常经多方查找,不得其因,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我科于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对诊断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32例分别给咪唑斯汀和氯雷他定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我皮肤过敏科门诊就诊患者,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入选患者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年龄>12岁;(2)就诊前1周末用过激素或/和抗过敏药物、免疫抑制剂;(3)排除孕期、哺乳期妇女;(4)无心、肝、肾功能不全者;(5)发病前无明显的食物、药物诱因;(6)发病前无明显理化诱因者;(7)能按规定接受访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摩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过敏原。过敏原全部阴性者才能纳入本次研究。

表1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1.2 方法

对所有来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详细的询问病史,记录其发病原因如:食物、药物、理化因素等。对问诊无线索的患者同时做摩拉生物物理检测治疗仪检测过敏原,对检测结果阴性者,选入本次试验。将符合上述条件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均同时口服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叮,300mg,每日1次,治疗组为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12~62岁,其中12~20岁8例,21~30岁16例,31~40岁24例,41~50岁18例,51~62岁4例;对照组(氯雷他定组)62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12~60岁,其中12~20岁7例,21~30岁14例,31~40岁22例,41~50岁16例,51~60岁3例,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给患者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0),10mg,每日1次,口服,总疗程28d。对照组:给患者氯雷他定(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03),10mg,每日1次,口服,总疗程28d。

1.3 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3],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根据SSRI评价总有效率。标准为:显效:SSR I≥0.8;良效:0.3≤SSR I<0.8;微效0<SSR I<0.3;无效SSRI=0。显效和良效计为总有效率,微效和无效计为总无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组间作两样本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按以上标准对全部参加完治疗的132例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咪唑斯汀组70例,氯雷他定组62例,咪唑斯汀组总有效率为95.6%,氯雷他定组总有效率为82.6%。从数据上观察,咪唑斯汀组高于对照氯雷他定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1,P<0.05。

(2)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2.9%和25.8%,均以困倦、嗜睡为主,分别为14.3%和19.4%,个别患者出现口干、上腹不适,均较轻微,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缓解,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咪唑斯汀组中出现一例白细胞减少,也于停药后自行缓解的患者,这在既往报告中尚未出现,本次研究无一例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2组不良反应比较,χ2=0.16,P>0.05。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表1)。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由于病因复杂,在门诊工作中只能通过认真、详细的病史询问、通过临床多渠道(皮试法、点刺法、斑贴试验及摩拉生物物理检测治疗仪等)查找过敏原因,对于有明显的过敏原者,予以避免或/和特异性免疫治疗。而对于经过种种努力仍找不到诱因的慢性荨麻疹,临床只能选用不同的抗过敏药物治疗。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因其血浆半衰期短,易通过血脑屏障,需每日多次给药,而且有明显的嗜睡作用,对驾驶员及从事高空作业人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第二代抗组胺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因均通过P450在肝脏代谢,影响K+离子通道,使Q-T间期延长,易造成尖端扭转性室速。而咪唑斯汀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抗组胺和抗过敏性炎症)的抗组胺药,它与H1受体的亲和力极强,并且有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作用,是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H1受体拮抗剂。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52脂氧合酶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白三烯的生成,以及抑制炎性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由于咪唑斯汀很难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无嗜睡及抗胆碱作用,其口服后能迅速吸收,服药后115h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消除半衰期14h,主要代谢途径为经肝脏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仅少量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药物间相互作用[6~8]。用咪唑斯汀(皿治林)治疗的9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咪唑斯汀具有高亲水性、低心脏组织固定,临床上未发现有心脏方面的不良反应[6~8]。

本次研究显示,咪唑斯汀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86.6%,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与其他文献报告基本一致,在不良反应方面:咪唑斯汀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9%,嗜睡14.3%,上腹不适5.7%;白细胞减少出现一例,占2.9%,到目前为止未见报道,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察;对照氯雷他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8%,其中困倦、嗜睡19.4%;口干3.2%。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国内外研究结果较一致[3~5]。说明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高、不良反应少而且轻微,患者均能耐受。

[1]叶世泰.内科讲座(变态反应病)[M].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60~164.

[2]乔秉善.变态反应学实验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04~105.

[3]张宏誉,李宏,岳凤敏,等.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多中心随机平行组对照的临床试验报告[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增刊):56~59.

[4]木其日,刘玲玲,梁玉华,等.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1):645~647.

[5]Leynadier F,Duarte-Risselin C,Murrieta M.Comparativ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ofmizolastine and loratadine in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URTI2 LOR study group[J]. Eur J Dermatol,2000,10:205~211.

[6]邢燕,邹宇,唐清体,等.氯雷他定、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比较[J].四川医学,2009,30(1):67~68.

[7]张怀亮,潘钰蔚,陈正琴,等.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技术中药筛选与传统方药一致性比较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04~205.

[8]傅力.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60.

猜你喜欢

氯雷斯汀组胺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枪口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儿童医院门诊口服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分析
凯帕斯汀《变奏曲》的特点及启发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依巴斯汀联合胱氨酸、卤米松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贾斯洒的导盲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