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2011-07-30任中万梁廷营李玉珍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腓骨中风黄芪

任中万,梁廷营,李玉珍

(1.河南武警总队医院,河南郑州450052;2.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3.河南煤化集团鹤壁煤业公司总医院,河南鹤壁458000)

中风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病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病种。中风后遗留很多后遗症,足内翻是其中之一,也是患者在步行中步态异常、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步行能力。对中风后足内翻,现代医学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两年来笔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2例病例均来自于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河南武警总队医院普内科病房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将纳入对象82例采用SAS随机数字表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42例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39个月。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56个月。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发布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风病人患侧全足内翻,足趾向下屈曲,查体可见病足外旋、外展、背伸、跖屈活动受限。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穴位注射 取穴:阳陵泉、外丘。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区域常规消毒,取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黄芪注射液4 ml,将针快速刺入穴位,轻轻捻转针体,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或有放射感,回抽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每个穴位注射2 ml,出针后用消毒棉球按压,贴以创可贴胶布即可。穴位注射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4周。

2.2.2 康复训练 (1)小腿三头肌的牵拉:取用站楔形板或徒手的办法来牵拉小腿三头肌。(2)屈曲踝关节的训练:患者仰卧于床上,患侧足支撑在床上,治疗师用一只手下压患者踝关节,另一只手将患侧足提至充分背屈位同时外翻足背。(3)诱发足背屈运动的训练:①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治疗师在患者足背部施加阻力以引发患者足背屈运动,然后逐渐减少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的角度,最后在髋、膝关节伸展位做足背屈的训练,注意训练时要时刻纠正患者足内翻,提醒患者背曲时踝关节往外运动;②治疗师以拇指加力按压踝关节的外前方以诱发踝关节背屈并外翻以及髋、膝关节屈曲,诱发之后使肢体保持这个位置,通过增强患者的随意性反应进行强化;③治疗师用冰刺激患者足趾背侧和足背外侧皮肤,以诱发足背屈外翻动作;④用手指快速刺激足背外侧部诱发足背屈外翻;⑤缓慢刷擦足背外侧部诱发背屈反应(持续约 30 s)。[1]康复训练每日 1 次,每次 40 min,每周 6次,治疗4周。

2.2 对照组

本组仅采取康复训练,其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足内翻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足内翻基本消失,不影响基本工作活动,但与正常人有别;好转:足内翻减轻,但活动时有影响;无效:足内翻无变化。

3.2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3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于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42例总有效率95.24%与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70%进行疗效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4 讨论

中风后遗症足内翻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引起患者步态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现代医学理论认为,下肢外侧肌为痉挛劣势侧,内侧为痉挛优势侧,足内翻是由于中风后患肢内外侧肌张力不对称引起的,即下肢内侧肌张力增高,而外侧迟缓导致的足不能平放而内翻。因此在足内翻治疗中,应注重协调肌群间的张力平衡。从解剖结构上说,阳陵泉和外丘穴下是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收缩可以使足外翻背曲,因此通过刺激以上穴位便可以达到兴奋拮抗肌、抑制痉挛肌群的作用,从而纠正足内翻。临床报道[2~3]已证实,以电流或针刺刺激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治疗足内翻有确切疗效。

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足内翻多由气血虚弱、脉络阻滞、筋脉失养引起,从而导致肢体内侧拘急、外侧弛缓,引起内翻畸形。中医理论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故中风后遗症期应注重补气,从而达到补血活血、调畅经脉的作用。黄芪为补气要药,历代医家对黄芪治疗中风已有论述,明代倪朱谟《本草汇言》提出:“黄芪,补肺健脾……贼风之疴,偏中血脉而手足不随者,黄芪可以荣筋骨……”。张石顽《本经逢原》亦认为:“黄耆……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本临床观察所选药物黄芪注射液是从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微量元素、黄芪皂苷类、异黄酮类及多糖等[4],现代药理研究[5]认为此药有扩张脑血管、对抗自由基、增加红细胞变形性、改善血液流变和促进神经元生长等作用。实验研究[6]已证实,黄芪复方制剂可促进神经肌肉接头新生轴突的产生,并增加突触小泡的数量,从而增强肌肉的收缩力。

因此,使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是针刺的机械作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穴位传导作用三者的有机结合,注射后可对人体产生强烈的刺激从而使肢体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此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同时笔者在治疗中发现,穴位注射疗法不仅效果明显,同时具有起效时间早、疗程短的优势。

[1]伍国维.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7,8(4):13 -14

[2]冯雪梅.应用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足内翻、下垂临床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28(4):73

[3]郭文海,王艳,陈慧杰.排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09,47(30):58 -60

[4]李文芝,宋福运,邹士宗.黄芪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业,2004,13(7):80 -81

[5]何熹延,何吟绵,方蕴春.黄芪治疗脑血管病的现代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64-69

[6]张静生,孙巍,刘萍,等.伊桐凝黄芪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大鼠神经肌肉接头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5):20 -22

猜你喜欢

腓骨中风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黄芪是个宝
腓骨肌腱滑脱手术治疗并文献回顾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