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2011-07-30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超短波丹参病程

陈粉扣,徐秀华,陈海林,王全权

(1.江苏省姜堰市中医医院,江苏姜堰225500;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31)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而对CPID的治疗,目前缺乏疗效肯定的药物。我院对CPID患者给予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80例门诊CPID患者,均符合CPID诊断标准[1]。按门诊就诊的顺序按单双号随机分组,双号为治疗组,单号为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35.15±2.23)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9年,平均病程(1.7±0.5)年;伴性交痛3例,月经不调12例,继发不孕4例;盆腔积液19例,盆腔炎性包块20例。对照组40例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46岁,平均年龄(34.17±2.21)岁;病程最短3月,最长11年,平均病程(1.9±0.4)年;伴性交痛2例,月经不调10例,继发不孕6例;盆腔积液14例,盆腔炎性包块1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下腹坠胀疼痛和腰骶部疼痛,或伴有白带增多。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征、病程及B超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穴位注射选取①子宫、次髎;②中极、关元。治疗前先让患者排空小便,以免注射时伤及膀胱。患者平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垂直进针,行针至患者自觉局部酸胀的感觉而无疼痛,并回抽无血时将丹参注射液缓慢注入穴位,每穴1 ml。每日注射1次,两组穴位交替,5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超短波疗法:LDTCD-31型超短波仪进行治疗,频率40.68 mHz,波长7.2 m,最大输出200 mA,2个20 cm×28 cm的板状电极上下对置于下腹部和腰骶部,电极板与身体之间间隙为2~3 cm,微-温热量。治疗均于患者月经干净后2~3天进行,经期暂停治疗。每日1次,每次治疗20 min,10次为一疗程。

1.2.2 对照组 抗生素口服治疗,奥硝唑片(西安博华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1510)0.5 g,每日2次,阿奇霉素胶囊(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155)0.25 g,每日2次,10天为一疗程。

治疗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任何药物,20天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指标[2]评分标准:子宫活动受限、压痛5分,输卵管呈条索状、压痛5分,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压痛5分,下腹腰部酸痛下坠3分,带下量多2分,低热1分,经期腹痛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0.5分,以上累积分在15分以上者为重度;10~15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积分0分;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积分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者。

1.4 统计学分析 疗效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两组疗效比较,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u=2.588,P <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7.87 ±3.12 9.25 ±2.3△治疗组 40 18.48 ±3.23 4.57 ±2.78△▲

2.3 两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 复发率计算方法为停止治疗半年后1月复查1次,连续复查3次,如果症状和体征有复发者为复发。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为27.5%;治疗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3例患者出现轻微胃肠道刺激症状,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CPID近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疾病因为妇女经期及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各种病原体侵入内生殖器,引起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及腹膜炎症而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湿热蕴积、肝郁化火血瘀、寒邪凝滞有关,以上原因使胞络受阻、冲任失调。

在本观察中,两组治疗后可有效改变患者的症状积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在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比较中,治疗组有显著性优势。说明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配合超短波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奥硝唑片、阿奇霉素可消除局部炎症,进而缓解局部疼痛,故对CPID有一定的疗效。中医学认为穴位注射关元、中极、次髎、子宫可清热利湿、益肾化浊、调和冲任、营养胞宫。现代研究证实,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全血黏度、缓解局部疼痛作用[3]。穴位注射具有穴效药效“迭加效应”,也就是说本穴主治和药物主治产生叠加效应[4]。超短波照射通过高频电磁场产生的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组织的抗感染能力,能加速致痛物质的清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并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5]。本研究表明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配合超短波照射治疗CPID可能与超短波照射的局部作用以及穴药联合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局部炎症、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作用有关。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1-2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1

[3]周维鸿.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5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145 -1146

[4]诸毅晖,陈玉华.论穴位注射的穴药效应[J].中国针灸,2005,25(1):46

[5]刘华晶,韩安林,贺忠文,等.超短波负离子喷雾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1993,33(10):29

猜你喜欢

超短波丹参病程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
航空超短波通信链路余量分析系统设计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