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茶叶地方标准中雷同化现象探究及改进建议

2011-07-30陈自力姚晗珺董国堃章强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雷同松阳茶树

陈自力,姚晗珺,董国堃,章强华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

浙江是我国最大的绿茶主产区,年产量在16万t以上,占全国绿茶产量的2/3。据统计,全省以10%的茶园面积创造了20%的产量,30%的产值,76%的出口额而领先全国。浙江省茶产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通过组建茶叶专门机构,加强机制建设、产地规划、标准制修订、农资管理、产品质量检测与监督等方面工作,全面推行和实施茶叶的标准化生产。

目前浙江省茶产业共制定相关农业地方标准近250项,基本涵盖了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初步建立了具有浙江特色的茶叶地方标准体系。从总体上看,全省茶叶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但从整体上分析还存在标准水平不高,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不多,内容相近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和市县农业标准规范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标准内容雷同化现象相当突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作者通过对浙江省茶叶地方标准雷同化现象的探究,浅析了形成原因并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1 浙江省茶叶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及对产业发展作用

1.1 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浙江有茶叶标准246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85项,市县级标准161项(图1)。

图1 浙江省茶叶标准的区域分布

浙江各市、县都制定有各自名优茶叶的标准。如杭州地区的西湖龙井茶、径山茶、千岛银针茶、建德苞茶等;湖州地区的菰城旗枪;丽水地区的龙谷丽人茶、松阳银猴茶等;绍兴地区的蒸青绿茶、绿剑茶、越乡茶等。标准涵盖了苗木、栽培(包括良种繁育)、加工、产品质量、产地环境等方面。其中质量安全标准81个,加工技术标准52个,栽培(包括良种繁育)标准62个,产地环境标准4个,苗木标准30个,其他标准14个(图2)。这些标准基本上涵盖浙江省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

图2 浙江省茶叶标准的构成

1.2 作用

松阳银猴近年来能在浙江省迅速成长为一个有名的品牌,就充分体现了茶叶标准推进茶叶产业发展的作用。它的出现使浙江省茶产业形成了以西湖龙井,大佛龙井,松阳银猴三足鼎立的局面。松阳成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是:建立和完善产地环境、安全生产技术及茶叶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加强茶叶标准化技术培训和源头生产监管,推进茶叶产品和产地质量认证,扩大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规模,推动茶叶质量全面升级。实施了标准化生产,茶厂优化改造,安全检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

首先,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县建立2个茶树良种母本园和10个松阳银猴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433 hm2,辐射推广达2 000 hm2,茶树良种每年以667 hm2的幅度递增,目前,全县良种茶面积达5 400 hm2,良种化率达90.5%,无性良种茶面积居浙江省第1位。

其次,茶叶加工基地建设。建立与完善茶叶加工技术规程,制订卫生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现茶叶产品质量的全程控制。目前,该县共有46家初制茶厂完成优化改造,2家企业通过QS生产许可认证,3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茶叶品牌标准化建设。松阳已制定了银猴、山兰、玉峰、小凤凰等品牌的松阳县地方标准,以标准化来规范品牌茶叶的生产,整合全县主要加工企业,打造松阳银猴为松阳茶叶的公用品牌和主打品牌,彻底改变松阳茶叶原有品牌杂而多、规模小、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的局面。通过了松阳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计划启动松阳银猴著明商标认证工作。2010年5月,在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与《中国茶叶》杂志联合举办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发布会上,松阳银猴茶,品牌价值被评估为10.49亿元,位居浙江省第5位,全国第16位。

2 浙江茶叶地方标准中的雷同化问题

选择了浙江省大佛龙井茶、越乡茶、珠茶、长兴紫笋茶、普陀佛茶、江山绿牡丹茶、乌牛早茶、无公害玉露茶、开化龙顶茶、平阳早香茶、绿剑茶、径山茶、金观音茶等13个浙江省级茶叶地方标准进行了雷同化现象比对。其中越乡茶、大佛龙井、开化龙顶、径山茶、绿剑茶被评为2009年第2届浙江省十大名茶,紫笋茶、永嘉乌牛早则为浙江省优质名茶。这些标准的地域分布包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能够代表全省的情况,其中绍兴市4个,衢州市3个,温州市2个,杭州市1个,湖州市1个,舟山市1个,丽水市1个。

浙江茶叶地方标准大多包括:茶树良种繁育、苗木、栽培管理、采摘与加工、商品茶等。我们主要在标准中的茶园栽培管理(或技术)部分进行比对,以此来说明标准雷同化的程度。在茶园栽培管理(或技术)中主要选择了园地要求、定植、施肥、定型修剪、茶园水分管理、病虫防治、冻害防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多数标准中存在照搬照抄的情况

如在DB33/T 294.2—2000《长兴紫笋茶第2部分栽培管理》中有关施肥条款的内容如下:

6.2茶园施肥

6.2.1 要有需肥诊断,做到有的放矢

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必需元素中消耗量大而土壤常供应不足的是氮、磷、钾三要素,缺素症状见表1。

表1 缺素症状

6.2.5 施肥方法

6.2.5 .1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5~20 cm深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6.2.5 .2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多云天气或傍晚进行,在树冠叶正反面均匀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钙(0.5%~1.0%);硫酸钾(0.5%~1.0%)。

上述内容在标准DB33/T 228.3—2003《大佛龙井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DB33/T 245.2—2003《江山绿牡丹茶第2部分栽培技术》、DB33/T 404.4—2003《乌牛早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DB33/T 460.1—2003《无公害玉露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DB33/T 253.4—2005《无公害绿剑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及B33/T 225—2010《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等中均出现,只是将条款变动了一下,内容则全部照搬。

2.2 部分内容仅在次序上略作调整和修饰

如在标准DB33/T 286.3—2000《珠茶第3部分栽培管理》中有关茶树定植条款的内容如下:

4.2种植时间

4.2.1 春季种植:2月中下旬。

4.2.2 秋季种植: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

4.5栽种

4.5.1 根据种植规格,按规定行株距开好移植沟和定植穴。

4.5.2 栽植茶苗,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层层压实,当填土至沟(穴)一半时,轻提苗,使根系舒展伸直,再覆土至根颈处,浇足定根水后,最后再盖一层松土,并用稻草或杂草覆盖,再用芒草遮阴保湿。

而在标准DB33/T 257.1—2005《径山茶第1部分栽培技术规程》里,仅变动了上述内容的条款章节,并在语句文字的前后次序上略作调整和修饰,具体如下:

5.3.1 定植时间应在每年10下旬-11月下旬或2月中下旬。

5.3.4 种植深度以不露根颈处为度。使茶苗根系保持自然舒展,种下后要随即浇足“定根水”,再适当覆些松土至埋没根颈处为度。

5.3.5 茶苗定植后要及时覆盖……,覆盖材料可采用嫩柴草及大田秸秆等。

这些在文字和语句上作了不同程度的增减和修饰,内容没有实质上区别的条款,在其他11个标准中都屡屡可见。

2.3 一个条款的内容被分割为多个条款

如标准DB33/T 404.4—2003《乌牛早茶第4部分栽培管理》的园地选择中,土壤条款的表述如下:

3.13土壤

土壤透水蓄水性良好,水源较近,排水良好,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非石灰岩发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以下。

而在标准DB33/T 740.2—2009《金观音茶第2部分栽培》中,上述条款则被分割为5个条款:

3.1.2 土壤

3.1.2 .1土壤类型:酸性或微酸性的红壤、黄壤……。

3.1.2 .2土壤结构:保水透水,通气性良好。

3.1.2 .3土壤pH值4.5~6.5最适宜。

3.1.2 .4土壤含石灰0.2%以下。

3.1.2 .5地下水位:在地表1 m以下。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11个标准中也普遍存在。

2.4 雷同化程度

将浙江省茶叶13个地方标准的茶园栽培管理(或技术)中的的园地选择、定植、施肥、定型修剪、茶园水分管理、病虫防治、冻害防治情况的雷同内容汇总,雷同化程度达100%(表1)。

表1这些内容雷同情况还集中反映在浙江省茶叶地方标准中的茶树良种繁育、苗木等方面的标准中,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3 茶叶地方标准雷同化现象的原因

由于浙江省几大茶区一般地域相邻、山水相连,自然生态环境相近,加上种植的茶树品种大多相仿,因此在制定茶叶标准时出现互相参照及照搬的情况。但从现行茶叶标准中存在的这种雷同重复情况来分析,它折射出我们在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3.1 为制定标准而写标准

不少单位为了完成工作指标和任务,存在追求标准的数量,为制定标准而写标准的观念,造成制修订标准被简化成“查资料、拟稿、评审、报批”的模式,制定的标准大多没有地方特色,互相借鉴、抄袭,缺乏创新意识。

浙江省茶叶标准数量多,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走在全国前列。但现已制定的省、市、县级标准相当多的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差别,部分条款内容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验验证,如前述的建园整地、定植修剪、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多行文表述过于烦琐复杂。

表1 浙江省茶叶地方标准中雷同情况

将复杂的种植等方法和过程转化为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新科技、新方法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也表明浙江茶叶尚缺乏权威性的统一标准指导。

3.2 雷同内容往往是前人的科技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提炼与总结

所谓标准是由有关各方根据科学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并由标准化管理部门批准发布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开文件。文中提及的13个茶叶地方标准中的茶园栽培管理(或技术)部分的园地选择、定植、施肥、定型修剪、茶园水分管理、病虫防治、冻害防治等7个方面的标准条款内容,都制订了具体的技术规范和量化指标。这些都是根据茶树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和要求来进行种植栽培以达到茶叶丰产、品质优良为目的而制定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它们是前人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经验的提炼与总结,因此这种雷同化的比率越高,说明其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的程度越好,这无疑是浙江省茶叶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4 建议

作者认为地方特色明显的各种名优茶,其特色是各自名优茶叶的加工工艺。因此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制定相同的茶树良种繁育、苗木、茶园栽培管理等内容的茶叶地方标准,应对现有的茶叶标准进行整合,以建立符合浙江省特色的权威性的统一通用标准。

4.1 制定统一的省级茶树苗木和良种繁育标准

制定统一的浙江省省级茶树苗木和良种繁育的标准,可为今后重点建设浙江省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场苗木繁育基地和为浙江省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茶树良种繁育标准应包括茶树无性系的定义、要求、短穗扦插以及苗圃管理等内容。茶树苗木标准内容应包括对茶树苗木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志、包装及储存运输等技术要求。

4.2 制定统一的省级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标准

浙江省省级无公害茶园栽培管理标准应包括建园方法、茶树定植、茶园施肥、定型修剪、土壤的水分管理、冻害防治等内容。应在综合浙江省主要产茶区(包括名特优茶产地)栽培管理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摒弃那些指标不合理的条款,将最新的资料和成果及时补充进去,对现已不适应茶叶生产的各种条款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使标准更加先进和科学。

4.3 制定统一的省级茶叶安全技术生产规范标准

浙江省是茶叶出口的大省,从我国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来看,农药残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鉴于当前国际上对农残要求非常苛刻,必须在质量安全上狠下功夫,当务之急是首先要从源头上解决好茶叶的安全质量问题。在农药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适合茶农用药习惯,又符合茶叶进口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农药。为此,应将茶叶病虫害防治这部分内容从茶园栽培管理标准中划出来,单独制定浙江省统一的茶叶安全技术生产规范标准。

规范浙江省茶叶的生产种植活动,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以满足相关进口国家或地区质量安全要求,特别是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要求,确保浙江省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4 加快浙江省地方名优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建设步伐

截至目前,浙江省传统名茶和新创的名优茶已达70多种,但获得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仅有13种,如龙井茶、安吉白茶、乌牛早茶、江山绿牡丹茶、松阳茶等,不到总数的1/5。作者认为今后浙江省茶叶标准的制订重点应放在地方名优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建设上。在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第22条第1款中地理标志被专门作为一项知识产权来规定;我国《商标法》第15条第2款规定,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这里的自然因素是指产地内的环境、气候、土质、水源、物种等,这里的人文因素往往是指传统工艺、配方、秘诀等。商品的特定质量和特点是地理标志最本质的特征,由于地理标志与其所标示商品的特定质量或服务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识别同类其他产品的功能。茶叶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是自然因素和中国传统文化高度结合的产物,是最典型的地理标志产品,非常适合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来保护。因此加快浙江省地方名优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的建设步伐,实施浙江省地方名优茶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于提升浙江省地方名优茶叶品质,打击假冒产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浙江省茶产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徐奕鼎.我国茶叶标准化现状与发展对策[J].茶业通报,2005,27(3):104-106.

[2]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解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

[3]DB33/T 258.2—2000越乡茶[S].

[4]DB33/T 286.3—2000珠茶[S].

[5]DB33/T 294.2—2000兴紫笋茶[S].

[6]DB33/T 325.2—2001普陀佛茶[S].

[7]DB33/T 228.3—2003大佛龙井茶[S].

[8]DB33/T 245.2—2003江山绿牡丹茶[S].

[9]DB33/T 404.4—2003乌牛早茶[S].

[10]DB33/T 460.1—2003无公害玉露茶[S].

[11]DB33/T 236.3—2004平阳早香茶[S].

[12]DB33/T 253.4—2005无公害绿剑茶[S].

[13]DB33/T 257.1—2005径山茶[S].

[14]DB33/T 740.2—2009金观音茶[S].

[15]DB33/T 225—2010开化龙顶茶[S].

[16]GB/T 18650—2008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S].

[17]陆德彪,毛祖法.基于地理标志(GI)的龙井茶产业实证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1,23(1):41-45.

猜你喜欢

雷同松阳茶树
这些较大及以上燃气事故原因如此雷同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徐纪英:呼之欲出的“茶树花挂面”
楼上楼下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转录组学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松阳:以科技为引领 推进产业转型林业增效
圣诞化妆品包装很雷同?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这些!
松阳香榧迎来发展新篇章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