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菜型甘薯在衢州试种初报
2011-07-30张富仙吴列洪余文慧
张富仙,吴列洪,余文慧
(1.浙江省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浙江衢州324000;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杭州310021)
常规的甘薯品种用作叶菜,仅限于采摘叶柄并需撕去外皮,很少食用顶部嫩茎尖,其涩味较重,绒毛较多,嫩度不够,食味欠佳。新选育推广的叶菜型甘薯专用品种,其全部嫩茎叶均可做蔬菜直接食用,具有入口嫩滑、无苦涩味、清甜略带香气等野菜风味。由于甘薯嫩茎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钙、铁、磷等营养成分,现代人们称之为“被忽视的长寿蔬菜”。按照浙江省农科院的统一布置,引进了7个叶菜型甘薯品种在衢州进行试种,以期筛选出适合在本地种植和市场需求的叶菜型甘薯专用新品种,满足生产与消费发展的需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品种有EC0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川菜薯21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广薯菜4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杭香1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核所选育),宁菜-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选育),徐菜薯1号(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选育)和福薯7-6(CK,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选育)。
1.2 试验设计
采用畦作方式,以品种为处理,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畦宽1.2 m(其中沟30 cm),畦面90 cm。每小区种6行,行距15 cm,行长4.5 m,每行种15株,株距30 cm;即小区面积5.4 m2,每小区种植90株,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经过
试验在衢州市农科所梨园试验基地进行,大棚(8 m×36 m)中栽培,前作为南瓜,砂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7月8日大棚翻耕后整畦,各品种统一于7月9日插种,插苗后浇足定根水,将大棚盖上遮阳网,7月14日揭去遮阳网。由于川菜薯211、广薯菜4号秧苗素质很差、成活率很低,分别于7月20日、7月27日补苗,之后长势仍较差。
各品种统一于插种后1个月开始采收顶部嫩茎尖,每次采摘后及时撒施尿素,每小区尿素用量为0.1 kg,并浇足水分。本试验不防病,对斜纹夜蛾虫害的防治主要采用防虫网及在大棚内悬挂性诱剂杀虫灯。采摘期8月10日至10月10日,间隔10 d采摘1次,共采摘7次。可用手直接采摘,采摘长度以松脆可断为准,一般品种鲜嫩茎尖长度为15 cm左右,平均带2.1~3.1叶。凡是达到适当长度的茎尖均可采收,每次采摘时分小区实测鲜嫩茎尖产量,最后分品种统计7次总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茎尖产量
由表1可见,7个参试品种的小区茎尖产量中,宁菜-2居首位,小区平均产量25.24 kg,比对照福薯7-6增产28.9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次EC01,小区平均产量25.13 kg,比对照增产28.4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与宁菜-2无显著差异;杭香1号、徐菜薯1号产量位第4和5位,小区产量分别是19.19和18.07 kg,比对照减产2.09%和减产7.66%,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两者产量间差异也不显著;产量居末2位是川菜薯211、广薯菜4号,小区产量分别是11.14和5.89 kg,比对照分别减产43.08%、减产69.9%,与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且两者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表1 参试叶菜型甘薯品种的茎尖产量比较
2.2 食用品质
从表2结果可知,参试品种均无茸毛;除川菜薯211外,烫后颜色均翠绿,入口均有香味;苦味除川菜薯211及对照福薯7-6微有外其他品种均无,而且杭香1号、宁菜-2、徐菜薯1号3个品种具有甜味。食味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宁菜-2、杭香1号、徐菜薯1号、EC01、广薯菜4号、福薯7-6、川菜薯211。
表2 参试叶菜型甘薯品种的食味品质比较
2.3 抗逆性
根据田间观察结果,参试品种川菜薯211与广薯菜4号适应性较差,顶芽抽生慢,耐肥性差;其他品种适应性都较好,抗逆性较强,田间均未发生病害。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对综合嫩茎叶的食味、产量及适应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菜-2、杭香1号、徐菜薯1号3个品种表现良好。宁菜-2丰产性好、抗逆性较强、食味品质佳、适应性好,产量及食味评分均居参试品种首位,其主要特征为株型半直立、主茎绿、叶色深绿,叶节处微红,叶缺刻较大。其次是杭香1号与徐菜薯1号,两者主要特征特性极为相似,株型半直立,主茎及叶色绿,叶心形较小,顶芽抽生能力强,产量及食味评分相仿且表现较好。
以上3个品种很受市场欢迎,大有推广前途。生产上可提早育苗,提早至3-5月插种,做到提早上市,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采收间隔可视茎尖生长速度而定,可控制在7~15 d,做到适时采摘,一是防止基部茎叶变老,二是有利于甘薯茎上的腋芽抽生,增加收获批次,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