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9年至2010年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1-07-29刘思源刘栗言郑海英李载伯

中国药业 2011年19期
关键词:抗菌药品年龄

向 梅 ,刘思源 ,刘栗言 ,熊 焰 ,王 尉 ,郑海英 ,李载伯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药剂科,贵州 贵阳 550009; 2.贵州省人民医院药剂科,贵州 贵阳 55000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并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为此,笔者对2009年至2010年收集的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9年至201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医院各临床科室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246例。按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药物种类、不良反应和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

246 例报告中,患者男 118 例(47.97%),女 128 例(52.03%),男女比例为1∶1.08;年龄最小40 d,最大98岁。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年龄分布

2.2 药物剂型

见表2。

2.3 药物种类

根据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分类方法,对不良反应涉及药品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3至表5。

2.4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系统

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的归类方法,对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及累及器官-系统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6。可见,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损害、神经紊乱等,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频率最高。由于药物变态反应临床比较常见,且易于发现和观察,故上报最多。

表2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

表3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

表4 引起不良反应的抗感染药物种类

表5 引起不良反应的前10位抗感染药物

表6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

2.5 不良反应转归及评价

246例不良反应中,患者经及时停药、对症处理后好转159例(64.63%),治愈 76 例(30.89%),出现后遗症 10 例(4.07%),因过敏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0.41%)。

3 讨论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大而增高,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多于年轻人,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是注射剂,而且损害程度较严重,因此,建议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最多,其中头孢西丁是发生不良反应最多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首位,主要症状为全身各部位的荨麻疹及各型皮疹、瘙痒、局部肿胀等[1]。

临床合理使用药物,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2009)38号文件要求,制订适宜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建立相应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协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对医生处方的审查,规范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年度检查和评估等;医院应使不良反应与医院(临床科室)的质量管理考评相关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2-3]。

[1]陆丛笑,郗 眉,孙永旭.34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0,7(1):57-60.

[2]刘承统,潘小青.5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04 -105.

[3]黄志辉,郭雪霞,吴雪茹.2006至2008年某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75 -77.

猜你喜欢

抗菌药品年龄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变小的年龄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TOO YOUNG TO LOCK UP?
年龄歧视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算年龄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