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4种治疗方案成本-效果分析
2011-07-29许应强
陆 英,董 艳,许应强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浙江 湖州 313100)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传染性强、流行快、起病急、体温高,主要侵袭1~7岁的儿童,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感染严重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脑炎等多种并发症,早期治疗十分重要。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喜炎平常用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或雾化吸入等方法给药。为评价其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笔者对42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了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2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均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儿科病房,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29例,女193例;年龄6个月至7岁,平均(4.20±3.46)岁;所有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8.5~40.5℃;均有咽腭弓、软腭、悬雍垂上疱疹;发热至就诊时间为4 h~2 d。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采用单盲法平行对照研究。在诊治中将患儿随机分成4组,组间患儿年龄、性别、病程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Ⅰ106例,给予更昔洛韦(0.1 g/5 mL,天津药业,批号为 060901,0705061,0803301,0902111,1001231)5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规格为 250 mL,浙江济民制药,批号为 07022872,08012974,08112173,09041073,09110564)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Ⅱ105例,给予喜炎平(50 mg/2 mL,江西青锋制药,批号为 20061107,20070412,20080115,20090427,20091125)2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静脉滴注联合组105例,给予更昔洛韦5 mg/kg,并合用喜炎平2 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雾化组106例给予更昔洛韦2.5 mg/(kg·次)和喜炎平1 mg/(kg·次),分别加入生理盐水(0.9%氯化钠10 mL,扬州中宝制药,批号为 07090301,07110901,08080521,09102801,09121301)10 mL 雾化吸入,2次/d。4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支持处理,并使用青霉素防止细菌感染,观察发热、口腔、咽峡部疱疹消退情况,并记录患儿退热、疱疹消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
1.3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指某一特定方法或药物治疗所消耗资源的价值,用货币单位(元)表示。药物治疗成本包括药物成本、相关的检查成本和病房成本,不包括患儿陪护人工资损失、交通费等间接成本及隐形成本(疾病给患者及家属等带来的生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和损失)。成本计算公式为[2]:总成本=药物成本+给药成本+检查成本+病房成本,药物成本=患儿每天的用药金额×用药天数,检查成本=患儿住院期间每种检查的单项费用×检查次数,病房成本=(床日费用+日诊疗费+护理费)×住院天数。所有成本按2009年的价格及收费标准计算。
1.4 效果评价
显效:2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无溃疡形成;有效:4 d内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咽峡疱疹缩小,并逐渐消失,无溃疡形成;无效:治疗5 d以上体温仍不能恢复正常,疱疹不愈,溃疡形成且融合[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1.5 统计学标准
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
1.6 安全性评价
以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与用药的关系进行评价。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
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4组临床效果比较
表2 4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2.2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寻找到同一治疗效果的最经济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用货币单位表示,而以一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指标。成本-效果比(C/E)=总成本/总有效率。增量成本-效果比(ΔC/ΔE)代表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的比较结果,通常以最低效果组作为参照进行计算。比值越小,说明每增加一个单位效果时所追加的成本越小,则该方案实施的意义越大。结果见表3。
表3 4组成本-效果分析
3 讨论
更昔洛韦又名丙氧鸟苷(GCV),是一种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具有较广泛的强效抗病毒作用。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在病毒编码的胸苷激酶或鸟苷酸激酶和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逐渐磷酸化为三磷酸更昔洛韦,然后通过竞争性抑制DNA多聚酶或直接渗入DNA链中抑制DNA的复制,阻止DNA链增长[4],并通过三磷酸更昔洛韦在病毒感染细胞中得到增强。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主要有效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磺化物;穿心莲内酯主要有14-去氧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新穿心莲内酯、14-去氧-11,12去氧穿心莲内酯等[5]。其抗病毒的作用机制主要有:直接灭活病毒,通过增加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而发挥抗病毒作用[6];对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灭活作用,能抑制内毒素引起的发热;能通过抑制炎症部位前列腺素的合成,保护溶酶体膜,抑制炎症的发展,对各种感染性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7];能抑制炎症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减少炎性渗出物的量;还可增加机体免疫力,能明显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的溶菌酶含量,提高脾内T细胞、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呼吸道症状,加速疱疹性咽峡炎的治愈[8]。
雾化吸入是借助雾化泵将药物变成雾状颗粒送到口腔、咽喉、扁桃腺、器官黏膜等部位。小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可使药物直接达到病变部位,起效快,能迅速缓解症状,提高治疗率,同时可减少全身给药的副作用,是儿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9]。由于雾化吸入给药方便,增加了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不仅要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还要评价其经济性,并将三者融为一体。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可以拟订出最佳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与两药静脉注射给药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更昔洛韦和喜炎平静脉治疗组,且成本低于联合注射给药组。因此,雾化组方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较有效、安全、经济,且给药方便,患儿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07.
[2]何志高,丁奇峰,金 丽.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分别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最小成本分析[J].中国药房,2005,16(10):750.
[3]黄 邀.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5,11(5):31.
[4]陈新谦,金有预,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0.
[5]董 艳,陈 杭,陆 英.更昔洛韦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5 例[J].中国药业,2007,16(19):60.
[6]姚淑娴,黄建萍,陈 冰.喜炎平联合丁溴东莨宕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1):95.
[7]郑伯花.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60例[J].中国药业,2009,18(13):82.
[8]杨 凡,缪 华.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4):32.
[9]贾宇涛.更昔洛韦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