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水土保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2011-07-28王具元
王具元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测绘工程系,甘肃天水 741020)
水土保持学科涉及生物、生态、自然地理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及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科学,具有高度综合的特点[1]。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生产第一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近15年的不断探索和尝试,特别是经过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构建了更加符合高职高专水土保持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并对该模式的实施和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有效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和长效性,使其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高职水土保持专业实践教学基本现状
(一)教学模式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从现有教学模式来看,学校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重视教学,轻视第二课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以及个性发挥;注重理论学习和知识传授,轻视素质和技能的培养。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实习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较少有关,究其原因,一是实验空间场所小,仪器设备不足,导致学生动手机会较少;二是实践基地较少,运行费用高,不能根据专业的需求安排足量的外业实践,有关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师资队伍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截至2009年,全国开设水土保持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仅有7所,2009年本专业招生的院校只有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1所。甘肃省能够培养水土保持人才的2所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占17.6%,副教授(高级讲师)占 32.4%,讲师32.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4.7%,具有硕士学位的占 26.5%,本科 58.8%;博士生导师11.7%,硕士生导师占32.3%,双师型教师40.3%。其中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只有12名。从甘肃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教师数量偏少,双师型的青年教师比例偏低,师资队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实践教学内容不能满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工作过程性知识(即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为主,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3],我国现行的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重知识不重能力,重理论不重实践,重理工轻人文的问题[4]。随着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专业的课程设置表现出了与时代发展的不相适应性,课程体系设计落后,对课程之间的衔接考虑不全面、不系统,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简单的知识累加,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融会贯通。
(四)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与就业脱节
水土保持教育从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环节方面,表现出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困难和行业的人才缺乏。在教材体系的建设上,虽然在本科教育层次上出版了一些国家“十五”规划教材,但也不够全面和系统,而对于职业教育,针对这一层次出版的教材,尤其是实践性指导教材更少,影响了该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导致了人才培养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错位。
二、高职水土保持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是以实践方式完成教学标准,按照“校站合作,项目代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目标,具体要求是:通过森林植物调查、植物环境调查分析、工程测量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调查能力;通过水文基础课程、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水土保持监测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监测技术能力;通过干旱区造林技术、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水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治理技术能力;通过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土保持制图等培养学生的设计技术能力。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图1 “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三、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组教师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以专业技能、单项实训为基础,以项目代训或“仿真”实训为切入点,以校站合作、职业岗位能力为突破口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要求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时数的50%以上,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占实践教学时数的80%以上。
第一级在校内进行,由校内具有“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和水土保持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教学,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以水土保持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中按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完成,通过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单项技能的训练。
第二级在水土保持生产一线或学校实习林场和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通过校企合作,结合具体生产(工程)项目完成,通过参与或承担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公益林、水土流失治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和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等项目任务,集中实习6周左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此阶段教学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
第三级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与就业单位和水保、治沙站等实训基地共同承担,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完成序列化的工作任务。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课程教师定期走访企业,保质保量完成一学期的生产任务。
在“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实践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知识容量由少到多,实训项目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场所由校内到校外,教学资源由学校到企业,师资由专职到兼职,能力由简单到综合,教学主体由学生向准员工过渡,教学过程面向工作过程,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四、构建高职水土保持专业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一)专业实践教学制度保障机制
学院根据水土保持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与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行业企业各岗位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为原则,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为主线,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构建基于水土保持岗位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机制(见图2)。
图2 “三级456”实践教学制度保障
1.单项技能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单项技能训练采用“教、学、练、做四环节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讲、学生的学、练、做四合一,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贯穿于单项技能训练全过程中。
2.综合实训
实训教学任务化:按照具体的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实训教师下达实训任务,填写实训任务书,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实训,以实现项目代训,获得技能。
实训内容项目化:结合水土保持(治沙)站的具体生产(工程)项目或仿真项目,按生产季节来确定实训内容和时间,完成项目代训。
实训过程规范化:实训过程参照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和行业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训练。
实训结果成果化:明确实训的成果形式和内容,实训结束时,一定形成实习的阶段成果或完整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并用具体的成果进行学生的实训效果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
实训目标能力化:实训目标明确,突出培养学生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核心能力。
3.顶岗实习
兼职教师导师制:每个顶岗实习的学生都由行业企业根据实习岗位,选定一位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师)担任学生实习导师,进行技术指导。
专任教师责任制:专业教研室根据学生特长和实习意向,选定实习单位,确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或顶岗实习总结的撰写指导工作。
顶岗单位月报制:顶岗单位每月通过填表或传真向学院通报实习学生的顶岗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发现问题及时与学院责任教师沟通解决。
顶岗学生周记制:顶岗学生每周填写学院统一印制的顶岗实习记录手册中的顶岗实习记录表,记录一周的顶岗实习内容和工作体会,便于顶岗学生及时总结,并作为实习结束时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关键节点考核制:兼职教师在项目关键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按照项目开发的不同阶段,兼职教师将项目开发划分为若干个关键节点,一般2~4个。实习学生每完成一个节点的任务,兼职教师将对学生进行考核,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成绩评定双元制:顶岗实习学生成绩评定由兼职教师和责任教师双方分别打分,综合评定。兼职教师依据兼职教师指导书和节点考核成绩对学生做出评定,学校责任教师依据责任教师任务书、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中的学生周记、总结等内容对学生作出评价,严格按照过程管理进行考核。
(二)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学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研制17门课程标准、开发5门优质核心教材,研制了校企双重管理制度和学生成绩考核标准。根据专业建设需要,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专家到学院进行座谈,做学术报告和技能指导等,共同商议专业建设与发展。
(三)教学团队保障机制
学院应努力打造“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青年教师要通过下企业锻炼、参与生产项目、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等方式,提高综合素质。学院聘用24名技术专家、22名技术能手为兼职教师。
(四)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机制
学院扩建了土壤实训室,新建水工监测与水流测控实训室、自动气象站、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实训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综合模拟实训室等4个实训室。校站合作,新建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监测与防治等2个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新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20个,使校外实训基地总数达到30个,为学生完成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实践教学资源保障机制
专业教学团队制订了实践教学计划,编制了课程实施标准、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指导书、实践教学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单及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考核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和规范。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水土保持专业通过长期的实践证明,“三级”实践教学体系较好地将教学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实践项目与生产任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机融合,通过系统训练,学生基木操作技能扎实,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1]程洪,刘佳丽.高职高专水土保持生态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2):37-39.
[2]王青兰.高职水土保持专业课程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研究,2008(10):150-151.
[3]黄石鹏.强化实践教学与服务体系建设 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1):15-17.
[4]张德喜,张志远.高职水土保持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J].中国水土保持,2003(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