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毒支原体、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鸡眶下窦炎的诊治
2011-07-25任正平常志顺覃袖伟
任正平,常志顺,许 琳,覃袖伟
(1.宜良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宜良 652100;2.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2010年2月,宜良县某鸡场土杂鸡在1日龄免疫接种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1周后逐渐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以部分雏鸡出现眶下窦肿胀为特征,17日龄时经现场观察,剖检病鸡,收集病料样品进行实验室微生物学及血清学方法检测,确诊该鸡群为鸡毒支原体和鸡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该鸡场饲养一批土杂鸡5000羽,1日龄点眼接种鸡新城疫-支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1周龄后开始发病,至17日龄时发病率约为50%,出现单侧或双侧眶下窦肿胀的病鸡约为1%,死亡率为2.8%。初期病雏流泪,打喷嚏,气管啰音,流鼻液,在鼻孔周围形成结痂,病久则形成干酪样变化。部分病鸡呼吸困难,患病后期眶下窦积液,一侧或双侧肿胀,按压无痛感,保持多天不散,有的病鸡眼睛失明。食欲减少,体重减轻。
2 剖检变化
上呼吸道或整个呼吸道黏膜出血,眶下窦内积有大量浆液、黏液性渗出液或大量干酪样凝块,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并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附着,严重病例气管出血,肺水肿、出血,气囊炎,其它脏器未见异常。
3 实验室检查
3.1 支原体血清平板凝集试验及结果
取5只具有典型眶下窦肿胀的病鸡,采集鸡血,分离血清,按常规方法进行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试验(鸡毒支原体平板凝集抗原为中国兽药监察所产品),结果均为阳性(5/5),表明鸡群发生了支原体感染。
3.2 病毒分离及结果
用棉拭子采集眶下窦腔内分泌物,按常规方法处理后接种9日龄健康非免疫鸡胚5枚,37℃孵育,观察1周,见鸡胚发育正常;剖检鸡胚,未见明显的病变,收集尿囊液做HA试验,无血凝性。表明没有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感染。
3.3 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及结果
3.3.1 材料
麦康凯琼脂、伊红美蓝琼脂、微量糖发酵管及药敏纸片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3.3.2 方法及结果
无菌采集5只鸡眶下窦炎的分泌物或干酪样凝块分别划线接种含10%脱纤鸡血的胰蛋白大豆琼脂(自制),置烛罐内37℃培养48h,观察细菌生长情况,5份样品接种培养板上均长出直径3mm左右菌落,形态一致,无其它杂菌。菌落凸起、光滑湿润、灰黑色,半透明,边缘整齐,具有特殊的粪臭味,革兰氏染色镜检,阴性,见两端钝圆的短杆菌,单个或成双存在,大小为2~3μm×0.6μm。分离物划线转接麦康凯琼脂平板、伊红美蓝平板,37℃烛罐培养24h,细菌生长良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呈红色或深红色,在伊红美蓝平板上呈蓝紫色,中心为紫黑色,带金属光泽。按常规方法进行糖发酵试验,5株细菌均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不产生H2S。根据细菌培养特性及生化试验结果,确认分离到的5株细菌均为大肠杆菌。
3.4 细菌药敏试验
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表明细菌对氟苯尼考、阿米卡星、恩诺沙星敏感(药物抑菌圈≥18mm),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新诺明、土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壮观霉素不敏感或耐药。
4 控制措施
综合该鸡群的发病情况、病理变化及试验室诊断结果,诊断为鸡毒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实施以下控制措施:
(1)淘汰眶下窦已发生肿胀的病鸡。
(2)环境清洁消毒,用含碘消毒液带鸡消毒,每天至少1次。
(3)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支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特性,选择恩诺沙星、氟苯尼考进行治疗,恩诺沙星饮水:0.005% ~0.1%,连用 4d;再用氟苯尼考饮水:0.01% ~0.02%,连用4d。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进行辅助治疗。
(4)疗效:经回访得知,根据以上方案,用药2d后鸡病情好转,患眶下窦炎的病鸡未再出现,7d后鸡群基本恢复正常,建议及时补免相关疫苗。
5 小结
针对本次疫病的发生,根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作出了诊断,从治疗结果来看,对该鸡群的诊断结果是正确的。一般情况下,鸡毒支原体或大肠杆菌感染很少引起眶下窦炎,而火鸡则较为常见。从发病情况来看,还不能判断大肠杆菌感染是原发病还是继发病。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致病性及引起眶下窦炎的发病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