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变动的实证分析

2011-07-24苟晓霞

统计与决策 2011年22期
关键词:生命表年龄组贡献率

苟晓霞

(西北师范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兰州 730070)

平均预期寿命是指达到某一确切年龄的一批人,按照某一种死亡水平计算的他们在未来可能存活的平均时间长度。它是一个国家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人寿保险服务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统计年鉴只公布了全国分性别的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第三、第四、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而要进一步分析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征、测度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相对变化速度以及度量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化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则需要分年龄组的平均预期寿命资料。为此,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的抽样调查资料,在利用Excel软件试编制我国分性别、城乡的完全生命表基础上,进行了分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1 生命表的编制

1.1 完全生命表的编制

生命表是根据实际的一组年龄别死亡率编制的。先由死亡率推出死亡概率;然后由死亡概率、尚存人数和表上死亡人数三者之间关系推算出尚存人数和表上死亡人数;接着由尚存人数推算平均生存人年数;再推算平均生存人年数累计;最后得到平均预期寿命。其计算公式如下:

1.1.1 死亡概率计算公式

1.1.2 其他函数计算公式:

⑴lx:l0=100000lx+1=lx-dx

⑵dx:dx=lx⋅qx

⑶Lx:Lx=lx+1+axdx

1.2 完全生命表图

根据1995年、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以上公式,利用Excel软件编制全国1995年、2005年分性别完全生命表及2005年分城市、镇、乡村完全生命表,且绘制其曲线图如下。

图1 1995、2005年分性别平均预期寿命曲线

图2 2005年城市、镇、乡村平均预期寿命曲线

2 利用生命表分析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2.1 1995~2005年分年龄、性别、城乡的平均预期寿命变化情况

2.1.1 男女两性平均预期寿命不同,女性高于男性

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这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普遍现象,如果两性之间的差距过小,甚至出现倒置,就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失常,例如我国解放前,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略高于男性。目前我国两性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约为4岁左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约为7岁和3岁)。从图1可看出,无论是1995年还是2005年,其女性平均预期寿命曲线的位置均高于男性,其中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1995年、2005年两性差距分别为3.69岁和4.81岁。说明1995年、2005年各年龄组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均高于男性。这主要是由于男性人口在各个年龄组的死亡率都高于女性所致。而男女死亡率差异又是由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如社会角色的差异引起的。

2.1.2 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2005年均高于1995年。

从图1可看出,2005年与1995年相比,平均预期寿命曲线起点上升,曲线头部曲度变小,整个曲线位置上移。其中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1995年男性为68.45岁、女性为72.14岁,2005年男性为73.43岁、女性为78.24岁,2005年较1995年男性增长4.98岁,女性增长6.10岁。说明2005年各年龄组死亡率下降,尤其是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使得2005年各年龄组的平均预期寿命均高于1995年的。这与1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医疗卫生保健条件的改善及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降低有密切关系。

2.1.3 平均预期寿命在城乡之间存在地区差异。

当马老师给我描述李之恒家里多穷,他是多么努力,多么有出息的时候,我走神了。如果现在叫我去努力回忆李之恒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眼前浮现的形象却是我大学一个室友的模样。

从图2可看出,平均预期寿命曲线位置从高到底依次是,0~79岁:城市>镇>乡村;80~94岁:镇>城市>乡村;94岁以上:镇>乡村>城市。这说明:首先,2005年94岁以下平均预期寿命是城镇高于乡村,其原因是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优于乡村,使得城镇年龄别死亡率低于乡村,尤其婴幼儿死亡率明显低于乡村,造成城镇平均预期寿命高于乡村。进一步分析可看到,虽然城乡之间在0岁组预期寿命差异较大(其中城市79.37岁、镇77.48岁、乡村73.81岁),但成年后却逐渐减少。这表明只要能把农村婴幼儿死亡率降下来,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就会显著减少。其次,2005年95岁以上平均预期寿命是乡村高于城市。其原因是由于影响长寿的因素除了与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有关外,还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新疆0岁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全国处于中上游,但其百岁老人的比重却在全国显著领先。

2.2 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

根据人口寿命的一般规律,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人们可能生存的寿命会越来越短。但在生命表上的情况却不一定这样。从图3中可看出,1995年0岁组的平均预期寿命男女分别为68.45岁、72.14岁,但当他们到1岁时,平均预期寿命反而上升为69.54岁和74.10岁。为什么会出现平均预期寿命矛盾现象呢?其基本原因是由于生命表中的生命函数的单调减少性和婴儿死亡率水平特高两个基本因素所致。具体来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布,要受到死亡概率分布的严格制约。一般来说,由于0~4岁组的死亡变动情况较为复杂,婴儿死亡率水平特别高,1岁时又急速下降,形成0岁与1岁之间死亡率水平高低悬殊。表现在平均预期寿命上,1岁组平均预期寿命高于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但2005年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却不明显,其原因是由于2005年的婴儿死亡率比1995年有了较大幅度的降低,即由34.4‰降为26‰所致。

2.3 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相对变化的测度

1929~1933 年,我国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很低,约为34.7岁。解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死亡率迅速下降,平均预期寿命迅速提高。1960~1965年为49.5岁(联合国人口结构估计),1981年、1990年、2000年分别为67.88岁,68.55岁,71.40岁(人口普查)。其中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最快的是50年代,60年代变缓,以后进一步变慢。这种趋势并不是说明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停滞不前了,而是恰恰相反。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高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美国人口学家阿瑞阿格提出了暂时平均预期寿命iex的概念和测度其相对变化的指标但该指标也有不足之处,它不能对时期长度不同的死亡水平变化进行比较。为此,需要计算一个暂时平均预期寿命年度相对变化的指标,它表示在n年内,x至x+i岁暂时平均预期寿命每年相对变化的百分比。现利用1981、1995、2005年完全生命表数据及有关公式计算如下表。

表1 1981~2005年中国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从表1可看出,我国1995~2005年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1981~1995年,即1995~2005年暂时平均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1981~1995年。

表2 1995~2005中国分性别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从表2可看出,我国1995~2005年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即1995~2005年女性暂时平均预期寿命增长速度快于男性。

2.4 各年龄死亡率变化对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分析

图3 1995年平均预期寿命

平均预期寿命的改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死亡率是影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水平高低的最直接的因素。预期寿命贡献率是分析当死亡率水平得到改善时而对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贡献的一个指标。它可用于比较同一人口在两个不同时期或同一年份两个不同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水平的差异,分析由于死亡率水平的改善而对预期寿命水平的变化带来的贡献。现利用预期寿命贡献率公式计算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化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影响并绘制其图如下:

2.4.1 1995~2005年分性别、分年龄的预期寿命贡献率

从图4可看出:各年龄组对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虽然都是正值,但其贡献率水平高低不同。其中男性、女性分别有60%和53%是60~90岁年龄段死亡率下降促成的。也就是说我国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2005年比1995年男、女分别增长的4.98岁和6.10岁,主要是由于60~90年龄段老年人口死亡率2005年较1995年有明显下降的结果所致。进一步分析男性70~85岁、女性75~85岁对预期寿命贡献率最大,分别为38%和24%。

图4 1995~2005年分性别、年龄预期寿命贡献率

2.4.2 2005年城市、镇、乡村预期寿命贡献率

图52005 年城市、镇、乡村预期寿命贡献率

2005年0 岁组平均预期寿命城市为79.37岁,镇为77.48岁,乡村为73.81岁。城市较镇镇较乡村分别提高了1.89岁3.67岁。从图5可看出66~90岁这一年龄区间死亡率的下降对预期寿命贡献率较大,其中镇的为65%,乡村为47%。也就是说,城市比镇的平均预期寿命增长1.89岁,镇比乡村增长3.67岁,主要是由于66~90岁镇、乡村人口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的结果所致。进一步分析镇69~88岁,乡村75~86岁对预期寿命的贡献率最大,分别为57%和25%。

3 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各年龄组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特征是:(1)女性高于男性;2005年高于1995年;0~94岁时,城镇高于乡村,95岁以上乡村高于城市。(2)平均预期寿命的矛盾现象:1995年较2005年明显。(3)暂时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增长速度:1995~2005年快于1981~1995年;女性快于男性。(4)各年龄死亡率变化对0岁组平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2005年较1995年,60~90岁贡献率最大;2005年城市较镇、镇较乡村,66~90岁贡献率最大。另外,城市高龄人口在提高平均预期寿命方面尚有潜力,乡村较镇有更多的百岁寿星。

[1]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

[2] 国家统计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EB/OL].http://www.sta ts.gov.cn/tjsj/ndsj/renkou/2005/renkou.htm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3] 翟振武等.现代人口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4] 李永胜.人口统计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 刘延年.现代人口统计与分析[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生命表年龄组贡献率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生命表在运动寿命研究中的初步探索
黄曲条跳甲实验室种群的生命表研究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两个温度条件下台湾稻螟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