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医改方案与信息化关系探究

2011-07-23应桂英段占祺金新政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卫生

◆应桂英 段占祺 金新政

责任编辑:姚 涛

2009年,国家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新医改方案中,卫生信息化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药卫生现代化、推进城乡卫生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是创新资源整合与利用模式的重要举措[2]。

1 卫生信息化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的卫生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1 民间投资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3年,一些有前瞻眼光且具经济实力的卫生机构陆续使用了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开启了卫生信息化之路。而当时国家对卫生信息化并没有投入专项资金,全由卫生机构自筹。与此同时,大家并不想分享自己的成果,也就形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

1.2 国家投资公共卫生阶段

20 0 3年SARS危机后,国家加强了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了疫情网络直报、卫生应急和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但这一阶段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是形势所迫,规划仓促。为了尽快满足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国家为疾控、妇幼、卫生监督等建设了遍布全国的系统。但同时由于这些系统是分别建立的也就形成了“信息烟囱”,不断向上输送信息,却彼此并不互通。而由于采集方式不同,同样的信息各系统所得到的结果却不大相同。

与此同时,医院的卫生信息化在各自的努力下也由管理信息系统向临床信息系统发展,但信息孤岛仍然存在。

1.3 国家统一规划阶段

2009年深化医改工作以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机构对卫生信息化提出了要求。卫生部则按照顶层设计和统一标准的要求,组织开发了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集标准、区域与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等多项标准规范,并在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进行了试点[3]。

2 新医改方案对信息化的要求

新医改方案提出了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事实上,新医改方案的每个环节都对卫生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的概括起来有 4 点:[4]

2.1 推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为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应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2.2 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并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

2.3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信息系统

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2.4 建立健全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平台

“看病贵”的问题矛头直指药品价格。控制药品价格及药品质量寄希望于药品监管,因此应建立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加强对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控。

3 存在问题

3.1 卫生信息化不能满足医改工作的要求

新医改的核心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我国目前的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医改工作的需求。

3.2 信息孤岛等问题突出

如前所述,在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随着卫生工作的深入开展,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所带来的弊端愈来愈明显,甚至成为阻碍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绊脚石。

3.3 标准化监管机制缺失,法制法规建设滞后

2009年之前,我国几乎没有卫生信息化的标准和关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法制法规,导致卫生信息化门槛过低,有些医院急功近利,只看系统不看系统性能,觉得只要买进系统医院就实现信息化了,甚至还出现过部分乡镇卫生院及小型医院500元买一套系统的现象,导致卫生信息系统良莠不齐。虽然2009年后陆续发布了卫生信息化标准,但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仍待商榷。

3.4 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信息技术人员

卫生信息化的投入很大部分是硬件投入。存在重硬件不重软件、重物不重人的问题。卫生信息人员的待遇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同时卫生信息人才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懂医学又懂信息技术,培养周期漫长。

3.5 不同地区和不同业务领域间发展不平衡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的水平差别也极大,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由于业务需求和投入产出效益的关系,各个业务领域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4 信息化发展趋势

4.1 卫生信息一体化

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应该全国“一盘棋”。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涉及技术、标准等问题,从近20年的经验看,个别医疗机构或者卫生系统单枪匹马的信息化建设弊端已经凸显出来。国家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进行卫生信息资源规划。而这方面的工作也已经开始实施,比如说涉及到认证的问题、数据标准和业务标准的问题。对此,国家规划出了卫生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 1 所示。[5]

4.1.1 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均衡化 由于地域和医院级别不同,信息化投入差异也非常大。据不完全统计,如果以每张床位累计信息化投入计算,三级医院的投入明显高于二级和一级医院;华东和华南相对投入较高,上海、浙江和广东分列前3位,中、西北部则比较低。其中,上海平均每张床投入资金是甘肃的3.26倍。因此,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应统一规划,制定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区域内统一卫生信息化建设。并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做到全国医疗信息共享,这不仅有利于卫生决策,也方便患者就医。

图1 我国卫生信息系统总体架构

4.1.2 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都在摸索中前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标准不统一。新医改方案颁布后这种状况将有所改观。

卫生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在2009年相继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这些标准的出台对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开发起到指导作用,但其仍需不断改进,同时更多详细的指导标准亟待出台。

4.2 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卫生部制定电子健康档案标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具体实施。重点建设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省、市两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农村和城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建立居民基本健康档案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并建立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后则是省级信息平台及国家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服务,提高医疗和卫生管理水平。

4.3 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数字医院

公立医院要建成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数字化医院。完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验和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的建设,给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平台提供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人力、技术和设施资源的共享。针对我国复杂的特点,积极探索远程医疗卫生服务,共享城市丰富的卫生资源。

4.4 各业务系统建设

医保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妇幼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卫生监督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药品监督信息系统及各种应急管理卫生信息系统仍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news.sina.com.cn/c/2009-04-06/165217556355.shtml,2009-04-06/2010-10-17.

[2]李华才.新医改方案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求[J].中国数字医学,2009,4(3):1.

[3]何雨生.新医改与区域卫生信息化[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3):22-26.

[4]韩同伟.推进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医改信息化水平——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3-4.

[5]全国卫生统计工作培训会议材料汇编(2010)[G].珠海,2010,9:3-8.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卫生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卫生歌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