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探究

2011-02-14陈先波金新政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年3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卫生医疗

◆陈先波 金 盾 金新政*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0

2 粤北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广东 韶关 512026

责任编辑:姚 涛

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使信息系统成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八柱之一,将医药卫生领域信息系统的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提供以数字化形式搜集、传递、存储、处理的数据业务和技术平台[1]。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其建设内容包括:电子政务、医保互通、社区服务、双向转诊、居民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网络健康教育与咨询,最终实现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卫生管理一体化。

1 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就开始发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美国最初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发展社区卫生信息网(Community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s)为主,但由于建设之初缺乏整体规划,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缺乏与相关利益部门协调,导致信息共享效率低下,系统未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2000年,美国区域卫生信息组织(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RHIO),将区域卫生信息化作为美国国家卫生信息网络(National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s,NHIN)战略计划最主要的单元,使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04年至今,美国共出现了150多个区域信息化组织以及大约100个得到政府认可的 RHIO项目[2]。其中部分项目实现了区域卫生信息交换,提高了区域卫生服务水平,并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找到了运营模式。加拿大在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工作也卓有成效。截至2009年3月31日,加拿大批准了283个电子医疗相关项目,广泛涉及医药卫生的各个领域,其在区域卫生信息化方面也已建成诸如卑诗省药房系统——PharmaNet、阿尔伯塔省慢性病注册系统——Alberta Chronic Disease Registry、Ontario Telemedicine Network(0TN)等一系列项目。

21世纪初,我国发达地区开始了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探索,但区域卫生信息化真正受到重视是在新医改政策出台之后。现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有的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有的还处于探索阶段。厦门市以标识市民个人身份的电子标签(社会保障卡)为线索,通过网络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调来实现业务的协同运作(包括面向公众的服务平台、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平台、面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平台、面向妇幼保健的信息服务平台、面向第三方的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政府的工作平台),成功建立了“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实现了在一个城市区域内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国内有近100个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CHIMA对我国60多个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地区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中心,实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部分实现了一卡通、双向转诊、区域检查影像结果共享、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等内容。目前,各地开展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在组织形式、进展程度、规模、系统架构以及功能覆盖范围上,都有较大的差别[3]。

2 存在问题

2.1 信息化基础薄弱

尽管医院信息化在国内发展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大型医院尚未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建设,二级以下医院临床信息化工作更是在筹备阶段,而绝大多数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医疗信息化基本没有开展。

2.2 相关政策、法规滞后

卫生部很早就发布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鼓励发展区域卫生信息化。2009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随后还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指导性文件(如《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方案》),但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涉及方方面面,如资金投入问题、电子病历合法化及患者隐私处理问题等,这就需要建立不断更新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

2.3 相关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医疗、社保、公共卫生、卫生行政等方面,需要专门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国内此类组织建设并不完善。

2.4 缺乏合格的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re,首席信息官)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懂IT技术,还需要能紧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具有医药卫生领域专业知识、参与战略规划及管理创新型CIO,而国内对于此类专业人才培养还有待于加强。

3 建设原则

3.1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和要求,从信息系统的整体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来考虑,统一规划、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3.2 统一标准,规范建设

建立符合国际、国家及医疗卫生行业的数据标准与规范,坚持“统一功能规范、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定义与编码、统一数据交换标准、统一接口,有利功能扩展兼容”的原则。

3.3 突出重点,以人为本

正确处理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的关系,明确不同阶段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3.4 保证安全,稳定运行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关系到人民健康以及公共卫生数据的安全问题,必须把系统的安全和信息保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用各种先进手段和技术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3.5 多方筹资,经济实效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必须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保证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坚持经济实效原则,注重投入产出效益,搞好各阶段技术论证、保证经济投入的安全性,保证目标与效果的实现。

4 建设策略

4.1 建立居民标准化电子健康档案

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简称 EHR)是由计算机建立、处理并保存的个人健康信息档案。其中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内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来源于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并将其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2009年5月,卫生部发布了《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这对于推动我国信息化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对于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是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必要趋势和基本方向,也是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基本前提。但我国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还处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初级阶段,以社区事务管理为主,还不具备采集病人医疗保健数据的能力。尽管世界各国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的情况有所差异,但大多都是以电子健康档案作为社区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以着重解决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通过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社区卫生数据采集标准,以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契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以达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与交换的目的。

4.2 逐步推进电子病历

尽管在20世纪末,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就已经开展,但大部分医院信息化都是以财务收费与办公系统为主。一些大型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PACS和RIS系统,仍难以满足医院信息系统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架构,更不能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求医院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还要求医院创新管理模式,减少医疗差错,优化服务流程。而传统纸质病历耗费了医务人员大量时间与精力,同时不利于数字化医院的发展以及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因此必须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它将超越纸质病历管理模式,提供电子贮存、查询、统计、数据交换等功能。同时这也满足了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要求,是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的必然趋势。

4.3 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

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医疗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到“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这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提供了解决方案。实际上双向转诊制度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还有利于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换。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的经验:(1)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优势;(2)加大全科医师培养力度,逐渐实现“守门人”制度;(3)区分服务内容,拉开服务价格差距,建立社区首诊制;(4)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改善医疗服务能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将有利于区域医疗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而区域卫生信息化则为双向转诊提供了信息平台,将极大提高转诊的效率。

4.4 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区域内医疗信息资源的整合,通过链接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的业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区域内卫生信息的共享与交换,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异构系统间信息整合困难,数据交换方式和标准难以确定,构建技术复杂等。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着重考虑以下问题:(1)整合区域内异构系统间的信息问题。区域内很多医疗机构都建有自己独立的信息系统,在保护现有投资的前提下,可考虑在医疗机构部署信息整合平台或设置前置机的方式来统一异构数据源[4];(2)标准化问题。尽管国家在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方面有相关标准,但这些指导性标准在不同区域的可行性尚需实践检验,此外信息传输、业务流程规范等一系列标准都需要慎重考虑;(3)体系架构与数据存储问题。区域内共享与交换的数据不仅包含文本信息,还包含图像,甚至视频信息,数据量大,数据传输频繁,可考虑采用混合式存储方式,即将局部访问频繁的数据主要存储在本地,将其他需要共享与交换的数据上传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处理中心。

4.5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周期长、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成功率不到30%,部分原因就是无法持续运营。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县医疗服务数据交换工程(Santa Barbara CountyCareDataExchange,SBCCDE)曾被其他地方的RHIO奉为仿效的样板,但在启动将近8年后,却由于无法继续筹措到年度运行所需经费而关闭[5]。尽管国内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经费完全由政府买单,但极有可能出现有医疗信息资源优势的医疗机构为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共享与交换医疗资源的现象,导致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数据来源严重受损。

为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可考虑建立以下机制:(1)制定合理政策激励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加入。使其愿意分享自身数据,并愿意使用其他机构提供的数据;(2)积极引入市场投入机制。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不是一次性项目,尽管在前期建设上政府可以买单,但后期运营、维护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部门不可能长期承担所有的费用[6];(3)信息共享与交换补偿机制。在信息的共享与交换过程中,对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数据源作出较多贡献的医疗机构,要给予一定补偿,以确保数据源长期可靠;(4)医疗信息有偿使用机制。可考虑对科研机构、医学教育机构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医疗产业部门、厂商等提供有偿服务的区域医疗信息资源。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业务与技术上都极其复杂,特别是在缺乏管理模式及相关建设经验的情况下,要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出管理模式创新、资源合理规划,具有很大的挑战。同时,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复杂的信息技术,在注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与业务流程创新时,也不能轻视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而且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对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都具有极大的促进和完善作用,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铺就道路。

[1] 李华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访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J].中国数字医学,2008,3(1):13 -14.

[2] 刘 晓,俞志元.美国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1(5):8 -11.

[3] 李包罗,李海洋.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分析[J].中国数字医学,2009,4(11):4-9.

[4] 郑 涛,徐旻圳.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0,5(6):15 -17.

[5] 俞思伟,董建华.区域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09,4(12):46-50.

[6] 仝晶晶,张 晓,夏 韡,等.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9,6(5):9-12.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卫生医疗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卫生歌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