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黑龙江军工——访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党组书记贲起利、主任孙珅

2011-07-20

军工文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民品国防科技军工

■ 本刊记者 关 非

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黑龙江军工
——访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党组书记贲起利、主任孙珅

■ 本刊记者 关 非

编者按:

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是建国初期建设起来的国家重点军工科研生产基地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在陆、海、空、航天、电子等领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目前共有13家军工企事业科研生产单位和26家民口配套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所部属院校。涉及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动力、电子等多个领域。

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是建国初期建设起来的国家重点军工科研生产基地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军事工业体系,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在陆、海、空、航天、电子等领域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省目前共有13家军工企事业科研生产单位和26家民口配套科研生产单位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两所部属院校。涉及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动力、电子等多个领域。承担着重点型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以及铝镁合金、复合材料、航空航天轴承等高新材料、基础配套件的科研生产任务。近些年来,黑龙江军工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此,建党90周年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党组书记贲起利、主任孙珅。

保军任务顺利完成军民融合发展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防科技工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使高新工程、军工企业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机制创新、固定资产投资、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是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进展顺利。直升机、航空发动机及传动系统、舰船动力、地面压制武器、航空弹药、电子装备、军用新型材料和基础件等装备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二是军工的核心能力建设稳步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基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空气动力试验、深水试验、舰船动力检测系统能力不断完善;民口单位军品配套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水平实现体系化增强和全过程提升,建设模式实现了由任务跟随型向任务能力结合型转变,为建设任务能力结合型国防科技工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军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坚持“强化基础、提高能力、军民结合、跨越发展”总方针,围绕保军品、强能力、促转变、谋发展,积极加快军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军工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具体情况和比较优势,提出了建立六大军工产业集群发展新路。在飞机及直升机、舰船动力、地面压制武器、航空弹药、军用电子装备、军用新型材料和基础件等产品领域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和批量生产,初步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军民融合发展迅速军工经济成功融入区域经济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军工民品发展势头强劲,围绕民用飞机、微型汽车和专用汽车、舰船动力、现代农业机械、高压容器、空气动力、电子元器件、民爆器材、风电设备等产业链发展民品。目前,规模和水平均有新突破,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巨大的拉动作用。民用飞机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形成。航空民品实现了Z15直升机首飞;Y12系列、EC120直升机、ERJ190支线客机,大飞机整流罩等配套件陆续交付使用,可实现产值25亿元;哈飞微型汽车重组后与长安微型汽车市场占有率40%以上,位居销售市场的第一位;微型汽车发动机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雄居微发市场排行榜之首;燃汽轮机系列、汽车电子和电子传感器元件、专用车及工程机械等民品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民爆器材产品和规模及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民爆行业生产实现了远程微机监控自动化生产;专用车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十一五”期间专用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爆破器材运输车、液态食品运输车在黑龙江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80%和60%,液化石油罐车占有率20%以上,处于前三名。674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投产,悬挂式少耕复式整地机已投入市场。引进俄罗斯全地形双节履带运输车的测绘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定型后全面投入生产。华安公司哈尔滨高压容器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建设已经基本完成。通过保障条件建设和生产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电子元器件、敏感元器件研制水平;为装备制造业配套,发挥军工企业装备技术优势积极为哈电集团配套生产电站设备、风电设备、燃汽轮机等零部件。军工民品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

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文件精神,努力建立健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制定了《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园区规划框架》,提出了在哈大齐工业走廊以“一园三区”形式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园区构想。已完成了前期调研、规划框架编制等工作,现与相关开发区协调,落实企业搬迁及土地征用等工作,园区建设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

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打造龙江特色军工文化

黑龙江军工文化伴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全国军工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军工文化建设要继承和弘扬军工优良传统,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军工文化品牌,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军工系统改革发展,用先进的文化提高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用先进的文化提高军工人素质和能力,用先进的文化激发军工系统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活力,力争走在全国军工战线的前列。在实践中重点从五方面着手。一要把握原则。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四个坚持”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利益至上、竭诚服务国防”这个核心价值观,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为重点,立足自身工作职能,深入推进军工文化建设。二要制定规划。要按照继承优良传统、立足当前实践、展望未来发展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军工文化建设规划。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突出军工文化建设行业特色。三要积极搭建载体。加强军工行业内新闻媒体、教育培训机构、文化体育场馆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军工文化活动,使之成为深入开展军工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四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台、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广辟宣传渠道,把军工文化推向公众,让公众认知军工文化,不断营造宣传军工文化、学习军工文化的氛围。五要完善激励机制。逐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军工文化建设评估体系,制定省级军工文化建设评估办法,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今年是建党90周年和人民军工80周年,黑龙江省军工文化建设协调小组刚刚成立,黑龙江国防工办要开展一系列庆祝活动,充分展现人民军工优秀的思想品质,讴歌人民军工创造的丰功伟绩,锻炼人民军工爱党爱国、万难不屈的坚定意志。当前,工办重点开展三项活动。一是组织军工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全国军工文化建设交流会”。7月6日,将在我省召开“纪念建党90周年暨2011年军工企业文化交流会”。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军工文化交流大会,会上将对经济转型期军工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军工企业文化如何发挥作用、军工企业重组改制中军工文化建设的方法与路径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二是组织开展以“把一切献给党”为主题的龙江军工红歌演唱会和黑龙江军工文化企业成就展。这项活动由黑龙江省国防工会和省国防科工办共同组织,将在全国军工文化建设交流会期间举办,届时将请参会代表观摩指导。三是在《军工文化》杂志出版“黑龙江军工企业巡礼”专刊。借此机会,充分展示黑龙江省国防科技工业战线整体实力和形象,全面汇报半个世纪以来黑龙江省军工企事业单位取得的成绩,向党的90华诞和人民军工80周年献礼。四是下半年召开黑龙江省军工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全面总结各单位文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宣传,引导和推动全省军工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自主创新 转变发展方式 再创佳绩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国防科技工业要继续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和高新武器装备发展前沿,提升军工核心能力,满足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是进一步提升军工核心能力。以高新武器装备为重点,注重能力水平升级和体系化建设,按照重大项目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的要求,开展武器装备研发条件建设,并注重现有研发条件、能力的调整升级,开展多武器平台、多层次、网络化系统研发平台建设。以型号任务批产改造为牵引,开展军品生产能力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军工的结构调整。把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同优化投资结构紧密结合起来,同保军品、强能力、调结构、上水平、促转变统一起来,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塑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努力形成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三是进一步加强军工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高技术领域原创性科学研究,力争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着力解决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工艺、军用动力等瓶颈问题,推进设计、试验与测试、系统集成与装配、绿色安全等先进工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进信息化能力建设,建立武器装备体系设计平台、研发制造平台。开展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产品设计、试验、加工制造、装配等信息化。四是在民口配套参与国防建设上寻求新的突破。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大思路和新格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发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大省的资源优势,营造公平的政策环境,积极支持引导和鼓励符合条件的民口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防建设,在民口配套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上取得新的突破。五是全面推进军工民品产业发展。突出高新技术发展和军工民品产业能力建设,培育军工民品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整体推进技术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大、可迅速实现产业化的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军工产业优势,推动军工高新技术资源向民用领域转移,促进军民通用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六是大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园区建设。紧紧抓住“退城进郊”企事业单位搬迁改造、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契机,培育壮大军工及军工民品产业,全面提高生产保障条件和研发能力。以园区现有产业为基础,发挥产业优势,以产品研发、项目建设和技术改造为牵引,大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引导企业技术、设备、人才、科研资源整合,搭建信息服务、投资融资、物流服务、科技攻关等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捆绑式发展模式。引导有整体搬迁、扩大产能等需求的军工及民口配套单位进入园区,实施建设一批固定资产投资大项目,大力发展军工及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军民两用科技资源,积极推动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实现产业集聚,加速实现军工经济融入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新格局,把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军工特色的集成创新研发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猜你喜欢

民品国防科技军工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航天企业民品文件归档工作的思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湖北省民宗委组织召开全省贯彻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视频会议
政府投资、军民工业标准差异与民品企业进入军品市场的困境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