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教学改革
2011-07-18仝灵君
仝灵君
从1999年到现在,笔者上过好多次公开课、优质课,其中有面向全市语文教师的示范课和教改观摩课,有和郑州市各县区选手同场竞技的优质课,虽然上课的时候都是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绩展示,但是回顾每一节课,就可以发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其中的三节课,使笔者回顾起教改走过的曲折道路,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感。
一、《分马》分出的“遗憾”
2000年春天,笔者作为语文学科的示范课教师,在讲授《分马》时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一是导课富有激情,“共和国今天的繁荣,几十年前的一场改变几千年土地所有制的暴风骤雨功不可没”。并介绍了作者周立波和时代背景。二是检查预习情况,重点是生字、生词。三是学生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思考的问题:小说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你最喜欢的是谁?找出对于他的描写。四是学生讨论交流: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他有什么样的性格?找出相关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然后师生探讨交流,并且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相关的文段,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五是概括人物性格,点明塑造人物的方法,并且让学生抄写在课本上。总结小说主题。六是总结本课。这样的一节课引起了大家的好评,尽管现在想来仍然还是教师主导了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春》带来的春天
2002年,作为观摩课教师,笔者选择了一篇名家写、名家讲了无数次的散文《春》。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语言为本体”的教学思想,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是在检查预习情况之后,听课文录音,整体感悟,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三是品读课文,语言练兵: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一段文章命名,体现学生个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四是语言揣摩:笔者写了一段同样是描写春花的文字,让学生比较鉴别,为什么老师写的不如朱自清写的清新优美?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得出了多种结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写作层次分明;观察细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赢得听课老师好评。五是小结并拓展。着重根据“一年之计在于春”激励学生抓住青春年华,努力学习,创造美好人生,完成思想熏陶的维度任务。
这一节课摒弃了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缺点,抓住重点,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品味的锻炼,而且调动学生积极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管现在看起来还很幼稚,但毕竟改变了以往课堂的沉闷气氛,学生们参与度很高,改变了少数学生演明星、多数学生当配角的状况,也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引导、语言表达能力强的长处,师生的“双主”都得到了体现。
三、一则“新闻”成了新闻
2004年春天,笔者代表登封市参加了郑州各县区选手同场竞技的优质课比赛,当时抽到的篇目是新闻《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
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预习:一是准确掌握生字词;二是概括新闻大意。上课后,先由学生抽查生字词,强化巩固。然后让学生告诉大家一条新闻开始,引出新闻这种体裁。然后进入交流和探究阶段。学生纷纷提出问题:有学生提出在科学探索中人类的勇敢精神和严谨态度,而且想到了世界航天领域的相似事故,有些是我自己也不知道的;有的学生谈到听家长给自己讲的新闻的金字塔结构;有的学生则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在飞机失事的这个时刻,把这场悲剧全程进行直播,对于宇航员家属是一种折磨和极端的痛苦,是不人道的!然后笔者也谈了一下自我感受。最后以“我是播音员”的活动结束,让学生模拟播音员,再次读书,把这节课推向了尾声。
语文教学总是站在每一次教改的前沿,各种方法层出不穷。其实,当我们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的时候,我们的每一节课都会有闪光的亮点,成为学生喜欢和自己骄傲的风景。
三节课,笔者感悟最深的就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或者就是假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必然体现显著的互动交往特点,它体现在师生间的交往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我们只要摆脱 “教师教——学生学”的固有模式,就一定会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对教学而言,沟通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对教师来说,沟通意味着上课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分享、理解,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学生来说,沟通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也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算找到了根本,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