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渊源

2011-07-18赵明杰

决策探索 2011年10期
关键词:邓小平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赵明杰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在把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吸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结合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在文化建设方面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对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邓小平文化思想是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文化思想为直接理论来源,并在借鉴国内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这使得邓小平的文化思想既具民族性又具时代性,既具科学性又具实践性。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邓小平文化思想形成的民族性基础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为伟大思想的诞生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邓小平出生在一个思想进步的家庭,他从小就接触到中国古代先贤的著作。他5岁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4岁进入广安县中学,16岁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赴法留学。十多年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使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我国古代先贤重视德治,强调加强对人们思想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以实现国家的大治。孔子主张统治者应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影响百姓,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所谓“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孟子更是指出:“饱食、暖衣、逸居则无教,则近于禽兽。”他教导人们要“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反之,如若不加强德政教育,则会出现“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的局面。邓小平曾说过:“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指教育、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先贤追求真理,渴望知识。“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一语点破中国人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决心与勇气。孔老夫子广收门徒,弟子三千,他不但传授学生知识,更教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他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道出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善于思考,这样才会有所收获;也提出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学习知识需要思考,要有一个辨别真伪的过程,亚圣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教导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持有怀疑精神,对待知识要有一个去伪存真的学习过程。邓小平同志深知知识文化的重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有文化的劳动者,所有劳动者也都需要有文化。”人民群众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更有利于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1950年7月21日,他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工作要做。要尽快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水平。”只有少数民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才能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才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中国古代很多思想家也很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认为制度在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乎国家的兴衰,所谓“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就是讲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就是通过制定各种制度来管理国家,以达到百姓诚服的目的,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白居易也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只要修订出适合百姓生产发展的制度章程并认真执行,就是最大的仁,众民皆服。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他提出,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不可能照搬别国的经验来取得自己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要想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各方面的制度,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走更多的弯路,人民就会遭受更多的磨难。

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他曾多次指出,我们“要严格区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民族性精华与封建性糟粕的界限,还要划清封建主义遗毒同我们工作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的某些不科学的办法、不健全的制度的界限。不要不加分析地把什么都说成是封建主义”。对于封建的糟粕我们要抛弃,对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应继承。

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邓小平文化思想提供了精神指导

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在物质与意识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则。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理论也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他在承认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决定与被决定的前提下,也肯定了意识对物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理论及制定正确的制度对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列宁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运用意识能动性最成功的革命家之一,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最后必然将在生产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列宁通过对资本主义和人们意识能动性的研究发现,社会主义可以在少数国家甚至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在苏联建国初期,和发达的美欧资本主义相比较,生产力相对落后,但是苏联有着强大的国家凝聚力,有着高昂的革命热情,还有列宁斯大林巨大的政治威望,以及苏联人民对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这使得苏联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一举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的象征。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个社会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邓小平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熟知马克思主义各种概念范畴,更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他说:“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要把我国建设成经济发展、物质充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在肯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性同时,也同样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他深刻地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三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邓小平文化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邓小平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领导的核心,他的很多重要的思想都和毛泽东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

首先,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观。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毛泽东关于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他强调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文化思想继承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基本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但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他强调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因为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精神文明就可以搞上去。但同时也强调精神文明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一再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抓,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一定会走弯路、受影响!

其次,邓小平文化思想继承了毛泽东文化思想的指导方针。在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当作国民文化的方针来说,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如何坚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同志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他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的文化,邓小平继承了这一科学思想,他强调在改革开放中,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当“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坚信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鼓舞人民奋发努力,积极向上,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英勇奋斗”。

再次, 强调了文化的人民主体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又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毛泽东文化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观点,他认为人类精神文化的根源在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而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人民群众。在他看来“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我们的文化要为工农兵服务。可见,毛泽东文化思想十分重视文化的人民主体性。邓小平文化思想继续坚持了人民主体性原则,认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给文化工作者创造提供素材,是文化工作者创作的源泉。邓小平说:“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邓小平文化思想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马克主义为指导,以毛泽东文化思想作为其直接的理论来源,结合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文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邓小平文化思想,对加深研究邓小平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对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邓小平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红色读物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