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重度左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2011-07-16刘俊兰
刘俊兰
近年来,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价值已经得到证实,但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重度左心力衰竭的报道较少,我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2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死伴重度左心力衰竭患者,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06年1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AMI伴重度左心力衰竭患者20例,诊断符合AMI诊断和治疗指南。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9~76岁,平均(63±65)岁;心功能(killip分级)Ⅲ级10例,Ⅳ级10例;前壁心肌梗死12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多发心肌梗死3例。入院后按照A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方法,常规给予面罩吸氧、溶栓、抗凝、利尿、血管活性药等治疗无效,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经皮血氧饱合度(SaO2)<88%。血气分析标示Ⅰ型或Ⅱ型呼吸衰竭。
1.2 治疗方法 10例患者经口气管行呼吸机通气治疗,开始用SIMV+PSV模式,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RR)16~20次/min,吸氧浓度(FiO2)60% ~100%,呼气未正压(PEEP)5 cm H2O,肺表面活性物质(PS)14~16 cm H2O,0.5~1 h根据血压经皮SaO2调整呼吸机参数,3 h后使FiO2<60%,PEEP 6~10 cm H2O,病情好转后改为PSV模式,逐渐调整呼吸机参数,患者缺氧被纠正,左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开始时使用镇静药,有休克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
1.3 观察指标 临床征象的变化(如心悸、气促、紫绀、肺部啰音)、无创血压(BP)、心率(HR),RR,经皮 SaO2血气分析和心电图。
2 结果
2.1 抢救结果 经机械通气后,2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例因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发生室颤而死亡。其余16例经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肺部啰音明显减少,RR降低,HR减慢,血压平稳。2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善,顺利撤机,抢救成功。机械通气时间75 h~10 d。
2.2 机械通气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等指标变化 见表1。
表1 机械通气前后pH值、PaO2、SaO2、HR、RR的变化n=20,±s
表1 机械通气前后pH值、PaO2、SaO2、HR、RR的变化n=20,±s
时间 pH值 PaO2(mm Hg)HCO3(mm Hg)SaO2(%)HR(次/min)RR(次/min)治疗前 7.26 ±0.03 50.57 ±7.86 16.19 ±0.13 70.61 ±0.21113.3 ±2.3 39 ±4治疗后 7.35 ±0.05 81.96 ±0.13 17.35 ±0.29 94.54 ±0.13 76.3 ±1.3 21 ±6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 讨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killip分级Ⅲ级以上患者,按照AMI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常规方法抢救难以凑效者。应用机械通气能够迅速有效地纠正严重的低氧血症。提高氧合指数,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血液供应,降低机体氧耗。正压通气时急性肺水肿导致的肺泡塌陷区域得以复张,从而减少分流,改善肺顺应性和减少呼吸机的做功,最终减少心脏前负荷和后负荷。适当的机械通气能够减少呼吸机做功,降低急性肺水肿时呼吸肌的血液供应,增加全身其他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呼吸肌所含的氧重新流向其他组织,改善了这些组织缺氧的状态,降低了机体氧耗,降低动脉血乳酸的浓度,改善休克时乳酸性酸中毒的状态[1]。
对于AMI伴重度左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合适的PEEP至关重要,过高的PEEP将使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加重心力衰竭,同时肺气压伤的危险性加大;理想的PEEP应该是在氧合指数发送的同时,使呼吸逐渐平稳,频率减慢,心率下降,血压无明显变化或趋向稳定[2]。合适的PEEP值因人而异,一般设置PEEP从5 cm H2O开始,每0.5~1.0 cm H2O调整1次,每次1~2 cm H2O。一般控制在8~10 cm H2O,最高不超过12 cm H2O;调节PEEP的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力争用最小的PEEP、最小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达到理想的氧合。
本组2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AMI患者,killip分级Ⅲ级以上患者,16例在机械通气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抢救成协,顺利撤机,抢救成功率80.0%,与文献报道[3]相近。全部患者在机械通气后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缺血情况改善,未发现梗死面积扩大的情况。本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治疗迅速纠正AMI伴重度左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改善心肌缺血,未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恶化及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的情况,有较高的抢救成功率。
1 王首红,张慧珠.急性左心衰的机械通气策略.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0,3:177.
2 朱蕾,戎卫海.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治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21:314-315.
3 Rusterholtz T,kemp J.Berton C.Noninvasive 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 with face mask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Inten Caremed,1999,25: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