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峡库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2011-07-13王晓菊黎小华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峡库区

王晓菊 黎小华

摘 要: 三峡库区高校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从小接受传统的教育,很少涉及职业规划的教育。同时,大学教育中引进的规划教育是西方理论体系,适合本土化的教育很少,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本土化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西方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成熟理论与实践体系。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起步较晚,很多人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不被普通老百姓认知。三峡库区高校也是近几年才开设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许多任课老师在任教时,都是直接引用西方教育方法和理论资料,并没有结合三峡库区特有的文化背景和大学生的性格、兴趣和价值观等特点,也没有考虑地区性和个体文化性差异,在进行职业指导时易发生方向性错误,这些客观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解决。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对自我兴趣、性格、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进行探索,结合社会需要,从人性化、个性化的角度,找准人生坐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设计生涯发展目标,确定生涯发展路线,并围绕目标积极提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合理安排行动步骤,挖掘自身潜能,为毕业后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1]。其实质和核心是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涯既需要有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又需要有阶段性的具体打算;针对不同年级的任务和特点有侧重地规划;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针对学业能力及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或继续求学打好基础。

二、三峡库区高校大学生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辅导人才缺乏。

职业生涯规划师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测量学、考试学等方面的知识,还必须对不同学科、行业、领域有较多的了解。诸如求职应聘技巧、人际交往礼仪、职业道德修养、职业咨询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是每一个就职业指导人员,特别是就业指导老师应该具备的。但是据了解,目前在我区还没有开设“职业规划指导”专业,规划指导教师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工的;有从事基础课、专业课教学的,也有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职业规划指导人员普遍缺乏系统、专业的业务学习,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系统化指导工作的需要。而规划指导机构不健全,对职业规划指导的认识不到位。部分职业规划指导人员终日被毕业生的具体事务所缠,根本没有精力对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也难以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更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个性化服务。

2.大学生选课还存在着限制性的困境。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选修课不够重视,教师备课不充分,学生学选修课不认真,最终导致选修课质量不高,学生也没学到该学的东西。实施选课关键是开出高水平、较大数量的选修课,这需要有较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作后盾。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的教师数量和质量均欠佳,达不到推行选课制度的要求。选修课数量的限制影响了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在此种状况下,学生即使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无条件为确定的职业方向去做个性化的准备。

3.三峡库区职业生涯规划本土化教育方法存在缺陷。

职业规划理论适用的前提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有发育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有各地区相对平衡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个人的职业自我属性是择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只要个人能够胜任职位的要求,与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相符,该职业的就业前景广泛,这种职业选择就是合理的[2]。但是,库区的情况则不一样,除了本土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不成熟,和上述几方面的情况外,所选择的职业在哪种类型的组织、在何种地区都有显著的差别。因此,库区大学生选择职业除了考虑职业自我属性、职业类型外,还存在考虑职业社会生态环境的差异,即家庭、单位、地区差异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库区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至今还停留在“如何应对工作面试”、“就业心理准备”、“如何撰写求职信”等应对技巧的指导上,而对于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择业观,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完善职业所需要的各种素质,根据自身的目标调整发展过程中的偏差、应对各种职业变动等方面都涉及较少,因此将就业指导等同于生涯规划,导致职业意识和生涯规划的欠缺是限制学生自身发展、就业率日益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三峡库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本土化教育方法的探索

要避免过度依赖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操作技术,构建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改变三峡库区大学生职业生涯观和就业态度,改变三峡库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尴尬的状态,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符合我区的教育实际和区域学生的成长需求。在探索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该稳步推进,注重思想引导,确定阶段性实际行动,通过实证来检验理论,防止矫枉过正的教育现象。

1.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探索。

针对课堂教学中职业生涯规划偏重西方理论而缺乏本土化特色的问题,拟采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我区传统文化内容进行理论创新,坚持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人才的方向,强化国家性质属性,融入中国文化元素。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不能搞自由主义,更不能仅仅以个人价值观来指导生涯发展,而是必须培养“有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人才,保障社会主义人才的阶级性,防止人才“西化”,坚守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二者不能割裂,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做人处事态度与方式,形成了独有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无数仁人志士修身立志、赤胆忠魂、舍身取其、杀身成仁报效国家[5]。这种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和全球化的浪潮中仍然显示着巨大作用,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强调人才的修德与立志的重要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思想必须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突破西方职业生涯规划偏重技术的不足,融入我国本土化元素,形成适合我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理论。

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社会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块为根据,构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强调内外职业环境的统一,外职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的用人环境、用人需求、人才成长通道等要素。我区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必须防止“为生涯规划而规划”的思维模式,应该把外职业环境所需的人才胜任力模型(态度、品质、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与素养)纳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学生大学生涯发展与职场生涯发展无缝对接[6]。

3.本土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及内容[7]。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职业成长的蓝图,是指导和监督自我成长的有力保证。具体步骤和内容如下:

第一步认识自己。要求学生通过主观和客观评价,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技能和特长。

第二步认识环境。包括认识大学、认识专业、认识职业、认识资源(家庭、同学、老师、职场朋友关系等),以及认识企业组织等。人的生存与发展都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清楚地认识环境,才能更好地调试自己,以便快速地适应环境,抓住人生发展的机遇。

第三步确定目标。目标是行动的指南,也是激励人不断前进的动力。目标必须详细、具体,并且具有可执行性。目标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短期目标为1年,中期目标为5年左右,长期目标为10年及以上。大学生在确定目标时应着重考虑短期和中期目标。

第四步行动计划。根据学校教育进程和课内外安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目标,制订详细的计划,落实目标的实现路径。

第五步自我监控。定期检查自我规划的进展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根据现实条件,对目标和行动计划进行调整,确保目标与环境、目标与自我资源及技能相匹配。

综上所述,三峡库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处于特殊发展阶段,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发展时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能推进在校学业的发展,才能在未来职业发展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河清.职业生涯规划.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

[3]刘勇.大学生生涯辅导本土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2008:09.

[4]蒋建荣,磨启生.大学生生涯辅导导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11).

[5]件林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硕士论文.南京理工大学,2005.6.

猜你喜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之理念体系建构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探索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效果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关于从“鼓励大学生创业”到“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的几点思考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库岸整治工程设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