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最优实践培育对学生素质的影响

2011-07-13陈玳

考试周刊 2011年40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高职学生

陈玳

摘 要: 最优实践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管理决策,是一种学习先进并赶超的策略。本文就最优实践的目的、设计方案、管理原则、效果评价等方面,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为例,来探讨基于最优实践理念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育问题。

关键词: 高职学生 最优实践 素质培养

在高职院校试行基于最优实践理念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如何在优秀中培育优秀,打造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满足社会、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是本文要研究的内容。

一、最优实践培育的时代背景

1?郾新时期生源的特点决定了要实施最优实践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的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些变化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成型的大学生们造成更显著的影响。尤其是部分“90后”大学生,感觉到价值取向扭曲、就业困难。但高职学生成才需求的紧迫性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客观性,要求高职教育要满足社会需要。

2?郾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注定了要实施最优实践素质教育。

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双高人才,即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他们从事的是应用领域内的技术、管理和技能性工作,具体到岗位应该是专业岗位群,完成的任务是成熟技术的转换,应具备的能力是工艺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今后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郾纺织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确定了要实施最优实践素质教育。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服装业,提高创新、技术和品牌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是提升纺织产业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要想实现迎来中国纺织产业新的发展高峰、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目标,高素质人才是基本保障。

由此可见,提升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一项工作,而最优实践素质教育可以实现培育学生成才的目标。

二、最优实践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设计

学生素质体现在多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以点带面,设计目标,通过最优实践来实施。现在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化学工程系为例,其最优实践的具体操作如下。

1?郾以技能实训为抓手,以技能大赛引领,实施专业技能能力素质的提升。

(1)实施课堂技能实训。

每年该系均开设各类技能实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例如2010年,该系开设了染料分析工、针纺织品检验工、纺织面料设计师、污水处理工、纺部试验工等工种的考工。

同时,该系还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训基地,实施了开放实验室制度,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及市级重点实验室,以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为龙头,启动了省、系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开展了多项活动。

(2)实施课外技能实训。

技能培养不仅体现在课堂技能实训中,而且可以通过举办学生技能大赛、社团活动等来进行。该系连续四年举办学子风采学生技能大赛,参加人数前后达八百多人。此类活动搭建了纺织科技交流平台,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促进了学风建设,实现了高素质培养目标。

(3)专业技能大赛引领。

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各级技能大赛,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染整专业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等专业类大赛、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学生纺织面料设计大赛等,不断加强学生技能训练。

2?郾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志愿服务为主体,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据统计,2010年度该系在校总人数为1217人,社团参与总人数达到580人。各社团展开丰富的活动,例如创业社团的《实践创造经验,技能汇报社会》活动成为院暑期社会实践重点资助项目,并且获得了媒体的关注。

而以专业特色组建社团来开展活动,更能够强化专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学习态度,将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进行,以严格的纪律和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最优实践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成效

1?郾技能实训为抓手,技能大赛结硕果。

该学院组织承办了第三届全国纺织服装类高职高专学生纺织面料设计大赛,来自全国各地17所纺织服装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参赛,该系5名学生积极参加大赛,均获得奖项,其中获金奖2名,银奖3名,并获得团体一等奖的佳绩。

该系学生还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一届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三届染整专业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环保类专业环境监测技能大赛”等,均获多个个人奖和团体奖。

目前该系约有17%的学生报名参与导师科研项目,2010年该系有4个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学生13人,学生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增强了动手能力。17人参加6个第二届市科技创新大赛,最终2个项目获二等奖,3个项目获三等奖.《网眼布的防水防油设计与应用》项目参加省里的大赛,公布为第一名一等奖。

2?郾综合素质为核心,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1)每年就业率指标超额完成。

2009年毕业总人数839,未就业3人,就业率99.6%;2010年毕业总人数713,就业率100%,其中专转本3人,专接本22人。

(2)百名教师下百企,积极调研促就业。

由中层干部、教授、全体党员和骨干教师等共计56名教师组成一支队伍,分成28个小组,走访了52家企事业单位,分别采访了100多名企业领导和校外指导老师,会见了175名应届顶岗实习学生和43名往届毕业生。并且把走访调研得来的宝贵数据与2009年首次“百名教师下百企”活动进行比较,通过系统梳理,汇编了“百名教师下百企2009—2010调研报告”专题手册,为专业建设、学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四、最优实践培育学生综合素质的缺失

最优实践提升学生素质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郾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较普遍地存在着重客观知识轻内在品质,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等现象,使职业素质教育水平相对落后于职业技能教育。

当前的高职教育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够用就行了,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这不仅制约着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水平,而且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发展,难以适应就业岗位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2?郾高职学生本身对素质教育的不重视。

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异,高职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增加竞争力,高职学生大多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对思想道德教育却存在偏见,把职业道德教育看成是多余的,是形式主义,忽视了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高职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最终应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因此最优实践能够最大化地让学生实现从职业技能到职业道德的全面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高职学生
谈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浅谈小学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