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诚信会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1-07-13王秀红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造假者企业管理者会计师

王秀红

近年来,中国的银广夏,美国的安然、世通,法国的维迪旺等会计造假舞弊案件屡屡曝光,在对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整个会计行业的社会公信力造成严重打击的同时,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社会公众利益。2003年,时任中国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在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出: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堂堂一国总理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竟是“不做假账”,说明会计行业的诚信缺失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本文拟对造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在现行产权制度下,国有企业的基本权利如所有权、经营管理权、收益权等实际被分割给不同的利益集团,产权不清导致权利让渡不足,各方都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对会计信息的产生进行干预,以获得潜在的收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委托人)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受托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2.利益驱动和外部压力是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如果说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那么企业管理者、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做出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的造假行为则是会计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通过会计造假,企业管理者可以粉饰业绩,提高个人声望和收入;会计人员则可通过遵从造假指示而取悦企业管理者,从而保住现有地位职务甚至获得升迁;注册会计师被誉为“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本应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但由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广泛存在着“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企业管理者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实际委托人和选任者。注册会计师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得不通过简化审计程序、降低收费以吸引客户,有的注册会计师甚至不惜帮助客户造假。

3.无法可依,执法不严,对造假者打击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会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惩处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条款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足,在现实生活中又广泛存在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究的情况,无法发挥遏制会计造假的作用;造假者获得的收益远远大于付出的成本。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遵纪守法者利益受损,而造假者却能获利丰厚的奇怪现象,从而使得那些原本讲求诚信的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也走上造假之路。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政处罚手段来应对会计信息的造假,对直接责任人处以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的少之又少。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很低,而成功后的收益远远高于成本。无形中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产生。

4.过分强调专业知识,忽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无论是现行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还是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大都只强调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和培训,而忽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即使有的学校和有的省市开设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也大多流于形式。一些会计人员受社会上“金钱至上”思想的影响,或贪污腐败、中饱私囊,或唯领导马首是瞻,按领导指示提供虚假会计资料,丧失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是导致会计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

5.某些地方政府为显示业绩默许甚至鼓励会计造假

在成熟的市场体制下,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应是进行宏观调控,保证良好的经济秩序,而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在我国许多地方,当地政府的业绩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息息相关。为了实现使当地企业更多的上市,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当地政府可能会默许、参与甚至指使企业进行会计造假,导致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传播。

6.社会环境的普遍缺乏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规范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传统道德观念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原有的传统美德被挤出了历史舞台,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诚信道德观念和约束机制,诚信缺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行业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二、解决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关部门应转变职能,明确产权归属,建立以股份制为主的多元化产权体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为建设诚信会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应当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情况,强化股东大会的作用,使得股东大会真正代表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完善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赋予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真正的监督权利,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对企业管理者的有效监督;改变企业管理者作为会计师事务所选任者的现状,实行会计师事务由股东大会选任并对其负责的制度。

2.加强法治建设,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

针对目前我国关于会计诚信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的问题,建议立法者应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为规范;对敢以身试法者应严厉打击,进行经济、行政、甚至刑事处罚,提高造假者的违法成本;建立相应的民事诉讼和赔偿制度,使得违法者真正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建立会计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为会计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注意避免简单的说教和理论宣传,实行案例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树立起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

4.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经济革命,更是伟大的精神解放运动。它不仅为道德状况的根本改变提供坚硬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形成人们开拓创新的新人格,形成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高效率等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道德规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在依法治国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使诚信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如果会计失去诚信,弄虚作假,欺诈舞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就会丧失,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广大会计人员应当坚持诚信的执业理念,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会计核算原则,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重新唤回社会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猜你喜欢

造假者企业管理者会计师
企业管理者纵论品牌建设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2021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举行
《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征集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学术论文
“造假者”纳瓦罗注定滑天下之大稽(环球锐评)
中国企业管理者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合谋行为的治理
企业管理者要为社会奉献正能量
本期导读
论西部企业管理者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