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会计国际化
2011-07-13胡仕忠
胡仕忠
一、会计国际化概述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经过探讨,人们认为会计国际化是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中国会计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二是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在这两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二)会计国际化的实质
推进会计标准国际化、减少各国会计标准的差异,可以提高各国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从而降低那些在国际资本市场投、融资企业和国际资本提供者的资金成本以及国际贸易者的交易成本。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对其它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也会带来好处,这也是近年各发达国家积极推动会计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原因。这些年来,从美国不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到支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订一套全球通用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因为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促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的内容更多地体现的是英、美国家会计标准的精神,那么英、美国家在这场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运动中将大受其益,因为这两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调整差异将很小;相反,广大发展中国家将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去实现其本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协调,这样,该进程中所发生的大量改革成本和风险也将主要由这些国家来承担。显然,谁能够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据主导,谁就得利。
(三)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1.会计国际化与国际贸易。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控制着近三分之一的生产和贸易,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国际贸易总额已经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国际贸易已成为促进世界各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有效手段之一。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建立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为全球经贸往来减少障碍,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2.会计国际化与国际资本市场。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不仅资本的供需双方需要了解彼此的财务状况,满足各自需求,而且国际证券监管机构为实施有效监管,也要按照国际标准,严格审核跨国筹资公司的财务报告。这就要求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公司按照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须对原有财务报告进行重编或调整。这样,对于减少跨国发行证券和股票上市的成本、提高证券市场效率以及跨国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二、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1.我国会计规范的形式。我国目前会计规范采用的是会计准则加会计制度同步实施的“双轨制”模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为了便于国际上的沟通,便于国外投资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会计规范及其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我国还将必须过渡到用统一的形式来规范财务会计报告。
2.我国会计标准制定主体。一开始,我国会计准则是由政府制定的,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没有必要套用英国、美国的模式。但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暴露出其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3.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财政部在1994年就已经拟定了我国自己准则的制定程序。
4.我国会计准则的内容。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具体会计准则共计38项。而国际具体会计准则目前有41项。美国具体财务会计准则高达137项,是目前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完善详尽的会计准则。由此可见,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有待更进一步加快。
(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的途径选择和策略确定
(一)逐步取消企业会计制度
为了使我国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从长远考虑,我们应坚定不移的采用各国目前一致采纳的会计规范形式—会计准则,而逐渐取消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
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三个层次:①会计法;②企业会计准则;③会计制度。根据WTO设立协定第16条第4款规定,所有会员国的法规应与WTO的国际规范一致。目前我国虽然己经制定发布了若干项具体会计准则,但大部分仅局限于上市公司应用,其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仍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国际间企业经营状况的比较分析,也不利于来华投资合作的外方了解中方合作伙伴的经营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二)逐步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2002年7月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号决议。”期间经过了多次讨论,才正式得到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的批准,使之成为一项法律,要求在各成员国内执行。可见,欧盟接受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过程,而不是从开始就全盘接受的。
我国与欧盟相比,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更多,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作进一步对比,可以发现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不少差异,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下,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这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②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③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这同我国会计界长期强调中国特色有很大关系。④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与则务报告准则的发展形势以及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心态。
(三)构建中国自己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目前我国会计的直接规范体系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三个层次。因此,我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尽快建立统一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内容的会计规范体系。
四、结束语
总之,会计国际化已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最有效的会计规范形式。目前,我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确认原则、计量方法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己经基本上实现了“大同”,但仍然存在“小异”,即存在会计差异。我国需把握分寸、利弊和节奏,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会计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