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探究
2011-07-13李丽萍
李丽萍
一、会计信息涵义
会计信息,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会计信息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以及其他信息资料。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现行会计信息中,各项目只反映主体的经济活动,掩盖了企业个别经济业务或交易的特性。如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款,我们只能了解其总额,而无法进一步了解应收款中有哪些客户、客户的资信状况、账龄的长短等情况。还有存货,一个企业存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但这些存货中有多大比例已贬值、已积压滞销、已做发出商品但货款不能收回?这些个别信息往往要比综合信息对决策者来说更为有用。
另外,现行的财务报表对于一些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如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软资产如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能为企业带来巨额收益的信息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得到充分揭示,以致广大投资者不能做出最佳决策。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类信息的披露。
(二)信息披露不及时
目前的年度审计报告和季度会计报表体系已不能够适应投资者的信息需求。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呈现出周期性。生产的连续性和披露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会计信息的周期长短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及时程度,周期越长,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就会越差,市场内幕交易行为也会越严重。
(三)财务信息披露方式不够完善
通用的会计信息模式忽略了各种不同使用者之间信息需求的差别和使用上的差别。由于使用者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所以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而程式化的通用格式的报表,实在难以满足上述需求。
(四)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
如:上市公司通过伪造合同、原始单据、相关凭证和政府文件等做假账。这种行为是各种财务虚假中性质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往往意味着会计师、评估师和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的合谋。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原因分析
(一)公司利益的驱动
首先,上市公司由于利益驱动,总是要实施对自己有利的会计行为,使财务信息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失公平。其次,财务信息的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这样经过协调而提供出来的财务信息便有失偏颇。
(二)违规成本低
一是被揭露的概率很小,二是即使被揭露出来,处罚的力度也不够大,违法的受罚成本很小。至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负责条件和责任适用等基本方面,没有任何具体规定。
(三)证券监管力度不够
首先,我国尚无证券市场的自律性机构,交易所在运作过程中也很少严格约束会员;再者,我国外部审计方面存在独立性不强,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不少发展障碍,如执业质量低,职业道德差,收费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执业环境,行政干预与不公平竞争日益加剧等。其次,地方保护主义是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的又一保护伞。
(四)会计准则、制度不完善
一是会计准则、制度与会计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二是会计准则、制度在具有统一性的同时还兼顾着一定的灵活性,如同一项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着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
四、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扩展信息披露范围,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内容
1.要求上市公司增加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内容,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非财务信息是指不一定与公司财务状况相关,但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它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具体而言,非财务信息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①企业背景信息。②经营业绩说明。③管理部门分析讨论。④社会责任。⑤人力资源信息。
2.提供完善的预测性会计信息。一般认为,预测性会计信息是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经营业绩的财务信息,它的披露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做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但是目前财务信息披露行为还远远不够规范,表现为预测信息质量不高,披露成本问题难以彻底解决,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不明确。因此,应该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完善的预测性会计信息。
3.提供真正有用的分部报告。任何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其所属各子公司(分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中所投入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往往有很大差异,并由于地区或历史的原因,各分部之间在盈利能力、投资风险、资金利用和市场前景等多方面均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仅用合并财务报表是不能清晰地反映出上述各种差异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此外,由于合并报表会抵销公司内部的各项交易,使信息使用者无法了解公司中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上市公司和集团公司等应该编制分部会计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不断增长的要求。
(二)缩短报告时间间隔,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会计信息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会计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
(三)提供灵活多样的会计报表
通过编制差别报告,企业既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信息需求,又可避免因为广泛对外披露信息给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差别报告可以在两个层面上实施:一个层面是从信息提供者角度,由报告单位为不同使用者提供内容或时间上有差别的会计信息。另一层面是从会计规范角度,建立有差别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四)加大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和证券市场监管力度
要尽快出台急需的、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加大我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及处罚力度。应当大力采取以下措施:①应逐步将其他政府部门的监管权利收归证监会,使证监会成为全国唯一的权威的最高证券监管机构;②在证监会下设专门调查、惩戒机构,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程序措施;③建立对上市公司年报的抽查复审制度,并定期公布抽查复审结果;④证监会会同财政部及中注协,以年检等形式对从事证券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进行抽查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