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1-07-13王黎红
王黎红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合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促进事业单位良好有序的运转,更好的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涉及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控制、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最根本的是保护国有资产安全,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社会服务效率和效益,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事业单位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系统完整、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统一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
目前我国还缺乏一套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指导性规范,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设计一套系统完整的内控体系,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这些规范对于上市公司等企业针对性较强,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用财经制度或其他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一旦单位真的出现了各种问题找不到相应的依据和规范。
(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内控意识淡薄
许多事业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事业单位领导大多是本行业和专业领域的专家,在工作中多重视本行业的建设与规划,而涉及到财务领域或控制制度,有的则是知之不深,在领导班子心中,事业单位尤其是全额预算管理单位的资金都是财政拨款,至于资金在单位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效益性,则没有过多关注,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三)缺乏应有的内部审计和监督体系
部分事业单位缺少必要的约束监督机制,单位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还有的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在财务科和纪检监察部门,有的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控机构,但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和内控人员缺乏相对独立性。
(四)不相容职务兼岗混岗现象时有发生
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单位应当建立单位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各项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由于受人员少、编制少等原因,尽管形式上有所分工,但由于相互之间经常替对方做一些工作,有关票据和银行印鉴实际上也经常是共用共管,导致不相容职务实际上处于兼岗混岗状态,这为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
(五)内部控制相关人员人员缺乏应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有的单位的会计人员根本没有会计上岗证,有些会计人员没有法制观念,不学法,不懂法,会计法的内容都不清楚,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不明白,盲目工作,甚至做了违法的事情都不知道错在那里,还有的财务人员道德缺失,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的行为,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
(一)在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规范完整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之前,应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财政部、证监会和审计署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行之有效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的加以调整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
(二)强化内控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完成单位各项任务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对全体职工进行定期与不定期内部控制培训,实现全过程、全员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三)加强内部审计建设,完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
事业单位应按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类似职能机构,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把财务监督与内部审计和民主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对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揭示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和控制漏洞,授予内部审计机构适当的权利以确保其审计职责的履行,赋予内部审计机构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利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利。内审部门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财政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会同审计,银行、纪检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例行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以及违反相关财政措施的单位,应依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也就是说,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五)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的制定及执行起核心作用,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各级会计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其所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会计工作,改善会计执业环境,需要财政机关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培训教育,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只有建设好一支业务过硬、严以律己、思想业务素质好的财务人员队伍,才能贯彻实施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