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制度
2011-07-13宋迎红
宋迎红
一、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目前存在的缺陷
1.在思想上从领导到员工没有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到应有的高度。许多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手下的财务部门根本不重视,认为只要账簿齐全,合理结算,一切按部就班就可以了,缺乏对会计财务部门知识的了解和如何控制好这一部门对全单位的重要性。会计控制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如果会计部门和单位内其它部门的关系没有理清,日常合作中不能有效的配合,各类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整合,那必然会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现象。而应对这种现象负主要责任的就是公司的领导,得不到领导高度重视的内部会计控制必然也不会得到全员的支持,久而久之,忧患就会产生了。
2.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原始单据审核粗糙,通常只有会计或出纳一人登记,没有形成上下级监管机制,更不要说是各负其职的制度安排了。拿来单子就要报销,没来源,无出处,时间长了,必然会给少数人钻了空子。而往往在这种事情上带头的就是领导。财会人员遇到这种事情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账务核算处理也不规范。大部分事业单位对这些日常账,往来账无人问津,其它部门的人员根本不关心这项业务,只认为那是财会部的事,而却没有认识到这是单位的生存之本,也关联到所有员工的切身利益。
3.内控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程序、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这些规程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程序。缺一不可。但很多事业单位到今天还没有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管理会计内控制度。不健全的会计内控制度,让事业单位从核心上就缺乏科学的运作机制,其它部门的努力往往在这上面功亏一篑。因此说,建立这项制度绝不单单是事业单位会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员的,全系统的生存之本。
二、健全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具体手段
1.科学的发展观是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每一事业单位从思想到行动都要做到高度重视。彻底改变多年来在事业单位养成的等靠要的恶习。以前的事业单位,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对于会计部门而言: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不是自己的事,当然凡事不放在心上。从上级到下级养成了遇事一级压一级的坏毛病。而如今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事业单位再重复以前的老路,在竞争的大潮中必是死路一条。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从源头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树立科学的监管制度,合理的岗位责任,严格的奖惩制度和日清日高的事业单位学习精神,只有领导带头,从思想到行动走在全员的前头,并时时激励全员的上进势头,走在时代的前端。
2.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是前提。权责分明,落实到人,责任和经济利益相挂勾并奖惩分明。事事有人管,件件要落实。原始凭证不规范有专人负责,对于粗糙的,来源不明的,没有按规定内容填写内容的都要有相关制度对应,给于处罚。对经济问题上领导也没有特权。在账务核算不规范问题的处理上更要严格,很多预算外收入,往来账不清不楚的,不给结算。解决这种难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单位每一部门都要有相关的监督人员,可兼做其它业务,人人有权随时对单位账户进行核查,用这种高清晰度的手段,对付那些会钻企业空子的人,从而做到账账分明。
3.高效的会计电算系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由之路。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它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并且不容易由人控制。目前许多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在使用高效的会计电算化手段,但由于人员培训不到位,旧的观念还不能在短时间内消除,或者是人为的在抵制这种科学,致使先进的手段不能合理地在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得到使用,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各监管部门在这一问题上应起到应有的作用,督促事业单位快速走进科学的管理方向,在关键问题上解决事业单位在会计内部控制上出现的难题。
4.建立合理的人员配备和岗位分工。制定制度的是人,执行制度的也是人。在不规范的会计制度下,常常给人以钻空子的机会。在严格监管和规范制度下,合理的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也是必不可少甚至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从人员进门的第一关就应知道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选好人才,选对人才,对于会计部门这样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部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人员进门后,针对本行业专业性知识的再培训是对人才自身能力的又一提高过程。合适的人有了,是否能够为其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知人善用,是检验领导能力的重点。同时事业单位建立了合理的人员配备和岗位分工将会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