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2011-07-13李恺
李 恺
一、影响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的因素
1.总体经济环境。总体经济环境决定了整个经济中资本的供给和需求,以及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如果整个社会经济中的资金需求和供给发生变动,或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投资者也会相应改变其所要求的收益率。
2.证券市场条件。证券市场条件影响证券投资的风险。证券市场条件包括证券的市场流动难易程度和价格波动程度。如果某种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好,投资者想买进或卖出证券相对困难,变现风险加大,要求的收益率就会提高。
3.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企业内部的经营和融资状况指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经营风险是企业投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资产收益率的变动上;财务风险是企业筹资决策的结果,表现在普通股收益率的变动上,如果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投资者便会有较高的收益率要求。
4.融资规模。企业的融资规模大,资本成本较高。比如,企业发行的证券金额很大,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都会上升,而且证券发行规模的增大还会降低其发行价格,由此也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成本。
二、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风险防范的对策
1.我国企业融资渠道。(1)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有利于金融企业充实资本金,为海外上市打下坚实基础,还引进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外,其他非金融企业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融资,既适应了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企业迎接外部竞争的需要,又为企业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障碍。(2)吸引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初期,由于面临新产品暂时打不开市场、周转资金不足等制约因素,企业的运营困难重重,而由于发展初期的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较高,吸引外部投资十分困难,风险投资则为高新技术企业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问题,扫除了企业发展初期的障碍。(3)优秀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通过海外上市,在国内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发展资金,而且在国外法律环境和监管要求下更加注重企业业绩增长和企业形象的塑造,对企业后期的发展极为有利。(4)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所谓“壳”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资格,买壳上市,是指一些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一些业绩较差。筹资能力弱化的上中公司,剥离被购公司资产,注入自己的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注入到上市的子公司中,来实现母公司的上市。(5)开展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这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从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着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而作为金融生态系统基础的有关参与主体如商业银行、担保机构、借款企业以及信用评级机构等各自履行职责,特别是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对于改善我国的金融生态、进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6)金融租赁工具与银行保理工具的运用。房地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通过“售后回租”与银行保理业务进行组合,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房地产项目的资产出售给金融租赁公司,然后再以承租人的身份将项目租回。然后,金融租赁公司再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租金应收款“打包”给银行,这种以为金融租赁公司提供应收款的催收和信用风险控制的服务,就是银行的一种中介业务——“保理”。
2.融资风险防范的对策。债务成本和股票成本的关联性是企业在融资决策中所不能忽略的因素。企业为降低成本而提高混合融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也必须同时考虑到股权融资成本的提高。合理的融资决策必须在保证公司经营的现金流量匹配的基本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融资的成本,以提高股东的市场价值。在实际中,不同性质的企业对融资方式和融资成本会有不同的考虑和侧重。对稳健经营性公司,如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公司,公司未来的资本性支出都不大,经营现金流量和收益相对稳定,增加债务并不会明显影响公司的财务资信等级,通常采用长期债务融资方式,由于债务融资通常成本低廉,可满足融资成本小于投资回报的基本性要求,提高股东价值。对高成长性公司,如科技类公司,业务的扩张快,投资的预期回报率高,同时经营的现金流往往不稳定,财务风险较大,一般采用股权融资方式。股权融资的成本虽高,但由于一旦公司经营成功,投资的回报率远超过股权的融资成本,对股东的价值并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