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探析
2011-07-13花爱梅
花爱梅
民间金融是指没有经过国家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各种金融组织形式、金融行为、金融市场。从制度的角度来看,它是民间经济主体在寻求不到体制内金融制度或者主流金融供给支持情况下的自发衍生物。民间金融按其组织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二是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如标会、抬会、合会等;三是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近年来,我国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民间金融规模逐渐扩大。其对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分析
(一)财务信息不够标准、透明
在国外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流文献中,信息不透明被认为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与成熟的规模较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这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小企业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二是财务信息对评价中小企业信用的作用相对有限。相对于财务信息,对评价中小企业信用更具意义的是反映其真实经营状况的、大量丰富的“软信息”。从本质上说,中小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实际源于其自身竞争的内在需要。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取决于一些特定的经销渠道、小技术、小技巧、小发明,这些竞争优势所依托的资本和技术门槛较低,一旦公开,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或模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条件。然而也正是这种信息不透明导致了银行的信贷配给,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困难。
(二)资金提供者需有较强的风险容忍度
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市场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稍有不慎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中小企业缺乏稳定的前景。在完全市场化的关系中,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企业还不了贷款,银行就有责任进行追讨、罚息、变卖抵押品,这些措施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导致企业的快速死亡。因此,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资金提供者有较强的风险容忍度,在企业经营不利时,需要资金提供者尽自己的所能进一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且尽力封闭企业的风险信息,防止风险的扩散,以尽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外部性。
(三)中小企业的融资基础是企业家个人及家族的信用
融资行为的发生首先基于信任的关系。由于中小企业建立的基础是血缘、亲缘、友缘和利益共同体,企业家个人及其控股的家族承担着企业兴衰的主要责任,因此当中小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或追求技术进步而需要进行外源融资时,企业家个人及其家族的信用就成为资金提供者最看重的因素。企业资本、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家族化特性、高度的创业热情,以及以个人为载体的社会网络、彼此自发协调的家族化文化等天然赋予了中小企业丰富的关系资源,成为其创业优势的源泉。这种关系资源是难以契约化的,特殊意义上的个人信任以及其他人格化制度秩序就成为获取与保有中小企业资源优势的重要机制。
(四)关注企业控制权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多数中小企业由家族拥有或者由单个商人拥有,公司治理差,透明度低。小企业主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而是倾向于那些能将企业控制权干预程度最小化的融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主而言,他们更为关心的是控制权基础上的股权,而不仅仅是股权本身,家族关系与朋友关系将使得他们所关心的控制权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而中小企业在依赖自身资金积累的同时,更多会优先选择向亲友、商业信用融资。
(五)融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中小企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融资方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中小企业与所有者个人的紧密联系,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加人格化。个人因素,包括所有者的目标函数、风险回避度、失败容忍度、避税考虑、控制权考虑以及知识水平等,都导致企业融资方式的因人而异,因人制宜。中小企业主一方面要在财富积累和控制权稀释之间进行取舍,另一方面还要在企业稳定增长和快速增长之间进行取舍,而这种目标将影响企业探寻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意愿。同时中小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策略是灵活多变,而这一策略也导致其融资需求复杂多变。
二、中小企业面临的正规融资约束
面对中小企业分散的、多样化的且信息严重封闭的融资需求,正规金融中介的规模效应会失效,中小企业想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将变得更加困难。
(一)中小企业信息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交易和传递
正规金融中介具有信息规模生产的优势,但其前提是所获取的信息都是数码信息,可以进行标准化的生产、交易和传递。正规金融中介一次性投入较高的成本建立一个精细化的信息系统,然后通过公开的金融市场获得大量的借款人的标准化信息,进行批量分析和信息生产。信息批量越大,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越低。公司财务报表记录、市场交易记录和各种分析报告都是数码信息。通过提高信息披露程度、会计方法标准化等手段,可以大大提高这些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
但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却无法明码表示,这些信息随着实施主体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极具个性化,需要与参与主体长期接触与合作才能获得,无法通过事先的专业化而生产出来,而且这些信息难以量化,也难以传递,具有秘密性,在公开金融市场上获取信息的金融中介无法获知。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从大银行角度来看,贷款给中小企业会比贷款给大企业支付更多的信息成本。
(二)标准化金融产品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多样化融资需求
目前,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中介所进行的是标准化的金融产品生产,不能细致地根据特殊金融需求的消费者进行产品定做。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高度多样化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严重以及企业层面与所有者个人层面的紧密联系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加人格化。个人因素,包括所有者的目标函数、风险回避度、失败容忍度、避税考虑、控制权考虑以及知识水平等,在中小企业融资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也导致了其融资需求的多样化:企业的成长阶段、生产规模、治理结构、抵押品状况、财务杠杆水平、所处行业风险状况、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度、企业盈利性和增长性等,都导致其融资需求的不同,甚至企业所有者的风险偏好、所有者年龄等,也会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迥异。因此,银行等中介的标准生产流程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非人格化角色定位加重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
银行与企业之间进行的是借贷型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为了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收回,防止幕后交易和道德风险,银行必须与企业保持一定距离,并实行贷款调查与决策相分离的形式。
三、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适应性分析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了中小企业不会也不可能完全依靠正规金融渠道获取金融支持。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与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非正规的资金供给者和中介者就应运而生了,而民间金融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尽管形式多样,但民间金融的优势和特点使它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分散化、非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融资需求。
(一)民间金融具有信息优势
民间金融的信息优势反映在民间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业性地为地方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其对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相对比较了解,避免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及其伴随的问题;信息优势还反映在贷款的监督成本中,由于地缘、人缘和血缘等原因,交易双方保持相对频繁的接触,收集和处理借款人的信息成本很低,这种“软信息”的把握使得贷款人能够较为及时地了解贷款风险性,并采取相应行动。这一点恰恰是正规金融机构所不具有的,也解决了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这一最大融资障碍。
(二)民间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优势
首先,民间金融机构的合同内容简单实用,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对参与者的素质要求不高,也不需要什么专门的办公地点,对操作人员也不需要支付很高的薪水以及培训费用,而正规金融机构大都存在着复杂的运作程序,操作难度较大,导致了其较高的交易成本。其次,非正规金融机构本身具有小巧灵活的特点,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种种创新,也节省了交易成本。相反,正规金融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却往往因为各种管制而发生扭曲,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
(三)民间金融具有灵活性优势
与正规金融中介相比,民间金融具有灵活、方便、自由等特征。民间金融运作的原理非常简单,易于操作,学习和推广成本低,这使得它能够被各种层次的人们广泛接受,而且能够根据需求来变换不同的形式。民间金融的许多结构性要素可以灵活调整,因此,民间金融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都具有适应性,这使得民间金融形形色色的创新成为可能。
(四)民间金融具有示范效应
和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更具有示范效应,让所有存在不偿还贷款倾向的借款人望而却步,也限制根本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进入信贷市场,从而促进了社会信用关系的改善和信用体系的建立。因为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因长期和多次交易而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不仅在抑制契约双方的道德风险方面具有效率,而且违规者还会因遭到社区排斥和舆论谴责而付出高昂代价。社区的约束力越强,成员之间合约的履约率就越高,并且使借款者更重视偿还民间金融信贷,以便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信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