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2011-07-13陈涛
陈 涛
中国银监会要求中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7年至2009年分期分批执行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的执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远的。
一、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
1.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易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企业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确定公允价值首先要明确活跃市场的概念。所谓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市场:A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B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C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第10章第5款)。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是指易于从交易所、经纪商、行业协会、定价服务机构等获得的价格,且代表了在公平交易中实际发生的市场交易的价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应当反映估值日在公平交易中可能采用的价格。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初始取得或源生的金融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应当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公允价值的运用,说明我国会计国际化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说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将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资产减值准备
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的计提有很大的改进。一是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二是扩大了适用范围;三是在减值迹象的判断上具有更明确的要求。这也是新准则与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特点。“资产减值是指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受损。如果资产发生减值,那么预计它所带来的未来的经济利益将比原记账时所预计的要低,这就是资产减值的本质。当资产发生了减值,应按降低了的价值代替原先较高的资产价值记账,以释放风险。这就是资产减值会计的任务。另外资产减值往往是无形的,而资产损耗往往是有形的,有时也表现为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损耗实质就是资产减值的一种表现。
3.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
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体系在金融这一领域一直是个空白点,没有专门的具体的会计准则来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金融工具应用一般的会计准则来核算,致使一些金融工具在会计核算中不反映或不规范反映。这在金融业务不断发展创新的情况下潜藏着很大的风险。四个新金融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与国际会计准则体系关于金融业务的会计处理基本相一致,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对我国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新会计准则还有一系列的变化,如改变了存货核算办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实行了先进先出法;修订了“债务重组”;变更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等等,这里从略,不一一详细介绍。
二、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是我国财务会计领域里的一次革命,对我国的企业将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
1.向商业银行注入了全新的财务会计理念
从会计目标讲,新《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明确“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讲,强调了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可比性、清晰明了、一致性、经济实质性、谨慎性、及时性等。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使用,资产减值的计提,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等来讲,特别典型突出的表现了新会计理念对会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2.将引起商业银行业务变化
资产负债表结构全面变化。新准则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实行了四分类法,这是从投资交易的目的和经济实质来划分的,能够充分反映商业银行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风险管理作出有效判断。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将更加丰富。衍生金融工具由表外转为表内是商业银行会计处理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不但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而且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质的变化(即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
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准则就资产负债的可靠计量,资产减值的科学计提,衍生工具风险的披露等所作的规定都是为了便于提供真实的业务信息,为有效的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计量,进而建立准确的风险管理模型服务的。
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会计准则采用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新的会计方法,现在要使用国际上最流行最先进也最复杂的会计处理方式,对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人员是一个严竣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挑战银行业应采取的对策
1.在财务信息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应开发用于计量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确保财务信息的相对稳定。对存于活跃市场的金融负债与金融资产,所采取活跃市场之中的报价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等方法评估资产价值。其次做好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相关法律规定的配套工作,诸如完善会计科目体系等。第三,对债券资产重新分类核算,构建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职责清晰、控制严密的业务流程。
2.在经营管理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第一,转化现有管理理念与模式,加强资本充足率管理。资本充足监管可以实行分类监管的措施,其他银行仍然按照原办法计量。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面给予企业管理层相当大的选择范围,势必给舞弊和操纵利润提供了机会。因而,一套有效的管理体系和内控系统能够保证企业对信息的会计处理准确公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意图。第三,要建立有效的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应当有专门的机构专司风险管理职能,定期评估全行的各类风险和总体风险水平,提出风险管理建议;把有效控制风险放在首位,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业务运营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监测和有效控制风险为主线,建立和完善资产分类制度、审慎的会计制度、损失准备金制度、互相监督牵制制度等风险制度;借鉴国际上通行的风险分类方法,把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作恰当分类,比如划分为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定期对各类风险的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评估,并检讨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和明确应采取的补救措施。构建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和覆盖面,应不断改进审计技术手段和加强审计力量;结合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适时更新相应配套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开发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确立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的经营绩效激励机制;加强监管当局的指导、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