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
2011-07-13和慧
和 慧
一、我国外汇储备存在的问题
(一)外汇储备过快增长
从主观因素来说,外汇储备过快增长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多年来形成的“外汇多比少好,多多益善”的习惯性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国的外汇储备政策。第二,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于未然,我国不得不积累大量的外汇储备。
从客观因素来看,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规增长有以下几点原因:
1.我国多年保持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在促成外汇储备迅猛增长的原因中,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外国直接投资(FDI)的不断增长与利用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在经常项目中,出口增加是推动经常项目顺差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994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29727.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7%。其中进口同比增长23.2%,出口同比增长10.3%,由于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有所减少,但仍为1831亿美元。
资本项目顺差主要是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持续增加。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自1993年以来始终名列发展中国家之冠。2003年我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2010年全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2.投机性资金即所谓的“热钱”通过种种途径流入。由于资本监管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虽然央行强制干预资本账户,投机热钱是不应该进入的,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不排除有大量投机性资本进入境内,央行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央行不得不强行结汇,导致外汇储备持续攀升。
3.制度性原因。资本与金融项目管制下的企业强制结售汇制度和银行结售周转头寸限制等政策,造成国内企业和个人的持汇需求无法满足。而央行为保持汇率稳定,较多的使用基础货币购买外汇,从而造成外汇储备的持续性增长。
(二)外汇储备管理过于集中,风险较大
1.外汇储备总量目标随机性管理,使外汇储备中存在着不稳定因素,缺少有效的缓冲机制。从1990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至1996年突破千亿美元,2006年超过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总量十几年来增幅大,变动频繁,但一直以来却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指导外汇储备的总量目标管理。而且我国的外汇储备目前缺少有效的缓冲机制,外汇储备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当国际收支发生较大的变动会直接导致外汇储备的变动。
2.缺乏高效率的运作机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程度不高。我国外汇储备的海外投资由国家外管局储备司及其下属投资机构完成,同一般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作为一个事业单位,直接运用、管理大量金融资产,缺乏行为约束、激励机制等各方面机制。从参与世界金融市场的程度上看,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利用灵活的管理方式,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使得较少的储备便可以满足需求。与之相比,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投资、管理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程度不高,交易的灵活性上也有欠缺。
3.绝大部分的外汇资产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手中。由于人民币目前只能在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而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尚不可自由兑换,因此,我国公民不能通过“投资”性质的金融交易来将本币金融资产转换为外汇金融资产,这也是我国外汇储备名义上“过大”的真实原因之一。
4.庞大的外汇储备过度集中于美元资产,不利于汇率风险的规避。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报告估计,我国外汇储备和个人外汇存款中有约70%的美元资产,大部分外汇用于购买美国债券,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美国国债或政府担保的债券。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来看,人民币正在呈升值状态。假设美元长期贬值,必然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的巨大账面损失,其结果必将使我国货币政策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如果为了改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而大量抛售美元,则必然会对周边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并导致国际汇市恐慌,美元汇率暴跌。另一方面,如果不改变现有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不抛售美元,则又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而刺激外汇储备更快增长。
5.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存放地及投资期限结构过于集中,可能会存在政治风险与信用风险。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外汇储备只能存放在发达国家和本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我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又主要集中在美国,突发事件出现时可用储备不多,反而满足不了应急需求。另外,美国一向将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尽可能规避外汇储备存放地的政治风险。
二、如何管理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
(一)外汇储备管理指导思想
1.当前不宜采取极端措施,减少外汇储备规模。尽管我国当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偏大,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应马上减少外汇储备规模。这是因为:(1)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国际金融环境无时不在变化之中,必须全盘考虑外汇储备的各项需求来确定当前的外汇储备。(2)从外汇储备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来分析。外汇储备不仅具有调节外汇市场汇率、保证对外清偿、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外汇储备的增加,也是国家信用的增加,是国家抵御金融风险、克服金融危机的保障,也是吸引国外投资的重要优势。(3)从降低外汇储备的政策来分析。降低外汇储备的最终途径必然是减少出口、增加进口;限制国外直接资本进入,鼓励资本流出等等,这些政策不符合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现实国情。
2.要管理和利用好外汇储备,降低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以及储备形成方式的考察,不难发现,外汇储备的形成,和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以及所执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密不可分。在现有的规模下,必须重视外汇储备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的管理、营运外汇储备,成为目前我们应关注的重点。
(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政策建议
1.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速。如果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发生剧烈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的实际规模还将继续扩大。结合高额外汇储备成因的分析,应该从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入手控制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速。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2007年出口额占GDP的比重甚至到了37.5%的历史高点,但是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和2009年我国的出口严重受挫,暴露出内需不足的问题,经济增长和就业率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及时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依靠充分拉动内需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经常项目的顺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除了经常项目外,我们应该认识到外资的引入,在弥补了国内投资不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流动性过剩就是其中之一。现阶段,引入外资时应该更注重外资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2.加强外汇储备管理,优化外汇储备结构
(1)提高对外汇储备的赢利性要求。在管理外汇储备的过程中,除了要注意减轻其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外,当务之急是提高外汇储备的运营效益和降低持有储备的巨大成本。收益性的资产组合工具包括长期债券、股票、对国家或企业的贷款和直接投资。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对后三者的投资比例很低,可适当增加其投资比例。这样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增加外汇投资回报。
(2)保持储备资产多样化。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发展,我国应合理选择外汇储备的货币币种结构和资产结构,尽快适时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增加欧元、日元等国际货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重,以更好地实现国家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具体操作可考虑根据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不同目标来进行。
3.合理安排使用过量的外汇储备
(1)建立宽口径的国家战略储备,合理消耗一部分外汇储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大量增加,我国已经从能源净出口国变成主要的能源进口国,必需建立能源储备制度。建立能源储备制度就要用外汇支付,减少外汇储备,甚至减少经常项目的顺差。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有人才、制度、机构的完善过程,避免内部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
(2)建立新机制使储备转化为投资。鉴于我国目前充裕的外汇储备,应进一步推进我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到国外直接投资。通过在东道国建立生产、销售网络,在维持对原有的国外市场的出口的同时,扩大国内产品向新的出口市场的渗透,并加快企业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步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1]杨光:《关于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博论文,2010年.
[2]王悠然,刘慧娇:《浅谈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9期.
[3]黄萍 徐爱武:《金融危机下我国外汇储备的管理对策》,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 09期.